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

——蔡和森留法勤工俭学侧记

作者:杨仲达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08-13 星期五

“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毛泽东
 
 
蔡和森

“乾坤一少年”

    2018年,在拍摄大型党史人物纪录片《曙光》蔡和森一集《向导》时,笔者与编导、摄影师、蔡和森曾外孙辛旭,在湖南省档案馆见到了一张蔡和森亲手书写的明信片。这张明信片已经略微发黄,上面的字由毛笔书写,字迹清晰。看到其上蔡和森的手迹,辛旭不禁发出感慨:“没有想到看到的第一件档案,就是从未见过的太姥爷的亲笔信……如今读起来有一种亲切而奇妙的感觉。”

    那张明信片是蔡和森1918年8月从北京寄给湖南湘潭马家河唐恒泰号急交罗学瓒的,距离我们拍摄时,已经过去百年时光,弥足珍贵。罗学瓒是蔡和森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同学,也是新民学会会员,后来一同留法勤工俭学。毛泽东写给他的一张明信片也被幸运地保留下来。

 
 
1918年8月,蔡和森从北京寄给湖南湘潭马家河
唐恒泰号急交罗学瓒的明信片(正面、背面)。 湖南省档案馆藏

    当年,湖南青年蔡和森为何在北京给他的同学写信?这和后来改变了他个人命运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有关。当时,毛泽东、蔡和森积极参与到这场运动中,艰苦经营,倾心组织,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这张明信片中,蔡和森向罗学瓒介绍了他在京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一事的进展,内称,“荣熙(罗学瓒的号)学兄足下,弟北来目的,全为组织勤工俭学事,四旬之中略得头绪”,“侨工局业已答应借五六千元与吾辈,限额约在廿五名”。“四旬之中略得头绪”,旬是10天的意思,即在蔡和森去北京40天之后的8月,留法勤工俭学一事有了些眉目。当然,这离不开他苦心孤诣的积极运筹。那么,蔡和森当时有没有给毛泽东写信呢?当然有。毛泽东编辑的《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中,收录了多封蔡和森致毛泽东的信。在当年6月30日,蔡和森就已给毛泽东写信,信中说:“弟二十三日开船,二十四日在汉口搭车,二十五日晚抵京,共经三日三夜,晴雨参半,一路颇适。兄事已与杨师详切言之,师颇希望兄入北京大学……”此后的七八月间,蔡和森多次给毛泽东写信。

    在长沙,《曙光》摄制组还观瞻并拍摄了蔡和森、毛泽东等人的母校,即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和新民学会旧址。湖南党史专家张志初为我们讲述了他们青春时代的故事,以及蔡和森赴京的缘由。

    1918年4月14日,在长沙刘家台子蔡和森一家所租住的地方,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萧三、张昆弟、罗学瓒等13人在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成立了一个以“革新技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的进步团体——新民学会。不久,新民学会即收到已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杨昌济老师的来信,得到了有关留法勤工俭学的消息。新民学会由此成为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领导力量。

    杨昌济最器重的学生就是毛泽东与蔡和森,早在1915年他在给好友章士钊的信里就曾写道:“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毛泽东、蔡和森收到杨昌济的信后,遂与新民学会会员商讨,积极倡导留法勤工俭学,并决定由蔡和森先抵北京联络。1918年6月23日,蔡和森受新民学会的委托,只身赴京筹备留法勤工俭学事宜,他从长沙搭乘小火轮沿江而下,行船途经洞庭湖时,正逢风雨大作,他赋诗一首,题为《少年行》:

大陆龙蛇起,乾坤一少年。

乡国骚扰尽,风雨送征船。

世乱吾自治,为学志转坚。

从师万里外,访友人文渊。

□□□□□,□□□□□。

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

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

虽无鲁阳戈,庶几挽狂澜。

凭舟衡国变,意志鼓黎元。

潭州蔚人望,洞庭证源泉。

    在蔡和森初出茅庐之际,在他还未见到更为广阔的世界之时,就已经吟出“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这样的句子,着实令人感佩。

“向蔡同盟”

    在罗学瓒收到蔡和森的那张明信片当月,毛泽东也接到蔡和森邀请他来京的信,其中写道:“自以来京为宜……吾辈须有一二人驻此,自以兄在此间为最好……”8月15日,毛泽东偕同新民学会会员罗学瓒、张昆弟、李维汉、罗章龙等24人赴京。

    毛泽东来京之后,与蔡和森等8人租住在北京三眼井胡同3间狭小的房子里,挤在一个通铺上“大被同眠”。他们在北京城内四处奔走,邀请李石曾等人介绍留学情况,制订留法工作计划,筹措出国经费,并先后在北京大学、保定育德中学等处举办留法预备班。蔡和森还同一部分来京的新民学会会员到蠡县(今属河北保定)布里村的留法预备班补习法文。

    经过多方努力,留法勤工俭学陆续成行。新民学会以及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对此功莫大焉。新民学会从此也分成了“向外发展”与“国内研究”两大部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部分人留在中国从事实际的改造。蔡和森在1919年五四运动后,回到长沙积极准备留洋事宜。为使女界青年“同时进化”,他让妹妹蔡畅写信给在湖南溆浦任教的学友向警予,邀她来省城组织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与此同时,他也说服年过半百的母亲葛健豪一道赴法。蔡家两代人的行动,为推动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作出表率。

