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红色记忆

在床上工作和阅读的习惯伴随伟人一生

毛泽东在西柏坡使用的木板床

作者:李卓洁 高 星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12-22 星期二

    在西柏坡毛泽东旧居的寝室里,有一张木质的硬板床陈列其中,狭小的屋内,木板床占据了将近小半的空间。木床长202厘米、宽155厘米、高55厘米。床头与床尾均为木质框架,框架中间各有8根长度约30厘米的木条竖向支撑。为了使床更加稳固,床板下方每两根相邻的床腿之间,各有一根木条连接支撑,从而使木床看起来更加结实。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木床已经不像当初那样牢固,床板上隐约有了裂纹,由于榫卯的松动,还出现了轻微的晃动。睡木板床是毛泽东多年的生活习惯,1948年5月毛泽东到达西柏坡后,工作人员为了让他在繁重的工作后能休息得更好,便特制了这张木床。

毛泽东在西柏坡使用的木板床

    毛泽东常对工作人员说:“人生命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的,我在床上的时间可能还更多些,所以一定要搞舒服。”而毛泽东所说的床要舒服,在一般人看来则恰恰相反。因为他对床的要求首先是要硬、要凉快,毛泽东怕热不怕冷,所以走到哪里都睡木质硬板床。毛泽东出生后就睡在一张简单的木板床上,少年时代毛泽东和他的家人习惯于使用简陋的架子床,床板是硬的,床架上没有任何装饰,仅仅是在铺板上铺了稻草、垫上旧棉絮,便算是享受了。毛泽东常常坐在他的硬板床上,借着桐油灯微弱的灯光,阅读各种书籍,如《百家姓》《三字经》《论语》《孟子》《春秋》《左传》等。夜晚在硬板床上读书,伴随了他整个少年时代。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便告别了多年来喜爱的木板床,睡起了北方土炕。

西柏坡毛泽东旧居寝室外景

    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形势发展一日千里,毛泽东的工作非常忙碌,他和党中央在西柏坡的总指挥部里,部署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作重要报告,为如何建立新中国、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勾勒了蓝图。这一时期,由于战事频繁,筹备新中国成立的事宜又千头万绪,毛泽东每天睡眠时间仅有几个小时。在床上短暂的时间里,批阅文件必不可少,很多时候他都是彻夜工作,到了清晨才休息几个小时;在床上读书也是必不可少的,毛泽东喜爱读书,在他看来,读书就是一种特殊的休息。在西柏坡时,毛泽东的这张木床上,有近一半的地方都用来摆放书籍、文件,《辞海》《孙子兵法》《辞源》等书籍都堆放在床上,方便他查找与阅读。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率领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平,这张陪伴了毛泽东许多个不眠之夜的木板床便留在了西柏坡。进入北平后,毛泽东住在香山双清别墅,警卫员给毛泽东准备了一张弹簧床,没想到毛泽东因此十分恼火,他说:“我睡木板床习惯了,木板床很好,我不喜欢这个软床,赶快把它给我换掉!”工作人员连忙给毛泽东赶制了一张木板床。

    睡木板床、在床上工作和阅读的习惯伴随了毛泽东一生,直到暮年依然如此。进入中南海后,他睡的还是木板床。但是随着毛泽东年事渐高,体弱多病,行动不便,他的木板床也做了一些细微改动。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常常整天坐卧在床上看书,他的木床,既是寝具又是“办公桌”。因此这张床在常人眼中非常奇特:宽达5尺,为了便于放书,有意做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样式,靠墙大半边低,全部被书籍占据。

    今天,毛泽东在西柏坡使用过的木板床依旧陈列在西柏坡毛泽东旧居的寝室,供世人瞻仰。

    西柏坡纪念馆供图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2月7日 总第3483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