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第一书记”眼中的档案工作

作者:徐之光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12-11 星期五

    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为响应党的号召,2018年2月13日,我作为山东省临沭县档案馆工作人员,被选派为县级机关驻村工作队队员(后改为“第一书记”),到临沭县大兴镇李格庄村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入村后,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积极开展驻村帮扶和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从档案战线选派的“第一书记”,在3年的驻村帮扶工作中,我切实体会到了驻村帮扶和脱贫攻坚的艰辛和责任担当,也让我在驻村帮扶中发现村级档案工作的丰富多彩。

驻村帮扶中的档案新发现

    驻村工作队调研发现,李格庄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凭着多年的档案工作经验,认为该村应该保存着不少档案资料,但发现该村根本就没有像样的档案室,也没有见到一份档案材料,令我备感失落和遗憾。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村干部一同清理办公楼时,发现一间长期封闭的房间存放有两个木制档案橱,橱内全是被厚厚的灰尘覆盖的档案材料。这些档案摆放混乱,有的被虫咬鼠啃,有的因风化而变脆,有的因受潮而粘连,大都面临着损毁的危险。面对着这些珍贵材料,驻村工作队百感交集。仅仅从档案材料的封袋也能感受到档案的久远且珍贵,凭着职业敏感性,也是出于档案工作者的业务本能,我建议立即抢救这批档案资料。随即,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一定要全面整理和妥善保管好这批村级档案,全力建设村级档案馆。

发挥业务特长,做好档案帮扶

    我及时向临沭县档案馆领导做了汇报,建议将档案帮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随即,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村支部书记担任组长,村委会主任抓落实,我负责归档业务指导,村里抽调两名政治素质强、文化水平高、思想觉悟好的人员负责具体工作落实。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对这部分档案材料进行消毒、修补、整理、分类、编号、编目,经过3个多月的系统整理,共整理出自1950年至2018年间的文书档案、会计档案、户籍档案、土地档案、基建档案等9大门类2606卷件。临沭县档案馆作为派出单位,帮扶3万余元用于购买档案橱柜、空调、展台等设施设备,村级档案馆初步建起。

    翻开整理后的档案,面对这些泛黄的纸张,就像打开了一幅久远的、记录农村发展的画卷。这些档案里有土地所有证存根、户籍卡片,也有不同历史时期的村级政权、产业发展、土地经营、农村财务状况、集体公益事业、农民受益分配等材料,非常具有保存价值。由于这些档案门类齐全、内容丰富,在全县内也属少见,受到了市、县有关领导的关注。

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在建成村级档案馆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举办村史文化展,加强村级文化建设,争取资金5万元布置了60多平方米的村史展厅和乡村记忆展厅,从领导关怀、村级组织、村庄发展、先进荣誉、党员先锋、民俗文化等方面,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乡村发展,使村级档案以全新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目前建成的村级档案馆、村史馆和乡村记忆馆“三位一体”的文化大院已经成为村民的文化盛宴,提升了村级文化品位,助推了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实施。

    这些档案经过系统整理后正在为村集体和村民的生产生活发挥着积极作用。比如,今年上半年,村集体利用会计档案收回村内已超过承包期的土地;不少村民因年龄信息错误而未能领取本应享受的农村养老金,当地派出所利用户籍档案纠正了错误信息,使不少村民顺利享受到党的惠民政策。

注重帮扶材料归档工作,让村级档案再添新彩

    驻村帮扶工作与脱贫攻坚中的其他工作一样,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形成了大量驻村帮扶和脱贫攻坚材料,包括调查研究阶段形成的调查笔记、学习笔记、工作组会议记录、两委班子会议记录、汇报材料等;有驻村帮扶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实施方案、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制度等一系列管理性文件;有各项帮扶工作开展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产业发展、贫困救助、改水改厕等材料;还有帮扶期间各级领导到村指导检查形成的照片声像资料;另有驻村帮扶工作组形成的考勤考核记录、生活交通费用开支记录等。这些材料记录着“第一书记”的驻村帮扶历程,对每位“第一书记”、对被帮扶村,都是一笔宝贵财富。它不仅为村级档案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也展示了档案干部职工的良好精神面貌和担当负责的工作精神。或许多少年后再翻开这些档案,它会让“第一书记”和档案工作者们回忆起这段难忘的帮扶岁月。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2月10日 总第3613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