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清末新政中诞生的辽阳第一所女子学堂

作者:张 鹏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12-23 星期三

    随着清末新政“兴女学”的推行,新式女子教育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各省依照学部颁布的《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纷纷开始创办女子学堂。辽阳州在“(奉天)省城风气初开,学界渐起萌芽,而辽城未能设立”的背景下,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月,开始兴办女学。在各界人士的热心帮助下,辽阳第一所女子学堂——贞静女子学堂终得创办。一时间,女子走出闺阁、进入学堂,成为当时辽阳州的时尚话题。

为正学风“堂规”日趋严格

    光绪三十三年(1907)春,贞静女子学堂正式开学。虽然女生报名踊跃,但由于名额的限制,首批只招收了35名学生。然而,第二学期开学时,入学的场面却冷清了许多,返校的学生只有20多人,陆陆续续又有请假不归和自行退学的,立冬以后,“常到堂者不过十之四五”。教员们了解到,有的学生因为家中父兄认为“女子读书无用”,不让她们再去学堂;有的学生是新鲜劲儿过了,对于“早入学堂,暮而还家”两点一线的生活感到枯燥,主动退学。考虑到贞静女子学堂刚刚成立,为避免因管教太严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学堂对那些迟到、早退和想要退学的学生只是劝谕并未深究。第二年春,学堂又添设一班,两个班的学生一度超过90人。然而,暑假过后,又有“请假逾限及不告而去者、任意往来视堂规为无物者”多人,学董虽多次督促,却未见效果。

    无奈之下,为严肃学风、重整学规,贞静女子学堂严格按照朝廷颁布的各项章程管理学生,最初学生违反章程,则“罚罪父兄”,后来对违规学生同样施以严惩,即使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也不例外。

    宣统二年(1910),10岁的伍淑贞进入贞静女子学堂就读。入学之后,她学习刻苦,即使“大风大雨,严寒大雪,从无阻隔”,几次考试成绩都是优等,教员们对她格外喜欢。

    这年暑假,伍淑贞久居乡下的外婆来城里探亲。伍淑贞的父母忙于生计,她又是家中独女,陪伴外婆的任务自然落在她身上。两人逛街时,她外婆被戏园吸引,想进去看看城里才有的戏。伍淑贞知道学堂三令五申不准女学生到戏园看戏,可她既不想让外婆失望,又不放心外婆一个人进去。最终,她还是把外婆送进戏园,结果这一幕被熟人看见,告诉了学堂教员佟炳章。

    佟炳章怕是误传,亲自前往戏园查看,正好遇见伍淑贞。原来,在经历了最初的忐忑后,伍淑贞抱着侥幸心理再次陪外婆来到戏园,不想被佟炳章堵个正着。佟炳章回校后向学董赵祖昌汇报了情况,两人商议后决定按学堂规定对伍淑贞做“斥退”处理。伍淑贞表示不服,并向辽阳州知州申诉。面对知州的说情,学堂认为,伍淑贞“经牌示斥退后仍复日日观剧,毫无改过自新之机,似此女生不听教诲,明犯校规,如不斥退,何警效尤,倘再准予该生回校肄业,从兹以往更难约束诸生”,学堂坚持了原来的处罚。

    其实,贞静女子学堂之所以不准女学生看戏,也是事出有因。当时,辽阳城茶园众多,鱼龙混杂,极易滋生事端。所以,为了女学生的安全,学堂才会规定“不准看戏”,虽有些不近人情,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附设“保姆所”供20岁至40岁女性入读

    由于贞静女子学堂招收的学生年纪较小,很多女性虽有求学的愿望,却因超龄而无法报名。宣统三年(1911)春,辽阳州劝学所为开展保育教育和为蒙养院培养保姆师资,在贞静女子学堂内附设保姆传习所。保姆传习所的学业较为简单,仅学保育诸法及一些常识,但凡稍能识字的女性都可以报名,学制一年,考试合格取得文凭后,既可以担任蒙养院的保姆和女子学堂的管理员,也可以担任家庭保姆照顾学前儿童。由于保姆传习所招生年龄放宽,辽阳城中许多有心向学、但超过贞静女子学堂招生年龄的妇女纷纷前去报名。苏式眉就是其中一位。

清宣统三年(1911),辽阳州劝学所为在贞静女子学堂中附设保姆传习所给辽阳州衙的呈。 辽宁省辽阳市档案馆藏

    宣统三年(1911)三月,辽阳州保姆传习所开始招生,规定20岁以上40岁以下、性情素娴、稍能识字的妇女,都可报名。学堂不收学费,不需住宿,只要自备所用书籍及物品即可。辽阳城中家庭富裕的女性纷纷报名,一些村屯家中条件稍差些的女性也希望在保姆传习所中掌握一技之长,解决日后的生计问题,所以报名人数远远超出预期。

    苏式眉报名后幸运地被录取了,她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学期末的考核中考出了琴理100分、唱歌98分、图画99分的好成绩,班级排名第一。假期,苏式眉在家操持家务的同时也不忘温书和准备下学期的课程。正当她对新学期的生活满怀憧憬时,一个坏消息传来,保姆传习所要被关停了。

    原来,保姆传习所招收的37名学生多是富家女子,再加上学业不是很紧张,每天上课不过三四个小时,管理也稍显松散,学生迟到、早退、无事旷课者很多,虽然有苏式眉这样热爱学习的,可也有将上学当作追求时尚和消遣方式的,好奇心一过,许多学生就提出退学。到了期末,只有24名学生参加了考试。鉴于这种情况,劝学所报请州衙“如再继续办理,仍恐以有用之款徒事虚靡,不如暂请停办”。就这样,苏式眉的学业不得不戛然而止。

    清末,贞静女子学堂及保姆传习所办学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为日后更多女子学堂的创办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有利于女子学堂的进一步普及。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2月18日 总第3617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