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让更多人读懂云锦的独特魅力

——以南京云锦档案打造品牌文化产品的感悟

作者:王 伟 崔龙龙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2-25 星期五

    江苏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145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有4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7项。其中,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在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后,促进了社会各方面对南京云锦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南京市档案馆对南京云锦档案的开发利用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努力“活”起来,档案馆与文博系统携手发掘城市记忆。“非遗”档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传统文化的记忆留存,也是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档案工作者不应该满足于还原“非遗”,而是要以活态的方式对其进行传承与发展,让“非遗”从档案中走出来,重新回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南京云锦“八宝团龙妆花料”

    2019年,南京市档案馆和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开展深度合作,对在南京市档案馆保存10年之久的南京云锦档案进行第一次抢救性的保护与复原。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南京市档案馆云锦档案保护活化项目组还邀请了多位原中兴源丝织厂的领导、技术骨干和相关云锦专家,请他们来梳理评估了大量珍贵历史资料。经过专家反复鉴定论证,最终决定选取“八宝团龙妆花料”作为首件复原对象。“八宝团龙妆花料”是一幅经典的云锦作品,其中“八宝团龙纹”更是中兴源丝织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云锦妆花。虽然南京市档案馆仅存“八宝团龙妆花料”意匠稿,但保存完好,线条清晰,为复原工作提供了基础条件。

    通过对图案、尺寸、色彩和工艺的综合考量,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复制团队决定用传统木织机来复原这件经典的云锦妆花作品。从开始整理图案到最终织造完成,历时10个月。这次深度合作,让南京云锦档案里的“八宝团龙妆花料”成功“复活”,也开启了“非遗”传承、档案活化利用的新篇章。

    2021年5月20日,云锦档案保护活化项目在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举行了开机织造仪式,并着手对档案图纸中的“金陵锦”进行复原。这是继2019年成功复原“八宝团龙妆花料”后,南京市档案馆抢救复原的第二件作品。“金陵锦”制作于1989年,是中兴源丝织厂云锦妆花代表作之一,意匠图原件现藏于南京市档案馆。据“金陵锦”设计者胡长林介绍,这幅云锦纹样以大朵牡丹花、缠枝莲花和藏族吉祥纹饰为主,是20世纪80年代为西藏客群设计,在保留传统云锦特色的同时不乏创新。当时为了突出南京云锦,所以给这幅云锦作品取名叫“金陵锦”。“金陵锦”不仅展现了南京云锦千年来的传统工艺,更展示出坚毅、创新、包容的文化精神。

    跨界合作,探索社会资源的合作模式,提升开发利用的效能。陈列展览是实现文化与公众联系的重要方式之一。临展作为陈列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载着宣传教育功能。“中兴源云锦档案保护史料展”就是云锦档案保护活化项目的核心展示平台。

    在此次展览的前期筹备工作中,大量的档案及史料给展览的策划带来了挑战。因此,南京市档案馆云锦档案保护活化项目组通过系统梳理馆藏档案资料和相关史料,决定用8个部分进行介绍,再现中兴源丝织厂的传奇故事和南京云锦的辉煌。

    在云锦档案保护活化项目的系列工作中,档案工作者融合各方资源,充分利用数字化、视觉化等形式进行项目合作,打造“非遗”文化展示平台。

    “非遗”档案的数字化保护,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实现了资源共享。在智能化技术飞速发展、各媒介融合的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传播与推广的助力,转变思维方式,顺应时代变化,探索“互联网+非遗”的传播之道。在这些创新形式的加持下,“中兴源云锦档案保护史料展”的参观人次明显增加。撤展后,为留存该展览的精华,南京市档案馆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发了“云展览”,在线上长期发布。这些创新的方式、方法提高了档案开放利用的效能。

    找准着力点,馆际合作打造档案文化品牌。自2018年起,南京市档案馆和有关博物馆、纪念馆、出版传媒单位针对城市记忆的档案文化资源开发进入“高峰期”,其中涉及跨区、跨馆、跨部门、跨领域等多种跨界合作,将各方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融合,打造合作互动平台,形成档案文化品牌。《南京云锦及丝织业口述档案》的编纂出版工作就是一个鲜活案例。

    2008年,南京市档案馆接收了南京中兴源丝织厂的档案近3000卷,揭示了该厂的发展历史和100多年来的工艺“核心机密”。这是南京市档案馆接收的第一份最完整、最有价值的工业档案。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由南京市档案馆和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牵头联合南京晓庄学院、正源兴绸缎庄、南京财经大学,陆续完成了中兴源云锦丝织业口述档案的采集工作,通过文字、影像等记录方式对老一辈云锦工匠艺人、中兴源丝织厂工作人员的口述进行发掘、整理。

    2021年8月,南京市档案馆、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正源兴绸缎庄3家单位联合编写的《南京云锦及丝织业口述档案》由南京出版社出版。这本关于南京云锦及丝织业发展历程的口述档案书籍,收录了大量真实、鲜活的故事,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该书的出版有利于传播南京云锦人孜孜以求、勤勉认真、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

    《南京云锦及丝织业口述档案》中的口述资料虽然不能全方位复原南京云锦及丝织业的全貌,但口述者具体的讲述,可以为人们展现南京云锦及丝织业鲜活的历史细节。这些云锦艺人及中兴源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普通职工用朴实的语言、纯真的感情,说出了对南京云锦及丝织业的诚挚之情。他们是南京云锦发展的亲历者,也是南京云锦留下来的最珍贵的“活历史”。

    《南京云锦及丝织业口述档案》是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该书出版后好评如潮,被评为南京出版社2021年度的“十大好书”之一,成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品牌文化产品。

    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任务十分艰巨,留住这些即将逝去的历史,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紧迫工作。同时,做好档案活化,激活云锦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集合全社会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档案资源,让云锦被重新发现、实践、创新,让更多的人读懂云锦的独特魅力,使其永远鲜活下去,是档案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2月25日 总第3797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