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走访覃健中将故乡

作者:吴锡刚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1-05 星期三

    壮族开国中将覃健(1911—1959),原名覃秀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却里屯人,1929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编入红七军第三纵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覃健先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特务团团长、淮海军区司令员、新四军3师独立旅旅长、苏北兵团和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参谋长等职,为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建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战。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覃健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参谋长,参与指挥艰苦卓绝的第二次战役东线长津湖地区作战。2021年国庆期间放映的电影《长津湖》,让成千上万的观众热泪盈眶、万分感动,也让我无限怀念为抗美援朝作出突出贡献的覃健将军。

    不久前,为了进一步了解覃健的生平事迹,征集相关档案资料,我和同事乘车前往却里屯、板合屯、弄肖屯。与覃健的侄孙覃俊琪、覃淮泷和板合屯退休教师韦时国一起,我们实地考察了却里屯覃健故居、覃健年幼时曾经就读的弄肖小学、将军父母以及家族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墓地。在将军堂弟覃秀仁后人家中,我们看到了1954年覃健将军回乡时,赠送给覃秀仁保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1952年1月20日颁发的《革命军人证明书》,其内容是:“覃健(秀华)同志系1929年12月参加我军,现在九兵团任参谋长工作。其家属得按革命军人家属享受优待。此证由覃秀仁弟存执。”我们将其翻拍存档,并向知情者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原来,覃健于1930年11月随红七军主力北上。次年,桂系军阀趁右江革命根据地力量薄弱之机,派重兵“围剿”东兰革命根据地。由于覃健的家乡是苏区边境,红21师师长韦拔群派63团3营营长韦汉超率部在此地驻防,开展反“围剿”斗争。韦汉超带领将士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敌军恼羞成怒,集中一个团的兵力围困我军据点,覃健的父母姐弟以及当地群众主动配合红军对敌作战。在战斗中,覃健的母亲、弟弟秀勤(赤卫队员)先后被敌人杀害。覃健家和附近村民的房子全部被敌人烧毁。当时,覃健的父亲覃世烈为躲避敌人的搜捕,只能远离家乡到外地谋生,由于体弱多病,生活异常艰辛。抗日战争中期,覃世烈返回家乡,与堂侄(覃健的堂弟)覃秀仁共同居住。不久,覃世烈身患重病,尽管有覃秀仁一家人的精心照顾,但因缺医少药,覃世烈不幸去世,覃秀仁将老人安葬。对于父亲的过早病逝和母亲、弟弟相继遇难,当时远离家乡的覃健毫不知情。

    1954年10月,覃健、陈朴夫妻俩利用休假机会,带着3个孩子从南京回东兰探亲,探望离别24年的亲人和曾与敌人顽强斗争的家乡父老。

    当覃健走到村头望着山脚下老家的地方时,发现房子没有了,那里杂草丛生,一片凄凉。一家人只好临时住在弄肖小学校舍。为了纪念父母,覃健在堂兄秀光等协助下,将父母遗骨重新安葬在村边。而弟弟秀勤在战乱中尸骨无存,令其悲痛不已。

    这是覃健随红七军北上后唯一一次回家探亲,却是无家可归、无亲可探,内心十分悲痛。但他在群众面前饱含激情地说,要革命就要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共产党人和人民是绝对消灭不了的,今天我们的胜利就是最好的证明。大家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建设好家乡,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乡亲们听后无不为覃健的博大胸襟所感动。

    在回乡探亲期间,覃健还就如何增加群众收入、改建县烈士陵园等事项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议。他向堂弟覃秀仁赠送的《革命军人证明书》,表达了他对特殊岁月收留、照顾父亲生活的覃秀仁的感激之情,反映了覃健和他的家人为革命事业所作出的特殊贡献。

    我们在走访中获悉,如今的却里屯早已无人居住,覃健家族后人除外出参加工作外,已分别迁往邻近的板合、弄肖等屯。当地村民都为从这里走出一位英勇善战的共和国杰出将领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从将军故乡返回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覃健等无数革命先辈为了国家的独立、强盛和人民的解放、幸福,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甘愿舍小家为大家,其信念坚定、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景仰!

    作为档案工作者,我们应该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征集红色档案,追寻、挖掘档案背后的动人故事,让公众能够多角度了解先辈们的革命事迹,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1月3日 总第3776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