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人生所贵在知己

——四川画家周稷与徐悲鸿的深厚友情

作者:魏竹容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1-10 星期一

    在四川省大竹县档案馆,有一件特别的档案,其上书:“周稷先生,四川广安人,生平最精水彩画,写嘉定、泸州、重庆等全景,浑茫浩瀚,物物得所。又能削繁成简,妙造自然,于全景大规模之处置最擅胜场。曾创办四川美术学校,又为成都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作育人才甚多。抗战之际,漫游西南、西北,所至摄取自然之美收于腕底,频年成绩至为丰满,因欲就教于当世君子。悲鸿忝属知交,为记短章,用当介绍。”

    这是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为周稷画展所作的序。那么,周稷何许人也?徐悲鸿为什么要为其作此介绍?徐悲鸿称其为知交,他和周稷之间有着怎样的交情呢?经多方考证,我们终于探得了周稷与徐悲鸿之间的深厚友情。    

初识:风云际会结友谊

    周稷,1903年出生,四川广安人。1922年入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潘天寿、刘海粟。1925年,周稷从上海美专毕业后,回到成都创办了四川美术专科学校,同时兼任成都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此外,他与四川籍旅沪画家陈靖业、蒲宣三等人发起成立了峨眉画会,从此便走上了绘画创作和教学之路。四川美专注重引进新式美术教育,中西并重,经常聘请名家来校讲学,培养出冯建吾、苗沛然、张漾兮、洪毅然和段虚谷等一批知名画家,成为当时美术教育界比较有影响力的学校之一。而周稷作为四川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和开拓者,可谓功不可没。

    1927年,徐悲鸿从欧洲留学回国,在前辈的引荐下,周稷与徐悲鸿相识。也许是徐悲鸿曾短暂就读于上海美专的缘故,相同的经历很快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后来,徐悲鸿到成都办画展,周稷为其四处奔走张罗。而徐悲鸿也在观看了周稷所画的眉山风光及广安天池等美景后,大加称赞,认为他的画气势磅礴,景象壮阔,十分难得。同时,徐悲鸿也给予了周稷许多专业上的指导。1930年夏,周稷在广安县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了《广安全貌》等100余幅作品,吸引了广安各界和成都、重庆等地的画家前来观看,一时间成为地方文化界的盛事。徐悲鸿得知消息后,专门致函表示祝贺,对周稷的绘画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知:以笔代剑共作战

    抗日战争爆发后,四川成为了全国抗战的“大后方”,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大批画家聚集到巴蜀大地,一同开展抗日宣传。周稷为人豁达开朗,热情义气,且在四川美术教育界有较高地位,他经常在生活和工作上给这些流落画家们以帮助,使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人才之间的惺惺相惜也使得徐、周二人迅速成为一对挚友和知己。

    为支持抗战,徐悲鸿创作出《负伤之狮》《奔马图》《愚公移山》等有战斗力、感染力的名画,以及《巴人汲水》《巴之贫妇》等现实主义的题材作品。在徐悲鸿亦师亦友的教导下,周稷画技大增。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色彩鲜艳明亮、用笔大胆老辣的水彩画。他将巴蜀大地的秀美山水绘于纸上,极大地鼓舞了四川军民的抗战热情。

    1945年,周稷在重庆举办个人画展,徐悲鸿鼎力支持,并连续两天观看他当场作画,对他的技艺十分赞赏,亲笔画了一幅《下山马》赠送给周稷,并亲切地称呼他为学弟。随后,周稷请徐悲鸿为他的画展赠序,徐悲鸿慨然应允,所序即文章开篇所提到的这件档案。

    在徐悲鸿的广为推介和提携下,周稷的绘画技艺更加名重西南。当他在贵阳举办个人画展时,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引荐其为贵阳艺术馆馆长。在此期间,周稷策划并组织演出了《黄河大合唱》,连演20多天,场场爆满,此举也得到了徐悲鸿的高度赞扬。

    1947年底,周稷回到重庆,徐悲鸿建议周稷在重庆建立艺术馆,并承诺捐50幅画相助建馆。此举也得到国画大师张大千的鼎力支持,积极为其出谋划策,张大千还对周稷说道:“等艺术馆正式竣工,我的画第一个展出。”周稷任重庆市艺术馆长期间,凭借自身的热情、正直,积极团结文化、艺术界人士,经常调集名角以“川剧欣赏会”的名义进行义演,为革命活动筹集经费,甚至动用自己的人脉出面力保被捕的革命人士。

    1949年底,重庆解放,周稷回到广安,以绘画为业。1952年,他被调往大竹中学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其间,他为抗美援朝、清匪反霸、三反五反等运动作画无数。当时的徐悲鸿已任中央美院院长,有人劝周稷凭借他和徐悲鸿的关系,在北京、成都等大城市谋个好职位。周稷总是淡然地回答:“故土难离,麻烦人家也不好,哪个岗位不是为新中国作贡献?”正所谓“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1953年,徐悲鸿因脑溢血溘然逝世,周稷得知噩耗后掩卷长叹,泪流不止,接连几天都愁眉紧锁,郁郁寡欢。

    周稷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当地的美术教育事业中,培养出一大批享誉四川的画家和美术工作者。周稷晚年的时候,偶尔会跟亲友及学生谈起徐悲鸿,说到动情之处,他的眼中总是饱含热泪。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1月7日 总第3778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