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北宋“松石间意”琴的背后

作者:刘国梁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12-14 星期一

    2010年12月,在北京保利5周年秋季拍卖会上,一张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铭“松石间意”琴以1.3664亿元的价格成交,创造了世界乐器拍卖纪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也收藏有一张北宋“松石间意”琴,其背面刻有苏东坡、沈周、唐寅、文徵明、祝允明等12位不同时代的文人题铭。那么,这张“松石间意”琴又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博物馆中藏名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有一张铭文十分丰富的古琴,前后有12位不同时代的文人题铭其上(还有坡仙琴馆朱印一方),它就是北宋“松石间意”琴。这张琴为传统的仲尼式样,通长122.5厘米,隐间(有效弦长)113.8厘米,是一张较为秀气的古琴。

    这张琴以桐木为面、杉木为底,琴胎上施鹿角灰胎,胎上髹黑漆,漆面发蛇腹、流水、牛毛断纹,可以看出时间在其身上留下的痕迹。檀木岳尾,金徽玉轸,玉制雁足,足见其用料之考究。琴背龙池、凤沼皆为长方形,中规中矩。琴弦、琴穗均为20世纪80年代初后配,与古琴相得益彰。

    此琴铭文极为丰富,是中国三峡博物馆藏琴中铭文最多的一张。玉制琴轸所在之长方形轸池下方刻有行书“松石间意”琴名,落“吴趋唐寅”楷书款,字迹潇洒自然,有江南才子的风采。唐寅(1470-1523)就是大家熟知的唐伯虎。他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二月初四日,这一年是庚寅年,因而取名为寅,又因他是家中长子,古人用伯、仲、叔、季为兄弟排行,所以他字伯虎。唐寅前“吴趋”二字是地名,常被用来代指吴地、苏州,并且唐寅就生于苏州阊门内吴趋里皋桥,因而有“吴趋唐寅”的说法。

    “吴趋唐寅”旁刻行楷“绍圣二年东坡居士”款及“坡仙琴馆”长方形朱印。绍圣(1094年4月至1098年5月)是北宋第七位皇帝哲宗赵煦的第二个年号,绍圣二年为1095年,这一年苏轼(号东坡居士)57岁,是他人生中自湖北黄州(今黄冈)被贬后的第二次被贬。不过,东坡居士魅力依旧,虽竹杖芒鞋,但“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此时有江西虔州(今赣州)鹤田山处士(隐士)王子直不远千里来访,并陪伴东坡先生70天方去,临别苏轼写诗相赠:“万里云山一破裘,杖端闲挂百钱游。五车书已留儿读,二顷田应为鹤谋。”这一年苏轼还与自己的姐夫、新任广州提刑程正辅重修于好。程正辅本是苏轼表兄,后娶苏轼姐姐八娘为妻,可八娘进门之后,婆媳不睦,不到一年便抑郁而亡。苏洵痛失爱女,大为恼火,与程家绝交。此时苏、程二兄弟已42年未见,苏轼写道:“昔人以三十岁为一世,今吾老兄弟不相从四十二年矣。念此,令人凄断,不知兄果能为弟一来否?”就在绍圣元年(1094)十月初二日,苏轼被贬广东惠州,由于没有住处,便借住在嘉佑寺松风亭;绍圣二年(1095)三月,程正辅按行惠州,两人终于在嘉佑寺简陋的斋房中相见,饮酒赋诗,尽释前嫌。程正辅不但给苏轼带来了不少礼物,还让当地官员请苏轼搬至合江的行馆居住。

    据“坡仙琴馆”长方形朱印可知“松石间意”琴曾为晚清苏州怡园主人顾文彬(1811-1889)收藏,顾文彬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擅于鉴定书画,酷爱收藏。他曾取苏轼“书画于人如同过眼烟云”之意,在怡园中建“过云楼”收藏历代金石书画,被时人誉为“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

    琴名之下刻楷书“明月入室,白云在天。万感皆息,琴言告欢。飞飞去鸟,涓涓流泉。临风舒啸,抚松盘桓。消忧寄傲,息焉游焉。允明”琴铭。祝允明(1461-1527)是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的“吴中四才子”,是明代著名书法家。这篇铭文讲到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只要弹起这张琴,都能令人沉静,心生欢喜。琴声像飞鸟,像流泉,于松下临风弹唱,有消忧寄傲的功效。

