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情系编研二十年

作者:秦建平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4-20 星期三

    我是安徽省芜湖市档案馆的一名档案工作人员,从事档案编研工作已20年了。这20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2002年底到2015年在职期间。2002年底芜湖市档案馆内部机构调整后,我开始从事档案编研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我充分利用馆藏档案积极开展编研工作,为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提供档案参考,使芜湖市档案馆走出了一条“服务中心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各界普遍认同”的档案编研工作新路子。第二个阶段是从2015年底退休至今。这期间,我一边协助芜湖市档案馆开展档案编研工作,一边从事芜湖地方文史研究。

    在20年的档案编研工作实践中,我发表了《孔子档案编纂思想之我见》《大事记编写三题》《档案编研要做到信达雅》《新形势下档案编研工作的做法》等共计100余篇文章。我的编研成果还多次获得安徽省档案学优秀成果奖等,得到省档案局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

创新思维 找准目标

    刚接手档案编研工作时,市档案馆要求我编撰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档案编研成果,达到“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目的。这项工作需要对档案资料进行“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处理,需要编研人员具备较高的历史文化水平和档案专业素养。市档案馆信息编研科只有我一个人,任务不可谓不重。但我认识到,档案编研工作至关重要,做好档案编研工作必须创新思维,既要贴近现实,又要积极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仅要“编”,而且要“研”,通过“编”“研”结合切实提升市档案馆服务水平,扩大档案工作影响力。

广泛征集 确定选题

    思路决定出路。档案编研选题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是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的第一步,要解决好“编什么、研什么”和“怎么编、怎么研”的问题。其中,“编什么、研什么”是目的,“怎么编、怎么研”是方法。

    我向市档案馆有关领导汇报选题思路后,市档案馆开始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档案编研选题,尤其是向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有关领导发函征集档案编研选题。作为“外树形象”的第一步,此举不仅扩大了宣传,还引起了有关领导的关注和重视。有关领导的中肯意见深化了档案编研选题的内涵,增强了档案编研成果服务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权威性、前瞻性、针对性,同时也拓宽了我的视野和思路。我认真研读市党代会工作报告、市委全委会议决议、市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结合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结合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情况和窗口利用服务工作实际,积极寻找档案编研工作的切入点,多层次多角度确定档案编研选题,使档案编研工作真正起到了“贴近现实、服务中心”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市档案馆最终确定了以介绍芜湖与上海之间长达50多年的交往历史为第一个档案编研选题。此后,我用半年时间完成了《双赢的交流》初稿。当时恰逢芜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随省党政代表团赴上海考察学习,市档案馆领导便及时将初稿送到考察团手中,使他们对芜湖与上海之间“地缘相接、人文相亲”的历史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看完稿件,他们也对市档案馆给予较高评价。根据市领导的指示,《双赢的交流》经修改完善后出版。当地媒体以《档案说话——芜湖市档案馆整理芜沪两地交流历史》为题对此次档案编研成果予以报道。当地报刊还用专栏专版刊载,并邀请有关人员撰写了系列书评。芜湖电视台还邀请市档案馆馆长和我及相关人员制作专题节目《青春的记忆》。该档案编研成果后来被列为芜湖市“融入长三角,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大讨论”活动成果之一。

    “第一炮”打响后,从2003年至2015年,我陆续编撰了《芜湖历史上的今天》《芜湖市档案馆指南》《芜湖改革开放三十年文献本》《芜湖解放》等汇编型档案参考资料。同时,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任务,我陆续编撰了《芜湖制造》《芜湖:东向发展》《发展临港工业 承接产业转移》《芜湖:三产兴市》等撰述型档案参考资料,取得良好效果。这些档案编研成果地方特色鲜明、档案资料利用充分、政策解读精准到位,初步达到了“内强素质”的目的,提升了市档案馆的服务水平。

    在档案参考资料编撰工作中,我还注重加强对档案利用效果事例的编研。为提高市档案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编写了查档故事系列文章并在多家报刊发表。这些故事有人物、有情节,紧扣人民群众的档案信息需求,通过鲜活事例向社会大众介绍档案查阅利用工作,可读性、引导性强,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注重宣传 扩大影响

    对于编撰出版的档案参考资料,市档案馆没有将其“养在深闺”,而是主动将编研成果报送给有关单位领导,一方面供他们参考,另一方面向他们征求意见。在《芜湖制造》编撰过程中,时任安徽省委常委、芜湖市委书记詹夏来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并安排时任芜湖市副市长程晓苏斟酌审查。程晓苏审阅了《芜湖制造》并提出意见,赞成“将其作为一部芜湖工业百年的历史”。《芜湖制造》印刷出版后,当地媒体对此进行专题报道并刊登书评,多家单位通过网站争相转载。芜湖市有关部门在出版《芜湖工业百年》《芜湖市机械工业史》《芜湖纺织工业志》过程中均将《芜湖制造》作为主要参考资料。

    此外,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称赞“《芜湖:东向发展》资料的收集应该是最全面的”,并对其中的一些表述提出了修改意见,由此进一步提升了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增强了档案编研工作的权威性、前瞻性。

    为了进一步扩大档案工作宣传,我将档案编研工作的触角延伸到芜湖地方文史研究方面。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民间传说等,我充分利用馆藏档案进行论证和说明,在当地媒体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我多次受邀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安徽电视台、芜湖电视台等媒体出镜,讲述芜湖历史文化。尤其是在凤凰卫视的节目《纵横中国·芜湖城市故事》中,我介绍了芜湖从“傻子瓜子”到“东方之子”的发展历史,宣传芜湖市委、市政府着力培育的“五大优势”。此外,我还参加了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丛书《改革开放与芜湖实践》的编撰审校工作。在芜湖地方史志编撰过程中,我利用馆藏档案撰写了《芜湖市统购统销工作情况》等5个专题文章,编入《芜湖党史资料专题集》,为编撰《中国共产党芜湖历史》(第二卷)提供了依据。我撰写的《政府迁址,还绿于民》《芜湖长街改造纪略》被收入《芜湖市志(1986—2002)》。但凡有重大活动,我都编撰档案参考资料并在媒体发表文章,以此扩大档案工作影响力。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2015年10月退休后,我一方面参与芜湖历史文化研究,一方面继续协助市档案馆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先后参与了《芜湖古桥》《徽商吴兴周》《图说芜湖七十年》《芜湖山水》《红色芜湖》等档案参考资料的编撰工作,还参与编撰《影像芜湖》《芜湖市中医院志》《国粹悬壶——芜湖历代中医名家》等书籍,并发表了60余篇芜湖地方文史研究方面的文章。尤其是在参加芜湖古城改造项目中,我多次利用馆藏档案编写相关材料,为工程建设、文化研究、历史考证等工作提供参考。

    2018年,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我利用档案资料撰写的《芜湖人的百年“大桥梦”》获全市离退休干部“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主题征文一等奖,《江城崛起“汽车城”》获芜湖市“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三等奖。201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利用档案资料撰写的《城市公园建设展新姿》《十道彩虹卧弋波》在全市离退休干部“我看辉煌七十年”主题征文活动中获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根据市委组织部和市档案馆、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的安排,我参与了《红色芜湖》《中国共产党芜湖历史大事记》等书籍的编撰工作,还参与了《中江潮涌》等电视专题片的录制工作。今后,我还将一如既往,继续在档案编研工作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创造更多成绩。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4月18日 总第3819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