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难忘峥嵘岁月 致敬抗战老兵

——抗战老兵口述档案征集侧记

作者:张 莉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12-25 星期五

    “我们当年在大别山一带作战时,有好多战友都没能回来。”说到动情处,眼前这位92岁高龄的老人忍不住留下了热泪。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曾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抗战老兵,却在我们这些晚辈面前展示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这一幕发生在我们采访抗战老兵的过程中。今年8月,安徽省合肥市广播电视台来到肥西县拍摄一部反映抗战老兵的专题片,县档案馆正好借此机会对2016年征集的抗战老兵口述档案进行补充完善。这位抗战老兵名叫刘纪述,山西灵丘人,1945年参军,1958年从部队转业到肥西县工作,一直到1989年离休。

    走进刘纪述老人的家,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虽不宽敞但十分整洁。我们看到老人精神状态很好,接受采访时腰背挺得很直,虽然在肥西生活了60多年,但依旧乡音未改。回忆起当年的军旅生涯,刘纪述老人感慨万千。

    1945年,还在上学的刘纪述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革命。他至今还保留着一张当年与老师的合影,合影的背面用铅笔写有“跟着老师干革命”几个字。我们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前,老人参加过多次战役。

    在采访过程中,刘纪述老人不时谈起他的战友们,他说他最难忘的是珍贵的战友情。他给我们讲了一件他印象深刻的事儿。

    有一次,刘纪述负责运送受伤的战友到部队医院救治。因为部队医院离得很远,在运送的途中,那个战友因为伤势很重,疼痛难忍,突然从担架上坐了起来,而另一边就是山沟,刘纪述赶紧一把抱住战友,生怕战友会掉下去,结果还被喷了一脸血。

    刘纪述老人告诉我们,当时他只有十几岁,心里虽然害怕,但更多的是为战友受伤感到难过。战争是无情的,更是残酷的。每场战役都会有伤亡,在基层连队的战士如果直接上战场,伤亡会更大。一起上前线的战友却不能都活着回来,生死的考验总是让刘纪述难以释怀。他的家人介绍说,老人平时很乐观,就是每次提到牺牲的战友都会特别难过。他十分怀念那些曾与他并肩作战,却把生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的战友们。前几年,老人不顾年事已高,执意去金寨县祭奠牺牲的战友。刘纪述说,他活着是幸运的,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战友们用牺牲换来的。说完,老人哽咽了。

    90多岁的刘纪述眼不花、耳不聋,一直喜欢读书看报。在他的家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军功章和立功喜报,它们见证着老人数十年的戎马生涯。

    在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喧嚣过后的宁静与淡然,无畏与感恩,见过无数战友的生生死死,岁月在他心中积淀了无论任何困难都能战胜的勇气;在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积极与乐观,虽然年事已高,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建设与发展,珍惜着如今的岁月静好。

    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我感受到记录一段历史、保存一件档案是多么重要。这一段段抗战历史、一件件抗战老兵口述档案将被永久保存。

    感谢抗战英雄,让我们拥有了这和平盛世、美好生活;感谢抗战英雄,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勇往直前。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2月24日 总第3619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