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鉴湖女侠秋瑾

作者:王 征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11-05 星期五

    从闺阁才女到妇女解放先驱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卿,号旦吾,别署鉴湖女侠,浙江省山阴县(今绍兴市)人。1877年,秋瑾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她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学而优则仕”的知识分子。在素重诗礼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秋瑾能文善诗,素有“才女”的美誉。性格酷似男儿的她自幼就敬仰花木兰、秦良玉等女英雄,并从表兄单宝勋那里学会了骑马、射箭,为以后从事繁重的革命工作打下了基础。

    

秋瑾男装照

    同当时中国社会的广大妇女一样,秋瑾也没能逃脱缠足恶俗的残害,这使她切身体会到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摧残。在婚姻方面,1896年,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秋瑾嫁与湖南湘乡的王廷钧为妻。王廷钧的父亲王黻臣是曾国藩的亲戚,是当地的大富豪之一。秋瑾本期望将其终身托付给一位有志向、有胆识的君子,而王廷钧却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整日吃喝嫖赌,不学无术。两人的思想和价值观都存在着巨大差异,秋瑾深陷婚姻生活的痛苦之中,她也因此深切地意识到妇女应该冲破家庭礼教的束缚,寻求解放。

    1903年,秋瑾随丈夫到北京捐官。在这里,她看到了经历甲午战败和庚子事变后的民族危难与社会黑暗,百姓身处水深火热,官员却糜烂不堪。她痛恨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更痛恨西方侵略者肆意欺压中国人民,她敏锐地感受到晚清社会的风云涌动,察觉到新旧思想的激烈交锋。秋瑾开始通过创作诗文来表达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抒发报国宏愿。王廷钧到了北京以后,整日在外花天酒地,两人之间的分歧便越来越大。

    秋瑾在京期间常身着男装,参与各类女性交流活动,因此结识了京师大学堂日本教习服部宇之吉的妻子服部繁子。服部繁子向秋瑾谈起了西方女性的生活以及女学的兴盛,接触到西方先进文化和思想的秋瑾更加坚定了要冲出家庭樊笼的决心。秋瑾在京期间还阅读了大量进步书报,她看到,面对民族危机,各方爱国志士和先进分子无不尽心竭虑,为“救亡图存”四处奔走。因此,秋瑾立下了“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的志向,这使得秋瑾从一个闺阁妇女转变为爱国志士,也促使她毅然远赴日本,探索中国妇女的解放之路,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并在之后的人生里,坚定地将救国救民作为己任,为中国革命奔走呐喊。

    从留日学生到女革命家

    1904年,秋瑾不顾丈夫和宗族的反对,变卖首饰筹集经费,东渡日本留学。留日期间,她易名为瑾,字为竞雄,又署汉侠女儿。在这里,她学习资产阶级先进的理论和知识,进一步接触到女权理论和学说,同时积极结交革命志士。秋瑾先是加入了旨在“推翻满清、恢复中华”的“三合会”,后与留日学生组织成立“演说练习会”,以演讲作为斗争武器,宣传革命思想。1905年6月,经由徐锡麟介绍,秋瑾在上海加入了光复会。8月,在冯自由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中国同盟会,秋瑾遂成为浙江省加入中国同盟会的第二人,并被推举为浙江分会主盟人和评议部评议员。她在革命道路上一步步前进,不断把自己同民族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905年11月,日本颁布《关于清国入学之公私立学校章程》(《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禁止留学生进行爱国活动,并限制人身自由。留日学生们义愤填膺,纷纷罢课抗议,民主革命家陈天华义不受辱,跳海自杀,这深深刺激了秋瑾。她决定立即回国,全身心地投入到爱国救亡的革命运动中。

    浙江巡抚张曾敭关于秋瑾案的奏折(部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1906年7月,秋瑾来到上海,与光复会会员尹锐志、陈伯平等在上海设立“锐进学社”,联络长江下游的秘密会党。秋瑾在革命活动中提出“男和女同心协力方为美,四万万男女无分彼此焉”,号召广大妇女一起救国。她自筹经费在上海创办了以妇女为主要读者的《中国女报》,并指出“本报之设,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女协会之基础为宗旨”。秋瑾在报上奋笔疾呼,愿女性能根除奴性,进入学堂学习,获得学问,同时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和男子并肩作战,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责任。她的这一思想对后来辛亥革命期间女子从军参政产生了很大影响。

    1907年2月,秋瑾受徐锡麟邀请,接办了大通师范学堂。这是一所以反清革命为教育宗旨,对武装起义骨干进行政治和军事训练的学校,也是光复会在浙江省联络会党的中心。任职期间,秋瑾利用合法身份公开宣传爱国思想,训练女国民军,她经常身穿男子体操军衣,怀藏勃朗宁手枪,佩刀骑马,指挥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同时她积极发展革命组织,秘密联络各府会党、新军等,组织光复军,筹备武装起义。她与徐锡麟等人商定在浙晥两省同时起义,以安徽安庆为重点,浙江绍兴为中枢,在金华和处州(今丽水)等地同时发动,占领两省重镇之后,攻取南京。

    7月6日,安庆起义失败,徐锡麟英勇就义,其弟徐伟被捕,在供词中牵连到秋瑾,说她在日本时“屡次演说,以革命排满为宗旨”。浙江巡抚张曾敭随即电饬绍兴知府贵福,令其迅速派兵查办。秋瑾得知安庆起义失败的消息后悲痛万分,却更加坚定了为国牺牲的决心,她毅然拒绝躲避。13日,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面对提讯逼问,秋瑾“坚不吐实”,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笔。15日,秋瑾在绍兴古轩亭口英勇牺牲,起义随即宣告失败。

    秋瑾案一石间激起千层浪,案件的处理过程受到全国人民的强烈质疑,“闻者莫不懔懔”“无不同声叹息”,各大报纸都对其作了详细报道。受到秋瑾事迹的鼓舞,浙江革命党此后又组织了多次武装起义。辛亥革命中涌现出的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队、女子军事团等妇女武装,更是受到了秋瑾“恢复江山劳素手”“我欲期君为女杰”的思想感召。

    秋瑾身体力行,一生都在为挽救国家危难而奔走,并甘愿为民主革命牺牲自我。孙中山赞誉秋瑾为“巾帼英雄”,郭沫若也评价说“秋瑾烈士是中华民族觉醒初期的一位前驱人物。她是一位先觉者,并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反封建主义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崇高事业”。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11月5日 总第3751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