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父亲的党员情结

作者:王卫斌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08-11 星期三

    我的父亲出生于1931年。我的爷爷嗜赌成性,在父亲5岁那年输得竟把奶奶和房子都卖掉了。父亲7岁那年,爷爷再娶;父亲15岁那年,爷爷因病离世。爷爷尸骨未寒,继奶奶就抛下3个亲生儿子跟别人走了。从此,我的父亲不得不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他为村里的地主打短工,往返于邻近省边界挑运货物,切身体会到剥削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亲身遭遇到国民党政府关卡的敲诈勒索,目睹过国民党军队镇压革命群众的暴行。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给我们家分了房子和田地,选送父亲去夜校和土改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又安排他驻村筹建互助组和初级社。在驻村期间,父亲显示出了过人的魄力和才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父亲对党忠心耿耿。他先后把两个叔叔送去部队锻炼,并长期义务担任多所学校的“忆苦思甜”宣讲员。他风趣幽默、慷慨激昂的即兴演讲,赢得了师生们的称赞和敬佩。我从小性格内向,每次被老师点名发言都会张口结舌,父亲为此经常开导我、鼓励我,并说对待革命工作要敢于开口,要有真情实感。

    父亲赤胆忠心,疾恶如仇,眼里容不得沙子。有一次,生产队的几个人找到父亲,密谋私分一头死去的耕牛。父亲听后,拿起扫帚把他们全部撵走。还有一次,邻村几个不法分子合伙盗砍村里的林木,父亲硬是单枪匹马冲上去夺下了他们的斧头。1973年春夏之交,一座水库副坝崩塌,处于低洼地势的村庄陷入了一片汪洋。父亲不顾母亲即将临产,一直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

    父亲有敢为人先的闯劲,也有经济头脑,但他一心为公,乐善好施,从不打小算盘。父亲曾经带着生产队员“搞副业”,承包国有林场的挖树窝子、铲草工程,有效解决了队里富余劳力的出路,缓解了一时的经济困难。改革开放后,父亲率先在村里种植瓜果、养殖水产。他还跨省承包过果菜园,赚了点钱回来就送给村里的困难群众,很快又囊空如洗。

    父亲60岁那年突发急性肺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撒手西去,他留给子孙后代的物质财富可以忽略不计,但不知不觉间,他的言传身教却深刻改变了我们家族成员的精神面貌。我的叔叔和哥哥都是共产党员,而且都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如今,我仍记得父亲常说的一句话。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一心为党,对党忠诚;要努力工作,体现价值,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多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8月9日 总第3715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