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誓与密码共存亡

——解放战争时期,机要战线姐妹花董仲民、董健民的故事

作者:特邀撰稿人 周利成 王文举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3-30 星期三

    1988年秋,西柏坡纪念馆举办了“无名的丰碑——党的情报和侦察保卫战线英烈事迹展”。一位60多岁的女士站在一幅油画前驻足良久,深情凝视:一艘船只被敌人的炮弹击中起火,浓烟滚滚,一对年轻夫妇抱着一个孩子,大义凛然傲立船头,怒视着敌人……悲壮的气氛充满了整个画面,而这画面上展现的正是1947年2月,董健民夫妇为了保护我党机密,携幼子准备跳海的历史瞬间。看着看着,这位女士泪如泉涌,她名叫董仲民,与画中的董健民是叔伯姐妹关系,被称为“从静海走出的机要战线姐妹花”,她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着……

心怀向往 长途跋涉奔赴延安

    董仲民比董健民大几个月,1923年出生于河北省静海县刘祥庄(今隶属天津市)。董仲民的父亲董秋斯(原名董绍明)与董健民的父亲董绍棠是亲哥俩,都曾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董绍棠后因患病回乡,在家中带着两个儿子新民、觉民,两个女儿清民、健民和弟弟的女儿仲民读书。

 董清民(右一)、董仲民(前坐)、董健民(左一)赴延安前在香港与董秋斯合影

    董秋斯于1921年考入燕京大学。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他成为燕大学生运动的负责人;1926年,大学毕业后南下参加了北伐革命军;1938年,中共党组织派他到驻港办事处工作,两年后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董秋斯虽然一直没有回乡,却始终惦念着孩子们,不时寄回一些进步书刊,如斯诺的《西行漫记》及鲁迅、茅盾、巴金、丁玲等人的作品,使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了革命启蒙。

    1939年,经过一番波折,董秋斯最终将19岁的董清民和16岁的董仲民、董健民接到了香港。姐妹三人安全抵达香港后,董秋斯对她们说:“我准备送你们去延安,你们愿意吗?”董仲民问父亲:“就是《西行漫记》里的延安吗?”“对,正是那里。那里有毛主席、朱总司令!你们可以在那里继续读书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大事情。组织上安排我送一批支持抗战的华侨司机和爱国华侨去延安,你们可以随他们一道过去。”三人表示同意,眼神中充满了对革命圣地的无限向往。

    5月底,董家三姐妹随“华侨司机归国服务团”的车队一起向延安出发。由于路途遥远,再加上日军的飞机不断轰炸和国民党特务的设卡盘查,几经折腾,董清民的身体相继出现心慌气短、神志不清等状况,后经救治无效病逝在途中,董仲民、董健民悲痛不已。

    经过4个多月的长途跋涉,董仲民、董健民于9月初随车队到达古都西安。组织上安排她们先在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青年训练班学习3个月,然后再赴延安。11月,“青训班”提前结业,又经过20多天的翻山渡水,董仲民、董健民终于来到了朝思暮想的革命圣地延安,她们欢呼跳跃着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光荣入党 同做机要译电工作

    1939年底,董仲民、董健民姐妹随队到达延安后即被安排进陕北公学学习,她们也很快适应了延安紧张有序的生活。

  钟琪、董健民夫妇与儿子明明在延安的合影

    1940年底,经队长宋友田、指导员尚能介绍、组织批准,董仲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分配到中共中央社会部工作。当她去报到时,看到一位打着背包、身穿灰军装的女同志正在低头登记,惊讶地喊道:“健民!真是你啊!”董健民也很意外:“姐!你也来这里工作!”两人兴奋地抱在了一起。董仲民这才知道,董健民也已经光荣入党。从此,姐妹俩一起从事机要工作。在这里,她俩先被安排到训练班学习机要工作思想教育和专业训练:机要工作思想教育包括共产主义理想教育、革命人生观教育、气节教育、保密教育等,特别是要做到对党忠诚,树立誓与党的机密共存亡的思想;业务训练主要是学习密电码的使用和翻译电文。经过两个月的训练班学习,董仲民、董健民正式结业。

