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档案,为中国基建加速

作者:马锦涛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10-08 星期五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如同建党百年主题系列微视频《这百年》所述:“恰是百年风华,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这些历史时光的印记镌刻在每一件档案中。在微视频《这百年》中,一张张照片、一页页纸张见证了新时代的航天科技、中国速度,视频中的每一帧、每一秒都诉说着伟大祖国的百年变迁,令人不得不惊叹档案工作者的伟大。装订成册的文件资料、真实连贯的影像资料是值得所有人珍藏的宝贵记忆。一名名档案工作者将重要资料耐心收集整理,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历史的见证精心收藏,他们拥有朴实无华的性情品质,秉持着敬业奉献的工作准则,践行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使命。档案是国家的财富,是人类记忆的重要载体。一个国家保存的档案年代是否久远、数量是否浩瀚,是这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档案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档案工作者用历史档案编织成岁月长河,拂去历史的尘埃,让世界记忆由远及近静静流淌,构成了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在档案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的今天,有人这样形容档案:“用不着时是张纸,用得着时是个宝。”但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一件有价值的东西,无论何时都是宝贵的。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降临武汉,在1月23日封城之后,一座武汉版的“小汤山医院”建设迫在眉睫。由于小汤山医院在战胜“非典”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关于医院建设的这批档案被永久保存。仅一个小时后,小汤山医院的设计建设图纸就被传递到了武汉。不到1天,专业团队便确定了火神山医院的建设方案。2月2日,火神山医院交付,2月3日投入使用。从1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到2月2日交付,这不仅展现了中国基建的奇迹,也让世人再次看到了档案发挥的重要作用。

    现在的我是“建桥国家队”的一名普通职工,能够切身感受到档案的巨大作用与力量。还记得第一次走进桥梁博物馆的场景,千年赵州桥,气势雄浑;港珠澳大桥横跨三地,威耀中华。这是从古代到现代,中华儿女用智慧建造的大桥。这是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能力的体现,这是中国桥!在桥梁博物馆中,可以在模拟的港珠澳大桥上赛车,在5D影院里一探桥梁的前世今生……当我们回看那个为了锚固质量用钳子捏住温度高达1205摄氏度的通红的铆钉,抛给上面的工人,工人用铁漏斗接住,再用风枪打进去,每一个孔眼的直径和铆钉的直径仅差1毫米的年代,大桥人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当年的简陋潜水服突破了人类极限,“争气钢”展现出了中国志气,这一件件实物档案无不是历史的见证、精神的传承。一座座桥梁是中国的名片,是大桥人的担当,更是我们继往开来、不断传承的精神见证。

    在施工现场,我们是生产一线的组织管理者,认真记录着每一个施工过程,记录每一个长处与不足。在办公室,我们是资料收集汇编的整理者。在项目复盘总结时,有人说:“资料室太小了,以后要修大一点!”大家都深知档案资料的重要性。一张张精密的设计图,一册册手写的计算书,一页页印刷的通知单,成为支撑项目管理、支撑大桥建设的坚定基石。今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对企业发展史进行了系统梳理,让党史学习成果更好地融入工作。档案工作成为其中关键的一环。在关于桥梁发展历程的档案中,我看到了武汉长江大桥如何突破技术壁垒,看到了郑州黄河铁路老桥在维修过程中展现的“四特精神”,看到了历任国家领导人对大桥建设的亲切关怀。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大桥人的足迹数不胜数。档案是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着我们需要传承的精神。

    存真求实、鉴往知来。这不仅仅是档案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参与档案工作的人需要去认真做的事情。档案,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不仅记录了社会发展轨迹,也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奋进历程。我们不仅要从档案中汲取精华,为社会发展提质提速贡献力量,更要让自己成为档案工作的参与者、执笔者,共同为后辈书写美好的篇章。让我们一起走近档案、了解档案,真正让档案发挥“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作用,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宝贵经验,以奋斗进取的姿态砥砺前行!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9月30日 总第3737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