    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一行30余人,在上海杨树浦登上法国邮船,于1920年1月30日在法国马赛登陆。

    在漫长的航程中,蔡和森与向警予朝夕相处,邮轮到岸,他们的爱情之舟却刚刚起航。在巴黎作短暂逗留之后,当年2月7日,蔡和森与母亲、妹妹及向警予分别进入小城蒙达尼的男、女中学。蔡和森因病暂未入学。他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日惟手字典一册”,“看法文报一节”。蔡和森在公园里学习法文,公园的管理人员被他感动,主动担任他的辅导老师。他通过这种独特的方法,经过4个月的努力,从能看一则消息,到能看整版报纸,法文突飞猛进,获得了许多有关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情况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知识。他对毛泽东称:“看报渐有门径,各国社会运动消息,日能了解一二。”此后,蔡和森“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著作,用他速成的法文,先后译出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一批马列著作的重要章节。

    蔡和森与向警予的爱情也在进展着,两人经常交换诗作以表达对彼此的爱恋和对革命的追求。1920年5月,蔡和森与向警予在蒙达尼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婚礼,他们并肩而坐,手捧一本打开的《资本论》,宣告他们已经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徒,参加他们婚礼的是留法勤工俭学的中国青年和城中前来祝福的人们。他们把互赠的诗歌编成一本名为《向上同盟》的诗集。在婚礼上,他们一起深情地朗诵,并把诗集分赠给大家,由此人们称他们为“向蔡同盟”。

 
蔡和森与向警予的合影

    蔡和森在婚后不久,就写信告诉毛泽东这个消息,说:“我与警予有一种恋爱上的结合,另印有小册子,过日奉寄。”他所说的小册子,指的就是那本《向上同盟》诗集。毛泽东在致罗学瓒的信中说:“我听得‘向蔡同盟’的事,为之一喜……”

    婚后,在蔡和森的帮助下,向警予的法文进步很快。他们经常沿着河边,或者在附近散步,边走边用法语对话,互相纠正发音,提示忘掉的单词。他们的结合一时传为佳话,改变了很多革命者原本抱定的独身主义的想法。

“旗鼓鲜明”和“明目张胆”

    《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中载有蔡和森于1920年在法国写给毛泽东的两封长信,信中明确提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并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它们显示出蔡和森在留法勤工俭学的短暂时间里,在“猛看猛译”的艰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深厚的理论素养。

    1920年7月,蔡和森、向警予、李维汉等召集新民学会旅欧会员和工学励进会会员共20余人在蒙达尼开会,这个会议被称为“蒙达尼会议”。会上,众人就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问题进行讨论。蔡和森提出组织共产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萧子升则主张以教育为工具的温和革命。这两种意见各自拥有支持者,当时难分伯仲。为此,蔡和森、萧子升等分别致信毛泽东。

    在8月13日给毛泽东的长信中,蔡和森提出:“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它),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但是宜急宜缓呢?我以为现在就要准备……我愿你准备做俄国的十月革命。这种预言,我自信有九分对。因此你在国内不可不早有所准备……”

    在这封信里,蔡和森还这样说:“拟在此方旗鼓鲜明成立一个共产党。”

    蔡和森的这封信,远涉重洋,一直到11月才送到毛泽东手中。12月1日,毛泽东给蔡和森、萧子升等回了一封长信,对蔡和森提出的组织共产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表示深切的赞同”。他在信中也反对了萧子升主张温和革命的认识。

    当年9月16日,蔡和森还没有收到毛泽东的回信,就又给他寄去一封长信,他迫切地想向好友倾诉和强调他的主张。在第二封信中,蔡和森提出了“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蔡和森在两封信中都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第一封用了“旗鼓鲜明”一词,第二封用了“明目张胆”一词,可以看出他坚定的决心和自信。

    毛泽东在编辑《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时,分别给这两封信加上标题,第一封信为“社会主义讨论、主张无产阶级专政”,第二封信为“共产党之重要讨论”。

    1921年1月21日,毛泽东给蔡和森回信,信中说:“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见地极当,这是毛泽东对于蔡和森的高度评价。蔡和森的信洋洋洒洒地立论当时世界形势,鞭辟入里,切中要义,他叙述或者论述了哲学思想、唯物史观、人的进化、俄国革命等各种话题,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阐明了具体的组织步骤,并提出严格党员加入条件、组织公布宣传的团体和出版物、开展国内外的调查等很多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在信末他再次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乃是一个唯一无二的方法,舍此无方法。试问政权不在手,怎样去改造社会?”甚至他在那时已经预言:“第二次资本家的大战战场必在中国,我们还不应准备么?”

    蔡和森的第二封信比第一封信文字更长,理论也更深,故而深得毛泽东的赞赏。毛泽东在回信中告诉他国内建党的情况:说,“党一层,陈仲甫(陈独秀的字)先生等已在进行组织。”1920年8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蔡和森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才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的事业,直到献出自己的生命。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8月13日 总第3717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