    1941年3月,董仲民、董健民被正式分配到中共中央社会部机要科做译电员工作。组织上安排钟琪与董健民搭档,负责重庆秘密电台的译电工作;安排张云与董仲民配合,负责上海秘密电台的译电工作。在工作中,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9月1日,张云和董仲民在窑洞中举行了简单而热烈的婚礼。而钟琪的憨厚朴实和对工作认真负责态度,深深地打动了董健民;董健民性格文静,待人亲和,也深深地吸引着钟琪。1942年底,他们也结成了革命伴侣。

为党保密 年轻夫妇携子跳海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胡宗南集结部队准备大举进犯延安,形势十分严峻。中共中央决定主动撤出延安。董仲民、董健民很想在撤离前见上一面,但都因忙着各自的工作没来得及告别。

    11月底,张云、董仲民夫妇根据组织安排,随中央工作委员会的队伍前往晋绥军区的山西临县待命。而在撤离延安前,中共中央作出争取东北、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战略部署,并成立了中共中央东北局,要抽调一批干部前往东北工作。一天,中共中央社会部领导把钟琪和董健民夫妇叫到办公室郑重地说:“我们已准备在东北与国民党进行大决战,为了加强对东北战场的指挥和联络工作,决定派你们二人携带密电码前往大连情报站工作,在那里建立电台。你们先去山东根据地,再走海路到达东北。”第二天,董健民一家三口便告别延安踏上了新的征程。

    当时,山东根据地是蒋介石进攻的重点。历经艰险,董仲民和钟琪安全抵达青岛附近的一处解放军驻地。1947年2月底,钟琪化装成富商,董健民扮成了珠光宝气的阔太太,按计划继续向目的地出发。钟琪把密电码用油布包好后藏在了孩子的尿布中,并在里面夹了一块银元,以防出现意外时可把密码本沉入海中。党组织派了一个班的战士分别化装成脚夫、挑担的农民一路护送他们。虽然他们顺利登上了去往东北的船只,但此行的情报还是被国民党特务侦知了。

    当国民党特务队赶到码头实施逮捕时,船已出发了。敌人立刻报告给上司,请求葫芦岛派军舰拦截。经过一天多的航行,董健民和钟琪站在船头透过夜色已经能隐约看到陆地上的灯火,随行的交通员介绍说:“前面就是旅顺口的灯塔,我们快到了。”董健民和钟琪对视了一下,长舒了一口气。就在此时,“啪”“啪”两声枪响划破了寂静的夜空。漆黑的海面上突然窜出一艘敌人的炮艇,艇上的探照灯射向他们,喇叭里高喊道:“船上有共党,停船,快停船,停船检查!”船只急忙加速前行,只听“轰”的一声,一颗炮弹落入船舱,弹片击中了董健民孩子的头部,鲜血瞬间淌了出来,她连喊了几声“明明”,孩子没有反应。钟琪对交通员说:“炮艇是冲我们来的,密电码绝不能落入敌人的手中。”董健民把密码本从孩子身上取出来塞进钟琪的衬衣里,毅然说道:“我们誓与密电码共存亡,我们决定跳海!”钟琪命令交通员:“你从船尾下水,一定要活着回去,向党组织报告这里的情况,请党组织放心,密电码绝不会落入敌人的手中!”被炮弹击中的船只不得不停了下来,就在敌人即将登船的时刻,钟琪、董健民夫妇紧紧抱住幼子,纵身跳入海中。当时,钟琪26岁,董健民24岁,他们的儿子明明才2岁。

    交通员死里逃生并将海上发生的一切向党组织作了汇报。直到1949年底,董仲民才知道董健民和钟琪牺牲的消息。每当忆起当年从静海老家一起投身革命的三姐妹,如今只剩下她一人,董仲民都会泣不成声。

    1981年7月9日,民政部优抚局批文,将钟琪、董健民的事迹写入《革命烈士英名录》。1983年6月20日,中央调查部为二位烈士举行了遗像安放仪式。

    文中所示照片档案为天津市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3月25日 总第3809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