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永远跟党走

——金秋时节回故乡追寻父母的足迹

作者:李晓峰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03-22 星期一

    1950年,我的父亲李金玉参加华北军区机要训练大队培训,培训结业后分配到绥远省军区工作。1954年,绥远省被撤销,并入内蒙古自治区。从此,父亲就投身到内蒙古的革命建设事业之中,直到1988年光荣离休。2020年,是父亲来到内蒙古的第七十个年头。金秋时节,我和爱人阿露丝带着二儿子李夏希、儿媳郭晓雪回到故乡河北迁安,探访故乡的亲人,追寻父母的足迹。

    父亲出生在河北省迁安县(今迁安市)夏官营镇西野河峪村,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的家乡是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离我的家乡不远。父亲较早地受到革命的影响,很小就参加了革命,成为村里的儿童团团长,年仅14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成为西野河峪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父亲这一辈有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我的爷爷鼓励支持他们兄弟四人参加革命。我大爹、二爹和老叔都随部队打日本鬼子去了,父亲留在村里做党的工作、群众工作和支前工作。我二爹当时在冀东地委工作,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成为革命烈士。

    20世纪70年代,我去上海看望堂兄李瑞峰时,他对我说:“是你的父亲送我参军的,我入伍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新中国成立后转业安置到上海。”堂兄还说,那时我的父亲虽然年龄小,但是很有主意、很能干。堂兄年龄比我父亲大,他对我父亲非常敬重。

    在村里,我的父亲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到,要想进一步为党做好工作,就必须不断提高文化水平。随后,他考入遵化中学读书。在中学快毕业时,华北军区去学校选人,父亲被选中了。1948年,父亲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离开了家乡。

    2020年秋,我们回家乡时乡亲们正在忙着秋收,田野里一派丰收景象。站在故乡的土地上,我思绪万千,想当年父亲青春年少、风华正茂,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也是最危险的时期。父亲晚年常常回忆那一段战斗生活,日本鬼子的子弹从他身旁呼啸而过,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但他无所畏惧。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父亲巩固和发展了村里的党组织,为巩固我党县政权作出了贡献。抗战胜利后,父亲的工作又转入迎接新中国的解放,组织动员支援前线,动员适龄青年参军入伍。

    我姥爷姥姥的老家在河北省卢龙县卸甲庄村,和西野河峪村隔着一条河。我的母亲从小和姥爷姥姥在长春生活。姥爷是个手艺人,做金银首饰加工。辽沈战役困长春时,一家人从长春回到河北。我的姨姥姥家和我爷爷奶奶家是邻居,她和我大妈积极撮合我父母的婚事。父亲从部队回来,一身戎装、英姿飒爽。母亲是在城里长大的,身上透出来的气质一下子就把父亲吸引住了。母亲和父亲结婚后,从河北老家随父亲参军入伍来到内蒙古。从此,母亲和父亲一起投入到内蒙古的革命建设事业之中。父亲是母亲认识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她参军入伍后很快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母亲常说:“你的父亲既是我的丈夫,又是我的领路人。”

    我的父母离开家乡后,一直关心着家乡、惦念着家乡的亲人。1953年,我出生了。一岁时,父亲领着我回老家看望爷爷和家乡的亲人。之后也多次回老家探亲。

    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有一年父亲离休后回老家,我和爱人也带着两个儿子回老家。我们在老家住了10多天,那些日子是父亲和母亲感到最高兴的日子。父亲少小离家投身革命,离休后带着儿孙回到家乡,多高兴呀!那一次,我认识了村里很多的亲人,都是爷爷家和姥姥家的亲人。父亲还领着我专门探望了他的入党介绍人。

    父亲走上革命道路后,始终不忘初心,心中有百姓,心中有家乡,特别是有一股浓浓的英雄情结。这英雄情结从何而来呢?我慢慢感悟到,这和他的出生地有密切关系——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河北大地多壮士!