北宋 “松石间意”琴正面、背面 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祝允明琴铭下刻行书“月明千里,清风七弦。潜蛟飞舞,孤鹤蹁跹。步虚天上,遗响人间。嫋嫋独绝,飘飘欲仙。澂明”琴铭。文徵明(1470-1559)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鉴藏家。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他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还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他所作琴铭说的是在银色的月光下,迎着清风,弹起这张琴,可使潜蛟、孤鹤翩翩起舞,琴上发出的美妙乐音像是天上之仙籁吹落人间。南朝梁武帝的《白纻辞》写道:“纤腰嫋嫋不任衣,娇态独立特为谁?”这里“嫋嫋独绝”可以理解成美妙独绝的意思。

    “绍圣二年东坡居士”款下刻行楷“风瑟瑟,云冥冥。鹤起舞,龙出听。戛绿绮,登紫庭。歌且和,招仙灵。沈周”琴铭。沈周(1427-1509)是明代著名书画家,他是唐寅的老师。他所写琴铭意为:弹起这张琴,可使天地变色,风起云涌,鹤起舞,龙出听。轻轻敲打这张绿绮(古琴别称)可登仙境,弹琴而歌,可招仙灵。

    龙池下方行楷“晨飚夕澍,假物喻思。无言之言,情不能已。张灵”琴铭。张灵(约1470-1523)是明代画家,师从于祝允明,同时他也是唐寅的邻居,并与其交谊深厚。他所写琴铭说的是弹起这张琴早上便刮起疾风,晚上便下起甘雨,通过这张琴可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于无声处听惊雷,令人不能自已。

    凤沼旁还有两则铭文:一为隶书“琴之为物,先圣所作,可以消忧,可以寄乐。如风人(入)松,如泉奔壑。如云在天,如鸟择木。或抚三终,或吟一曲。淑性怡情,云和所独。雁门文彭”琴铭。文彭(1498-1573)是文徵明的长子,在诗文、书画、篆刻上均有很深的造诣。这则琴铭较好理解,琴为先圣所制之物,可以消忧、寄乐。弹起琴来,似清风吹入松林,似泉水奔入溪谷,似流云于天上浮动,似飞鸟栖于良木。无论是弹奏古曲,还是抚琴而歌,都能够怡情养性。二为楷书“松涛澒洞,石壁嶙峋。蛟龙出水,鸾鹤下云。雅宜山人”琴铭。王宠(1497-1533)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著有《雅宜山人集》,他是明代书法家,也是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何良俊(1506-1573)在《四友斋书论》曾评其书法:“衡山(文徵明)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他所写琴铭意为:这张琴的声音像汹涌的松涛,像嶙峋的峭壁,能使蛟龙出水,鸾鹤(仙人所乘之神鸟)下云。

    沈周琴铭旁为隶书“吴郡石渠,偕黄文同叔、其小阮饮鱼、张子研孙、予弟芝孙、寿门同观”琴铭。这则琴铭与龙池下方的一则行书“沈子竹宾、家兄锥庵、陶溶同观”琴铭,还有凤沼旁的两则琴铭:一为行草“长洲张金和观”琴铭;二为楷书“隺槎山民程庭鹭”琴铭。应是顾文彬请朋友雅集后所刻。他们都是晚清时期江苏吴县的一些书画家,篆刻家黄同叔、书画家石渠、黄同叔之侄黄饮鱼、吴县人张研孙、石渠之胞弟石芝孙、石渠之从弟石寿门;江苏吴江(今镇江)人沈竹宾,浙江嘉兴人书画家陶锥庵、陶溶兄弟;上海嘉定人程庭鹭;江苏长洲(今吴县)人张金和。题刻这些琴铭时,琴背位置已然不多,因而它们都较瘦弱,挤在琴背上。含义也较好理解,写的都是自己曾看过这张宝琴。

