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持节守义 异域忠魂

——抗日外交九烈士的故事

作者:蔡 燕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4-22 星期五

    在江苏南京城南的中华门外,有一座菊花台纪念公园,园内松竹叠翠,兰菊留芳。这里安葬着二战时期被日寇残害的9位外交官遗骸——抗日外交九烈士。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在占领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和北婆罗洲山打根(今属马来西亚沙巴州城市)后,将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总领事杨光泩、领事朱少屏、莫介恩、随习领事姚竹修、萧东明、杨庆寿、主事卢秉枢、甲种学习员王恭玮以及中国驻山打根领事馆领事卓还来9位外交使节非法囚禁。他们虽身受凌辱,但威武不屈,坚守国家名誉和民族气节。在遭受百般酷刑折磨后,杨光泩等8人于1942年惨遭日军杀害;卓还来则于1945年殉难。直至1947年,9位烈士的遗骸才由专机运回南京,公葬建墓。外交官遭集体戕害,世所罕见,这起事件曾震惊国际。

    在9位烈士中,有的幼秉家学、留洋归国,有的出身望族、博学多才,都是学贯中西的国之栋梁。然而,当他们面对日寇的屠刀时,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毅然选择了坚守和忠义,谱写出一首以身殉国的慷慨悲歌。

    杨光泩(1900—1942),浙江湖州人,毕业于清华学堂高等科(清华大学前身),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留学。1938年,任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总领事,殉国时42岁。

    卓还来(1912—1945),福建闽侯人,毕业于燕京大学,后赴法国巴黎政治学院留学。1940年,任中国驻山打根领事馆领事,殉国时33岁。

    朱少屏(1882—1942),上海人,毕业于南洋中学。抗战爆发后,出任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领事,殉国时60岁。

    莫介恩(1893—1942),广东宝安人,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先后任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随习领事、副领事、领事,殉国时49岁。

    姚竹修(1906—1942),江苏苏州人,曾任中国驻土耳其公使馆主事、驻新加坡总领事馆额外随习领事,1939年8月任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随习领事,殉国时36岁。

    萧东明(1910—1942),福建闽侯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39年,任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随习领事,殉国时32岁。

    杨庆寿(1917—1942),福建厦门人,毕业于黄埔军校。1941年,任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随习领事,殉国时25岁。

    卢秉枢(1902—1942),江苏东台人,1934年任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主事,兼任菲律宾中医学会顾问,殉国时40岁。

    王恭玮(1920—1942),浙江奉化人,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甲种学习员,殉国时22岁。

临危受命 庇护侨胞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杨光泩受命于危急存亡之秋,出任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总领事。到任后,他立即组织菲律宾爱国华侨、联络海外友好人士捐款救国、抵制日货,并积极宣传抗日思想,团结各方力量支援抗战。1940年8月,杨光泩推动菲律宾华侨组织特种委员会,在马尼拉举办抗战画展,揭露日本侵略罪行,宣传中国英勇抗战事迹,吸引了美、英等在菲国际友人及当地民众前往参观。当时,在画展门口摆放着一份要求美国政府立即禁运废金属赴日的请愿书,最终集得5万余人的自愿签名,后呈送美国国会,产生了较大政治影响,为中国抗战争取到更多国际上的支持和援助。在1941年国民政府发起的“一元献机运动”中,杨光泩组织菲律宾华侨共捐款法币500万元,相当于捐献飞机50架,国民政府特别颁发嘉奖令。他作为总领事还帮助在菲华侨成立“华侨青年战时服务团”,进行军事作战、驾驶技术及战地救护方面的培训,并组织4批华侨青年回国参加抗战。

