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档案映初心

——闪耀在百年征程中的兰台记忆

作者:桂训翔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11-02 星期二

    回望百年风云,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带领全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档案见证了我们党的百年辉煌,一张张老照片、一份份旧报纸、一段段珍贵的回忆……记录了国家前行的铿锵足迹,凝聚成一个时代的印记。一代代档案人在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默默发光发热,镌刻着永不磨灭的记忆。

    孤独坚守,他是历史的守护者

    晨光熹微,一名双鬓斑白的老人推开木窗,让阳光尽情洒落。他迈着缓慢而坚定的步伐,像往常一样在姑塘海关开始认真巡查,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老人名叫曹传德,是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姑塘镇姑塘村人,今年74岁,独自看护姑塘海关已经有22年了,当地群众都说他是百年海关的守护者。

    老人的生活很简朴,没有水井,他就到500米远的寺庙提水;没有煤气,他就捡一些柴火;没有菜场,他就自己开垦一块菜地……老人与海关为伴,看日出日落,听风起笛鸣。一部收音机陪伴老人多年,打开收音机,音乐响起,让人思绪飘扬,仿佛回到百年前的姑塘。

    清雍正元年(1723年),清政府在姑塘设立九江海关姑塘分关,那时的姑塘帆樯如林、商贾如云、热闹非凡,全盛时期商号达千百家、人口数万,素有“日有千人作揖,夜有万盏灯明”之称,繁华程度甚至胜过古城浔阳,被称作“小扬州”。然而,随着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将通商口岸的多个海关税收抵押赔款,姑塘海关落入英国人之手。1907年9月,这里的税收权被洋人霸占。1938年7月22日晚,日军发动姑塘抢滩登陆战,经过炮火的狂轰滥炸,最终除姑塘分关楼房外,其余地方皆变为一片废墟。

    历经百年兴衰后,如今的姑塘海关正以崭新的姿态立于鄱阳湖畔。2017年,姑塘镇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随着濂溪区全面启动打造鄱阳湖“最美岸线”工作,全力打造姑塘海关4A级景区,这座百年海关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在鄱阳湖畔如明珠般重现昔日光辉。古色的海关建筑,红色的历史积淀,绿色的发展希望,在鄱阳湖畔交相辉映,与老人的背影融为一体。

    一位老人,一座海关;一份厚重的“档案”,一段沧桑的历史。多年前,就有人劝老人去待遇更好的地方工作,老人从未心动。他说,他并不孤独,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历经了百年沧桑、炮火洗礼,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屈辱,沉淀了太多的历史,是最珍贵的“档案”,不能让后人遗忘,他要守护着这座海关,并且要永远守下去。

    一心为民,他是脱贫攻坚的见证者

    聂运风,曾是一位荣获“三等功”的优秀士兵,在部队服役12年,爱岗敬业。转业后,他成为濂溪区新港镇官洲村驻村第一书记,也是该镇的档案工作人员。他始终秉承能吃苦、能战斗的工作作风,扎根农村4年,从“小档案”中做好脱贫攻坚这篇“大文章”,带领全村百姓脱贫致富,被百姓亲切地称为“揣着档案抓扶贫的第一书记”。

    聂运风常说:“扶贫的事,没有小事,都是关乎贫困户的大事。”对聂运风来说,进村入户是常态,嘘寒问暖是常情,每一户贫困户的档案他都精心整理、熟记于心,村里的家底、贫困户的情况他都非常清楚。

    63岁的贫困户段大娘的儿子因病去世,留下8岁的孙子,孙子患有智力残疾,上特殊教育学校每月需要1200元的费用。为争取到学费的减免优惠政策,聂运风先后6次到学校沟通;为解决家里生活开销,他将段大娘安排在镇里的公益岗位就业,还为她筹集帮扶资金3700余元。

    扎根农村多年的聂运风深知,扶贫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官洲村2017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到10万元,“无钱办事”的窘境束缚了干事手脚。怎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呢?聂运风看着村里厚厚一摞档案,顿时有了主意,经过仔细查阅档案,充分了解村里的历史、地理等情况,他与村干部商定,整合流转土地27亩,争取扶贫资金52.28万元,组织村民先后成立“黄花种植合作社”“草莓种植合作社”,建立18个产业扶贫大棚,建立两个产业扶贫基地。2020年年底,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比3年前翻了几番。

    每当说起脱贫攻坚档案时,聂运风总是一脸笑容,如数家珍。他说,脱贫攻坚档案就像一幅记录着农村发展和脱贫攻坚全过程的画卷,不但包含了每户贫困户的详细情况,还有驻村帮扶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实施方案、工作职责、工作制度等一系列文件,是一笔宝贵财富。他说,每当看见这些档案,就能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岁月。

    义无反顾,她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亲历者

    “上‘战场’是我们医务人员的职责,经过这几天在武汉一线的战斗,我深切体会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迅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请党组织考验我。”不久前,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档案馆在收集疫情防控档案时,这封特殊的《入党申请书》跃入工作人员的眼帘。

    时间回到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九江市濂溪区的年轻护士胡佩也主动请缨,积极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自2020年2月4日随队出发抵达武汉,经过短期专项培训后,胡佩与另外7名九江队员一同被安排到方舱医院。体育馆改建的病房里,简易行军床一字排开,这里就是她们的“战场”。

    初到武汉的胡佩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每天八九个小时的持续高强度工作,紧扣的护目镜在胡佩脸上勒出一道深深的印痕,为了抢抓时间救治病人,甚至很长时间不能上厕所,还有被病毒感染的风险……看着眼前的一切,胡佩和战友们并没有退缩,简单的休整后,她们便又投入到医疗救护工作中。她说:“我们只有争分夺秒地救护,尽一切力量救治好、服务好病人,才对得起身上这套白衣!”

    抵汉第三天,胡佩值夜班,奔波忙碌间,不知不觉到了下班时间,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一个人居住的房间。她打开手机,“胡佩,为你骄傲!为你自豪!”“祝生日快乐,一定要注意防护,我们等你平安归来!”“加油!早日凯旋!”……当看到医院职工微信群里的无数条信息时,她才想起这天是她25岁生日!没有鲜花,没有蛋糕,但收获了一声声关切问候和祝福,她瞬间泪目,同时一股强大的力量油然而生!

    在武汉经历了几天的“战地”洗礼后,胡佩在宿舍提笔写下了这封《入党申请书》,签名后郑重地按上了鲜红的手印,再拍照发送到医院党组织。一张薄薄的《入党申请书》,却凝聚了她莫大的决心与强大的精神力量。在逆行中成长,在平凡中感动。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年轻的胡佩是千千万万参与战疫的医护工作者中的一员,这封特殊的《入党申请书》正是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合力抗疫的最好见证。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10月21日 总第3744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