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百年党史历程中的乡村记忆

——以福建省莆田市“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建设为例

作者:林剑宇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08-24 星期二

    席慕蓉在《乡愁》中写道:“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是乡村记忆档案的一部分,留住乡愁就是留住乡村的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留住乡愁在推进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过程中极为重要。

    乡村记忆档案是乡愁的载体,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大力挖掘乡愁文化,就要注重保护开发乡村记忆档案。有了乡村记忆档案,乡村的历史内涵更加丰富,从而让乡愁看得见、摸得着,使游子找到回家的路,使人们通过乡村记忆档案了解乡村的发展历史,从而心生乡情。

    为了留住乡愁文化、保护乡村记忆档案,进一步发挥档案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社会记忆功能,记录乡村变迁和乡村文化,福建省档案局、省档案馆组织开展了“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其中,福建省莆田市“乡村记忆档案”示范村立足“一村一品”的特色档案文化,为城镇化、乡村振兴提供了历史支撑,为讲好百年党史历程中乡村建设日新月异的时光故事提供了典型素材。

    档案见证农村城镇化

    每个乡村都有独特的历史,乡村记忆传达着一座村庄独有的韵味。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有特色的乡村逐渐向城市化转型,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和传统技艺逐渐消失,乡村失去了原有的色彩。为更好地留存乡村记忆,开展“乡村记忆档案”创建工作是大势所趋。

    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历程,莆田市“乡村记忆档案”示范村阔口村用乡村记忆档案诠释了党员干部接续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奋斗史。阔口村位于木兰溪北岸,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提出的治理木兰溪理念生根发芽的地方。阔口村通过收集保护阔口社区的乡村记忆档案,依靠档案编研开发,立足建党100周年,建成了城市记忆档案展示馆,以档案还原历史、留住乡愁,进一步弘扬莆田特色历史文化、讲好乡村变迁的时光故事,让群众更好地了解特色乡村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未来城市发展蓝图。

    档案见证乡村振兴

    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工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档案正是人类活动的记录,是文化的载体,具有文化属性。其中,乡村记忆档案是基层组织和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和乡村治理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载体的原始记录,包括口述档案、实物档案、声像档案等,是乡村记忆的真实记录。开发乡村记忆档案对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农业农民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莆田市“乡村记忆档案”示范村荔城区后黄村正是乡村记忆档案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该村通过挖掘乡村记忆档案资源,开发莆阳特色旅游资源,包括乡村传统文化和侨批文化,融入“幸福家园”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产业,同时加大土地流转,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晋升为3A级旅游景点,成为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的成功典型。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在档案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必然要保留村落原始风貌,包括有故事的老建筑和传统的风俗习惯,通过保留村落的原始风貌、为乡村记忆建档,更好地传承本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记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乡村振兴历程。

    档案铭刻红色记忆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古田考察时讲道:“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要一如既往支持老区建设。”在推进“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更应该注重革命老区所在地乡村档案的挖掘与保护工作。

    许多乡村记忆记载于乡村档案中,如村规民俗、家训家规等,还有许多口述故事,有歌颂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传统美德赞歌,也有歌颂战士浴血奋战的革命歌曲,它们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红色基因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体现,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非凡的意义。

    莆田市“乡村记忆档案”示范村常太镇渡里村正是革命老区村,该村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中游击区游击根据地之一,当地红色资源丰富。为进一步弘扬践行闽中“红旗不倒”精神,充分发挥乡村记忆档案记录并传播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作用,莆田市档案馆、城厢区档案馆积极开展红色渡里口述历史档案采集建档及编撰工作。忆往昔,星火当年频现;看今朝,风景这边独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渡里村成为市级乡村振兴“百村示范”试点,乡村记忆档案在服务老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用档案记录了红色渡里的老区精神。

    千年的农耕文明已将乡土味道植入国人的骨子里,而今,在我国大大小小的村落里,乡村传统的生活方式依旧在延续。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的发展背景下,唯有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才能更好地保护好、开发好、传承好乡村记忆,才能更好地发挥档案知往鉴今的价值与作用,才能更好地讲述百年党史历程中的乡村时光故事,将历史与现实相连、相通、相融,让更多人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8月23日 总第3721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