    那年,陪父亲回老家,我们去了喜峰口。喜峰口古称卢龙塞,群峰矗立、险要天成。1933年,日寇侵略东北后又向华北扑来,喜峰口首当其冲。前敌总指挥109旅旅长赵登禹身先士卒,亲率五百大刀敢死队与日寇搏杀。赵登禹用大刀手刃日寇60余人,是为喜峰口大捷。音乐家麦新为之创作了《大刀进行曲》。喜峰口大捷随着歌声传遍全国,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那天,父亲兴致很高,从这个山头走到那个山头,一路上还唱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他一定是想起了当年在村里领导村民抗战的艰苦岁月。

    是啊,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漫山遍野的板栗树、核桃树,阳光明媚、鸟语花香,这美好的和平岁月,父亲怎么能不高兴呢。

    之后,我们又去了迁西县青山关长城,长城绵延6公里,保存相当完整,是抗倭名将戚继光打造的一个历史名关。那天,父亲给我们讲了很多事情。他说,他在少年时就知道戚继光抗倭的故事,戚继光是他心中的英雄。当晚,我们住在青山关古堡。晚间,父亲躺在青山关古堡民居中,看着窗外的长城,想起了投身抗日战争的那个壮怀激烈的年代,想起了为国捐躯的兄长和战友们……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是我心中的英雄!

    此次回故乡,曾在乡镇工作的侄子志勇为我们精心安排了几个景点参观,充分展示了迁安这些年的变化,也昭示着迁安的未来,这些又都是父亲和母亲最希望看到的。

    我们先到了金岭景区。该景区是迁安市矿山生态修复的一个范例。土生土长在这里的景区建设者李民告诉我们,小时候这里山清水秀、草丰林茂,后来随着露天铁矿的开采,生态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一个个采区就像山体的“疮疤”,让人看着心里非常难受。2017年,他响应政府部门修复矿山生态的号召,组建了矿山综合治理公司,计划投资修复矿山,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业等,努力把金岭景区打造成“世界级矿山生态公园”。现在已投了2亿多元,公园建设初见雏形,准备2021年正式开放,边开放、边建设。看着眼前这一切,我相信金岭景区一定会成为旅游新亮点,也会成为全国矿山生态修复的典型。

    志勇又带我们去迁安的北部山区参观。那天,我们驱车走上了迁安北山绿道游览,离开平原,登上北山,那高高的山、满眼的绿,一下子就把我们吸引住了。志勇告诉我,这片森林有7000余亩,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飞播造林、人工养育形成的,如今,小树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小树林已成为大森林。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登上山顶,我想,如登上山顶,向北眺望就可以望到美丽的大草原……

    下山后,我们又到了五重安镇万宝沟村,它坐落在迁安北部长城脚下。万宝沟村充分挖掘历史元素,以“长城村落古韵乡愁”为背景,用经营村庄的理念,打造长城脚下的村落,沿街栽种了月季,我们去的时候,正是鲜花盛开的时候,一个鲜花簇拥的村庄展现在面前。万宝沟村不仅是美,而且是富、强。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利用闲置校舍,引进了无污染零风险的箱包厂,安排90人就业,户均增收2万元。他们还借助优美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北方美丽乡村的典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此次回故乡,我专门去了李大钊先生的故居,进一步了解先生、缅怀先生和践行先生的革命初心。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父亲的一生亦如此,这都是这片土地给予他的,是先辈的凛然正气一直感染着他。拜谒了李大钊故居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为故乡的历史而骄傲和自豪,也为故乡的巨大变化而欢呼雀跃。

    迁安市在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评比中稳居第一梯队,过去的贫困山村已变成美丽乡村;迁安已由钢城蝶变为北方水城、美丽迁安。我的故乡已经美起来、富起来了。

    从父亲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到我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再到我的儿孙又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们一代代跟着共产党,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着共产党。

    金秋时节回故乡,收获满满,心中充满喜悦。追寻着父亲和母亲的足迹,知道了我们是从哪里来,也明白了我们要向何处去。

    我要把故乡的巨大变化和乡亲们的幸福生活,把故乡所有的一切都告诉远在他乡的亲人们,大家共同分享故乡的幸福与快乐,也告诉永远离我们而去的父母:一代又一代的晚辈们依然在故乡建设着美丽的家园。我想,九泉之下的父母定然会欣慰而笑。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3月18日 总第3653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