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用邮品档案讲述故乡情

作者:郑小春 吴忠民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12-10 星期四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城街道住着一位87岁高龄的老人。他曾执教30多年,一生喜爱收集极限片,并于近期将其收藏的300多枚关于浙江的珍贵极限片无偿捐赠给临安区档案馆,并以此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深情和眷恋,他就是王蔚长。

    何为极限片?极限片是集邮的一种类别,讲求“票、片、戳”三合一。通俗地讲,就是邮票和明信片图案要相同或相似,再盖上与图案或主题相关地点的邮戳。通过三者完美组合,更好诠释邮票的主题和意境。因此,收集极限片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儿。由于捐赠,我们有幸拜访了王蔚长。

    踏进王蔚长家,映入眼帘的是古朴的装修风格,很有年代感。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放置在茶几上的几本相册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些都是王蔚长收藏的将要捐赠给区档案馆的极限片。在我们的赞叹声中,王蔚长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他从小就喜欢集邮。那时,他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常用一封封家书来传递对妻儿的思念,正是信封上的一枚枚邮票,激发了他的集邮兴趣。

    20世纪80年代,王蔚长常去集邮市场买邮票和明信片,一般都捡便宜的买。有一次,王蔚长看到4枚用民国时期的明信片制作而成的极限片。他非常喜欢,但需要400元,犹豫半天,心想错过就没了,最终买下。要知道,他当时每个月的工资才几十元。

    退休以后,王蔚长闲暇时间多了,每个月都往杭州集邮市场跑。他将多年收集的邮票和明信片整理出来,分门别类,配以简短说明,自制成图文并茂的“微型百科全书”,供亲朋好友欣赏。

    说起邮票的故事,王蔚长如数家珍。他说每一枚邮票或极限片都有故事。如“邓小平与包玉刚”极限片,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宁波籍世界船王包玉刚多次受到邓小平接见。随后,包玉刚在内地投资兴办多个项目。邮票贴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信片上是接见现场照片,盖戳的地址是包玉刚的家乡镇海庄市。从邮票到明信片,再到邮戳,串联成线,一个改革开放的故事跃然纸上。

    再如“鲁迅与中国现代版画”极限片,王蔚长说,鲁迅是大文豪、大作家,实际上他还推动了我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发展。王蔚长自制了一张明信片,贴上鲁迅诞生80周年纪念邮票,盖上绍兴的邮戳。他说:“有位集邮爱好者看到说,这么好的邮票,贴在这上面可惜了!我说不可惜,传达鲁迅在现代木刻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就体现了这张邮票的价值。”

    “收集极限片最重要的是构思。”对于极限片,王蔚长有自己的想法,他的作品面向普通大众,用图文结合、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一份爱国心、故乡情。300多枚极限片,300多个关于浙江的精彩故事,风土人情、名川大山、文化传统……在王蔚长的心中,极限片不仅传播了集邮知识,更饱含了他对家乡故土的深厚情感。他说:“收集和制作这些极限片,花费了我很多心血,现在年纪大了,我要把这些极限片捐赠给档案馆,算是给它们找了个好归宿,可以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也算是为我的第二故乡作贡献。”

    如今,区档案馆把这300多枚极限片编辑成册《浙江题材邮品档案选编》,意将唤起公众对邮票新的认识,同时深入系统地了解浙江,进而激发爱乡、爱国情怀。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2月3日 总第3610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