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历史悠久 晒海为盐

——浙东象山玉泉盐场的沿革

作者:白 斌 陈恩光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1-28 星期五

花岙盐场的盐工正在手工晒盐

    浙江濒临东海,海水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来制作海盐。春秋战国时期,杭州湾两岸已经开始出现规模化的海盐生产。秦朝,浙江北部的海盐县就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唐朝以降,浙江海盐产区由浙江北部沿海向浙东沿海的宁波、台州和温州扩展,以浙东为主的两浙盐区成为全国七大海盐产区之一。明、清两朝,宁波地区的产盐量高居浙东沿海各盐区榜首,位于象山县的玉泉盐场则是宁波地区重要盐场之一。

    象山三面环海,唐神龙二年(706)设县,当时县内已经有一定规模的海洋盐业。北宋政和四年(1114),象山始设玉泉场(又称“玉泉盐场”),以境内玉泉山命名,并有专门的官吏。元大德三年(1299),两浙产盐地有34个场,玉泉场为其中之一,设监盐司令、丞、勾端各1名。

    明代初期,朱元璋在杭州设置两浙都转运盐使司,下设36个盐课司。其中,宁绍分司治所在绍兴府,下辖13个盐课司,玉泉场盐课司便是其一。盐课司设于盐场,是明代盐业的基层管理机构,玉泉场盐课司设有大使1人、攒典1人。据《嘉靖宁波府志》记载,玉泉场盐课司位于象山县南10里,官署“中为厅事三间,后为寝室三间,右为土神祠,东西列廊共六间,外为门三间”。

    清代初期,随着海禁政策的实施,沿海居民被迫内迁,宁波沿海盐业的生产全部停止,遂玉泉场盐课司被裁撤。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放海禁后,宁波沿海盐业生产逐渐恢复。雍正十三年(1735),宁波设玉泉场大使,隶属宁绍嘉松分司,衙署设在象山县东北30里,乾隆九年(1744)移建治东。在清代,宁波海盐生产与收购由官府管理,盐商则从官府手中购买盐引负责运销事宜。清代,宁波的盐引种类繁多,其数量和价格多有变动。以象山玉泉盐场盐引为例,每百道盐引课银24两8钱8分,另纸价20两,总计每百道盐引课银44两8钱8分。

1946年,两浙区玉泉盐场分布图。

    1911年辛亥革命后,由于盐区管理松散且产量过剩,北洋政府对浙江盐场进行多次裁并。最终,剩下15个场及3个区,其中宁波有6个盐场,分别是余姚、清泉、岱山、定海、玉泉、长亭。此时,北洋政府还设立玉泉场公署,移驻石浦,有盐地18处,场界东至柱岙,西至南堡,南至金鸡山,北至洋心。1920年,两浙盐务稽核分所在石浦成立玉泉场秤放局来加强税收,辖5个分局,盐地8处,卤场15个。1932年,玉泉场公署并入玉泉场秤放局,公署仅负责灶课征收,其他事务都由秤放局管理。玉泉场秤放局下设3个分局、6个支局、4个处。

    玉泉场作为宁波颇具规模的盐场,1920年至1930年的产量仅次于余姚盐场和岱山盐场,与定海盐场的产盐量不相上下。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食盐质量,两浙盐务管理局在宁波推广晒盐技术。相比煎盐,宁波沿海晒盐的成本相对较低。此时,玉泉场的盐业运销采用专商引岸制,“引”“票”兼行,招商认包。1932年,国民政府浙江省政府取消招商认包制度,改为自由贸易,其余均由专商认办。宁波所产海盐生产出来后大多存放在盐仓,其中玉泉场的盐仓多为廒商自建或租赁。宁波其他区域的海盐多使用麻袋、竹箩运输,玉泉场则是散装运输。玉泉场所产海盐除本地食用外,一部分会运往台州各县销售;一部分会转销宁波各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浙江沿海区域先后沦陷,沿海盐场也相继被日军占领。受战事影响,宁波的海盐销售趋于停滞,余姚、岱山等盐场的海盐出现积压现象。1938年2月,国民政府浙江省政府在浙江金华成立“浙江省战时食盐运销处”,对浙江沿海食盐进行统购、统销,以加快沿海食盐向内地的转运。7月,“浙江省战时食盐运销处”改名为“浙区战时食盐收运处”,由国民政府财政部与浙江省政府合办,并在定岱、玉泉等地成立办事处,组织人力及运输工具,昼夜抢运余姚、玉泉等盐场的存盐,保障军需民食。1941年,随着宁波、绍兴的沦陷,玉泉场的海盐生产与运销被迫中止。12月,日伪设立浙东盐场管理局,并在石浦设置秤放局,掠夺盐业资源。1943年2月,两浙盐务管理局台属分局裁撤玉泉场公署,并入宁三支局。

    1945年8月,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象山县城的收复,玉泉场公署建置得以恢复。9月,玉泉场公署进驻石浦,长亭场的部分盐场并入其中。至此,玉泉场公署管辖宁海、三门、象山3县盐务。10月,玉泉场公署接管日伪玉泉秤放局及部分盐务档案。1946年,象山先后成立盐业产业工会和玉泉场盐工福利委员会。在盐工福利方面,最具特色的是盐民初级子弟学校和盐民卫生所的创办。为防止盐业走私,两浙盐务管理局盐警第五区部队进驻石浦,分驻三门、象山和临海盐区。随后,根据两浙盐务管理局颁布的《盐工队组织法》,玉泉场公署成立盐工总队,各场务所设区队。

    1949年5月,两浙税警总队成立,玉泉场场长包毅兼任税警总队副总队长。随着宁海、象山县的相继解放,包毅带领盐场工人及税警总队驻石浦官兵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玉泉场公署被撤销,成立玉泉盐场中心所、浙江省盐务管理局象山盐场管理处等机构,负责管理象山盐区。

    随着沿海地区的开发和利用,如今象山县的大部分盐场已被废弃,仅有花岙盐场得以保存。花岙盐场作为浙江最后一处海盐手工晒制盐场,仍保持着传统的晒盐技艺。其中,许多晒盐细节,可以在玉泉盐场档案中找到相应记载。2008年,象山晒盐技艺(海盐晒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3年,象山玉泉盐场档案入选浙江省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两个文化遗产交相辉映,构成了象山历史文化的两大明珠。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1月28日 总第3787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