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身不离劳动 心不离延安

——用一生实践劳模本色的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杨步浩

作者:马 江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05-08 星期六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1941年,为克服经济上的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再次强调走生产自救的道路。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学人员和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号召,在南泥湾掀起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在这场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了众多的劳动英雄。其中,一位就是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杨步浩。

    1905年,杨步浩出生于陕西横山县的一户穷苦人家。10岁起,他开始给地主家种地。1929年,陕北遭遇大旱灾,为了活命,全家人背井离乡来到了延安县(今宝塔区)碾庄乡石家畔村落户。1935年10月,随着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给受苦的穷人分田地。杨步浩分到了一个山头(约八十垧地)。为了响应党中央生产自救的号召,增加劳动力,开发荒地,杨步浩回到老家横山动员乡亲们到延安周围开荒种地。杨步浩不仅自己生产搞得好,年年多打粮,还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农户发展生产,热心兴办集体事业。除此之外,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是大家公认的信得过、靠得住的模范带头人。1943年,杨步浩被延安县推选为劳动英雄。1945年1月,在陕甘宁边区召开的群英会上,杨步浩又被陕甘宁边区政府授予“甲等劳动英雄”称号。

1970年,杨步浩给孩子们讲述在南泥湾开展的大生产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杨步浩担任了石家畔村党支部书记,他经常深入农户,宣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市档案馆保存着一份1951年1月30日延安分区四个县劳模会议综合报告,该报告中记载了杨步浩说过的一段话:“1950年因我有个时期开会不在,我庄的群众生产虽然超过了任务,但有些地只锄过头茬,作务粗率……1951年的生产,我已和模范党员朱继亮商量好,早作(做)准备,订出计划,首先召开村民会,督促他们事先喂好耕牛,整理好农具,抓紧时节。发动群众进行变工互助,由朱继亮直接领导变工队,我除亲自参加生产和朱继亮办好冬学、识字组、读报组外,并专门解决变工队的吃粮、籽种、农具等困难,保证搞好变工生产。特别振奋的是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胜利,给予美帝以严重打击,在这五一年的开头,我自愿拿出四斗小米,慰问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表示我的贺意。”

    1970年,随着来延安参观的国内外宾客的增多,宣传延安时期光辉历史的任务日益繁重,许多外宾提出要同历史的见证人见面交谈。为了外事工作的需要,杨步浩被调到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工作。他每天都会向国内外宾客讲述他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的往事,弘扬艰苦奋斗、自强更生的延安精神。      

    陕西省延安市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5月7日 总第3675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