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红色记忆

《抗战时期湖南人口伤亡及财产损失档案汇编》

数说战时损失 再现惨烈潇湘

作者:王明贵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12-24 星期五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战场是正面主战场之一。中国军队在湖南战场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湖南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惨重。湖南省档案馆选录湖南抗战期间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部分档案,编纂出版《抗战时期湖南人口伤亡及财产损失档案汇编》,真实地反映了湖南为夺取全国抗战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和付出的巨大代价。

《抗战时期湖南人口伤亡及财产损失档案汇编》立体书影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大地硝烟四起,战火连绵。湖南因其突出的地理、交通、资源、经济和军事战略地位,成为中日抢夺的焦点。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就将湖南作为抗战后方战略基地之一,在沿江沿海的重要工业迁入内地时,湘南、湘西一时成为内迁和新建工业的集中地;中国政府还根据全国军事战略布局需要,在湖南修筑了芷江机场等军事设施;中国军队要确保西南大后方的安全,实现“以巩固陪都为全盘作战核心”的目的,必须坚守湖南。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深陷战争深渊,被迫放弃全面进攻作战、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企图,调整了其侵华方针。对于侵华日军而言,无论是出于巩固武汉占领区、打通粤汉线、西攻重庆还是掠夺战略物资的目的,首先要进攻的就是湖南。因此,日军大本营确立了以湖南为重点的战略作战部署,将占侵华总兵力33个师团36%的兵力放在武汉、广东,对湖南形成南北夹击的态势。中国政府为应对日军的战略意图,也将正面战场的重心放在湖南。中国军队在湖南先后同日军进行了3次长沙会战以及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会战等6次大的作战,占抗战时期中国正面战场22次大会战的四分之一强,占相持阶段正面战场12次大会战的一半,会战数量居全国各省之首。在这6次大会战中,湖南约有70%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沦陷敌手。日军每到一处,轰炸、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灭绝人性,累累罪行罄竹难书,三湘大地饱受日寇铁蹄蹂躏。日军在湖南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连年灾荒,经济整体急剧衰退,粮食生产元气大伤,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产量下降,畜牧水产业更是濒临破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工矿业陷于歇业、拆迁和毁灭中,一度兴旺的城市更是惨遭破坏,岳阳、株洲、衡阳、常德等城区几成废墟。1938年,国民党当局为避免军事物资遭日军获取,在湖南省会长沙制造了文夕大火,将全城精华付之一炬。仅据本书收录的《湖南省抗战损失统计》中记载,湖南在抗战时期人口伤亡达262万多人,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约12万亿元(按1945年8月物价折算)。

    为全面、真实地反映湖南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牺牲,湖南省档案馆从馆藏民国档案中甄选1939年至1948年间编制或填报的有关湖南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档案52件,共计1188页,编纂影印出版《抗战时期湖南人口伤亡及财产损失档案汇编》。

    全书收录的档案内容涉及面广,从人口伤亡、教育文化产业、工厂实业、医疗设施到交通设备等,损失单位由小到大,统计了从乡公所到县(市)、省级机关各类单位损失情况,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湖南在抗日战争时期遭受巨大损失的概况。其中绝大多数以统计报表为主,少数为报告书或概况,分为“综合”“专题”两个部分,分别按时间排序。“综合”部分主要反映湖南抗战损失的整体概况,收录了国民党湖南省政府统计室编印的《湖南省抗战损失统计》和善后救济总署湖南省分署经济室编制的《湖南善后救济区域现状调查报告》等报表资料。“专题”部分主要反映抗日战争中湖南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次会战中所遭受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概况,分别从教育文化、经济、建设等各个方面体现湖南抗战损失的情况,收录了《湖南省建设事业战时损失报告》《湖南省经济及文化事业遭受寇灾损失统计表》《湖南各县(市)空袭损失查报表》《湖南省电信事业寇灾损失概况》《南县抗战财产损失汇报表》《长沙交通银行战时财产损失报表》《湘潭锰矿公司战时被敌人劫夺物资调查表》等报表资料,更细微、具体地反映湖南抗战损失。

    《抗战时期湖南人口伤亡及财产损失档案汇编》是研究湖南抗战的珍贵史料。它的出版,对于记录湖南抗战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发挥档案留史存鉴、资政育人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1946年12月,国民党湖南省政府统计室编印的《湖南省抗战损失统计》封面和封底。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12月24日 总第3772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