1941年7月9日,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总领事杨光泩

就菲律宾华侨捐款事致国民政府财政部函。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得逞后,按照既定的侵略计划,大举进犯东南亚,局势十分紧张。驻菲美国远东司令麦克阿瑟被迫准备撤退,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于是,各国外交官纷纷撤离,马尼拉陷入一片混乱。然而,以杨光泩为首的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的外交官们,明知形势严峻、前路凶险,但考虑到滞留在菲律宾的大量华侨,特别是抗日救国运动中侨界领袖们的安危,决定放弃撤离、坚守岗位,保护华侨同胞的安全。他们毅然宣布:“身为外交官员,应负保侨重责,未奉命令之前,绝不擅离职守。”随即总领事馆着手各种应变准备,曾一度考虑疏散全城华侨,但因人数众多,难以集体疏散,便作出了“希望华侨特别是抗日活动分子设法自救”的决定。同时,他们一边组织战时服务队设法安排文教人员疏散,一边指挥大家烧毁各种爱国捐款存据、救国公债登记表及其他重要文件。更为危急的是,当时中国政府委托美国印制的一船数额巨大的法币钞票,因战事交通阻塞滞留在马尼拉海关,如若落入敌手,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总领事馆全体成员及家属共同行动,断然焚毁了整船钞票,避免祖国蒙受重大经济损失。12月24日,麦克阿瑟撤离时,特意在专机上为杨光泩等人预留了座位,并派人劝说他们同机离开。但心意已决的中国外交官们婉言谢绝了麦克阿瑟,誓与数十万侨胞共存亡。

舍身取义 血洒异域

    1942年1月2日清晨,日军正式占领马尼拉。当天,日本驻马尼拉副领事木原太次郎就约见杨光泩面谈,宣称日本政府不承认重庆政权,要求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承认汪伪政权,否则他们不再具有外交官身份,将被剥夺豁免权,人身安全亦不受保障。同时,木原太次郎还要求杨光泩将华侨领袖们集中到一处。杨光泩当即拒绝了日方蛮横无理的要求,他认为根据国际公法,“交战国不杀敌国外交人员和侨民”,希望日军遵守公约。然而,残暴成性的日军哪有信义可言。4日,日本宪兵公然逮捕了以杨光泩总领事为首的8名外交官,扣押于菲律宾大学美术学院内,42名爱国华侨领袖也陆续被关押在此。

    被押初期,日寇妄图利用外交官们的威望对侨胞施加影响,因此对外交官们劝降利诱。他们采取“怀柔”手段,如允许外交官们的伙食由马尼拉中国青年会集体代办、准许亲属好友探视送交食物等。当日寇获悉领事馆人员已经销毁了大量账册,并参与领导过马尼拉华侨的抗战捐款活动时,便胁迫他们接受三个条件:一是通电重庆政府,劝其对日“媾和”,并宣布拥护南京汪伪政府;二是在3个月内,为占领当局募集相当于居菲华侨1937年至1941年给重庆政府捐款1200万菲币的双倍款项;三是组织新华侨协会,与占领当局合作。如果接受这些条件,被拘人员即可获释,被封财产也可解封。日本当局限在2日内给出答复,杨光泩严词拒绝了敌人开出的条件。日军见利诱不成,又逼迫他说出滞留在马尼拉海关的一船法币去向,杨光泩并不理会。当日军知道满载法币的船被烧毁后,露出了侵略者的凶残面目,于3月19日将8名外交官移交到专门监禁抗日人士的圣地亚哥炮台监狱。日寇切断了外交官们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并严刑拷打,反复审讯,继续胁迫他们承认汪伪政权。然而,身体上的折磨摧残不垮外交官们的钢铁意志,他们无一人投降就范。杨光泩还在圣地亚哥炮台监狱的牢房墙壁上一遍又一遍地写下“中国”两个字,表达其始终不忘祖国的眷念之心。4月17日,恼羞成怒的日本宪兵司令太田清一悍然践踏国际公约,以罗织的“抗日活动”“军事协助重庆政府”“扰乱治安”“抵制日货”等罪名,将杨光泩等8位中国外交官,秘密押赴华侨义山(马尼拉著名的华人公墓区)的东南草洼地,执行枪决。据目击日军枪杀八烈士的华侨义山看守人员吴天赐、菲警扶西描鄢等人陈述:日本宪兵下令将杨光泩等8位外交官“押至华侨义山东南草洼地,令站列一排,枪手立于后方准备射击,杨氏临难之前犹斥责日寇不顾国际公法,必将自速灭亡。枪手奉令开枪,屡射未中要害,经杨氏以手示心始被击中。当时,各殉难者被击后即向前仆,跌入预先掘就之土穴,日宪兵复以刺刀向各人身上乱刺良久,始令菲工以土掩盖,一时黑云密布,惨淡无光”。