    同治八年(1869)正月,顾文彬之友,书画家、收藏家吴云曾记下“坡仙琴馆”的成立缘由:

    昔贤谓:琴者禁也,所以禁客邪,正人心也。艮庵主人(顾文彬)以哲嗣乐泉(顾文彬第三子顾承)茂才工病,思有以陶养其性情,使之学习。乐泉颖悟,不数月指法精进。一日,客持古琴求售,试之声清越,审其款识,乃元祐四年东坡居士监制,一时吴中知音者皆诧为奇遇。艮庵喜,名其斋曰“坡仙琴馆”,属余书之,并叙其缘起。

    由这段文字可知顾文彬第三子顾承身体不好,顾文彬想用古琴陶养儿子的性情,帮助其休养。顾承十分聪颖好学,不出数月便指法精进。正在这时,有人持元祐四年(1089)东坡居士监制之琴求售,顾文彬喜而收之,并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坡仙琴馆”,不过元祐四年东坡居士监制之琴应为“玉涧流泉”琴。后来“松石间意”琴也入藏此馆,顾文彬还在馆中挂起了苏东坡画像。不过,根据苏州顾氏家藏“松石间意”琴拓片可知,此琴琴背原无“绍圣二年东坡居士”款。因此,此款应为后人所加。

    20世纪50年代前期,“松石间意”琴入藏中国三峡博物馆。1956年,琴学家查阜西与许健、王迪三人赴17个城市对全国琴人进行普查。查阜西先生在《1956年古琴采访工作报告》中写道:“苏州怡园坡仙琴馆旧藏有的苏轼藏琴也在重庆博物馆被我们发现。”此琴还有一张宣和式同名琴,为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御制,并曾被清代内府收藏,琴背刻有乾隆帝御铭,1953年被上海琴人樊伯炎收藏。2010年12月,樊伯炎旧藏之“松石间意”琴在北京以1.3664亿元的价格成交,创造了世界乐器拍卖纪录。

    那么,“松石间意”这一琴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君臣赏琴“松石间”

    “松石间意”一语最早出自南北朝沈约所撰《宋书》,列传第三十八萧思话传。

    萧思话(400-455),刘宋时期(420-479)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常州)人。他是孝懿皇后萧文寿之侄,前将军萧源之之子。

    萧思话10岁左右时,还未读书,喜欢四处闲逛,年少的他经常爬上房顶打细腰鼓,邻里没有不埋怨他的。后来,他幡然悔悟,没过几年便有了好的名声,变成了一个好读书史,颇能隶书,擅长弹琴,能骑善射的人才。宋武帝刘裕一见到他,便赞许其是栋梁之材,18岁被封为琅琊王、大司马、行参军转相国参军。

 
明代 董其昌 《聚贤听琴图》 美国明尼亚波利斯艺术馆藏

    元嘉十四年(437),37岁的萧思话升为使持节、临川王刘义庆平西长史、南蛮校尉。宋太祖刘义隆(刘裕第三子)赐给他弓箭与古琴,并亲自书写敕令说萧思话“丈人顷何所作,事务之暇,故以琴书为娱耳”,并说自己“前得此琴,云是旧物,亦有名京邑,今以相借……于弹抚响韵殊胜”。除古琴外,宋太祖还送了萧思话一张桑弓,并说道自己“既久废射又多病,略不能制之”,不过“良材美器,宜在尽用之地”,所以“丈人真无所与让也”。

    元嘉二十四年(447),47岁的萧思话改领左卫将军,“尝从太祖登钟山北岭,中道有磐石清泉,上使于石上弹琴,因赐以银钟酒(一作银酒盅),谓曰:‘相赏有松石间意。’”说的是萧思话曾随开创“元嘉之治”的宋太祖刘义隆在登钟山途中,见一块厚而大的石头旁有清泉流过,宋太祖便命萧思话于石上鼓琴,说不定所弹之琴便是10年前太祖相赠之琴,君臣相欢,引为知音,太祖赐萧思话银钟酒,并说出了“相赏有松石间意”(共同玩赏,有松石之间的意趣)的千古名句。

    这段佳话被凝结到琴的身上,一直流传至今。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2月11日 总第3614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