    中国驻山打根领事馆领事卓还来的殉难经过更为惨烈。1942年1月19日,日军攻占北婆罗洲山打根,中国领事馆人员来不及撤退,就被敌人包围。日军杀气腾腾闯入馆内,将刺刀架在卓还来的脖子上,要求他交出所有档案文件。日军在得知卓还来早已将重要文件全部销毁后,勃然大怒,便逼迫其出面领导华侨与日军合作。卓还来断然拒绝,日军随即将他扣押,一同被捕的还有卓还来的夫人赵世平和他们的两个孩子以及随习领事杨登程、主事厉鼎元和夫人。日军逮捕卓还来的目的是强迫其加入汪伪政权,利用他的身份来操纵和控制广大华侨。因此,在最初的几个月内,日军软硬兼施,声称若同意合作,卓还来一家都可获得自由和优厚的生活条件;如若不然,不但自身难保,连妻子、儿女都性命堪忧。然而,卓还来守正不阿,誓不降敌,以铮铮铁骨展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无畏精神。在3年多的苦难岁月里,卓还来先后被押解至北婆罗洲、沙捞越(今属马来西亚砂拉越州)等地的监狱和战俘集中营,受尽非人折磨。但他始终坚持民族气节,坚守清白人格。卓还来在被日军无休止地关押审讯后,曾托人转告夫人:“我问心无愧地回答了所有的问题,我的人格没有玷污,我是和光荣同在的。”寥寥数语,彰显了他坚信抗战必胜,绝不变节的决心。1945年2月,卓还来在一次空袭中受伤,为其治伤的华侨医生表示愿意帮助他越狱。但卓还来深知日军残暴,担心逃跑后,不但会连累狱友,甚至殃及当地侨民。因此,他放弃了逃生的机会。7月6日凌晨,日军将卓还来和被囚的英、美籍4人带至根地咬机场附近,秘密枪杀。彼时,距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仅剩1个月。卓还来践行了“三十功名土与尘,年华流水客中身;歼仇雪耻吾侪事,莫使前人笑后人”的誓言。

魂归故土 万民同悼

1942年9月11日,英国驻华大使薛穆爵士与国民政府外交部次长傅秉常

关于杨光泩等人遇难的谈话记录(部分)。

    日军对秘密处决中国外交官和爱国侨领的罪行迟迟不敢公开,国内也始终未得到确切消息。直到1942年5月24日,日本政府才刊出公告,公布执行判决情况,但仍不敢宣布已将中国外交官杀害一事。6月9日,随着日军将被害8人的衣物等送交伪华侨协会,杨光泩等人遇害的消息才得到进一步证实。9月11日,英国驻华大使薛穆爵士与国民政府外交部次长傅秉常谈话时,说到此事,“近日敝国前驻日大使Sir Robert Craigie因英日交换俘虏由日返英,据其来电报告,贵国驻马尼剌(拉)总领事馆人员中八人似已被害。据英国同时在马尼剌(拉)被虏之二人口述,当时同受拘押于某炮台者有杨光泩、莫介恩、朱少屏及副领事二人,其中一人姓杨,又有一王某系王正廷先生之公子。此外尚有二人于四月十七日由日人由狱中解出时,莫介恩曾对一英人云:彼等之银钱等物于是日上午即已由日人搜出取走。又该两证人数星期后在医院同另一受伤英人同房,据告:于四月十七日中国总领事等共八人在中国坟场已被日军杀害,又悉杨随习领事之妻于次日收到由日人交来其夫之银钱等物。由此可证明彼等必已受害。此种对于使领人员之残忍行为,敝国外(交)部以为贵国政府似可公布,使世界舆论对于敌人之行为共同谴责”。经过多方查证并进一步核实后,真相终于浮出水面。12月,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在重庆向各国驻华使节发表照会,强烈谴责日军罔顾国际公法及人道主义的原则,将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杨光泩等8人残忍杀害。照会中写道“中国政府根据所获得之最可靠消息证实,日本军队在侵入马尼拉时,确已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罔顾国际公法及人道主义之原则,将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杨光泩等八人残杀……查根据国际公约,如《日内瓦公约》及《海牙陆战法规》等,交战国对于非战斗员之敌人及无抵抗之普通俘虏,不能加以杀害,况领事官更非普通俘虏可比。杨君等于被害前曾据理抗辩,唯日军嗜杀成性,不可理喻,此种残暴之兽行,将永为人类文明史上最大之污点。……中国政府兹特郑重声明:日本政府及其军队对于其所犯之一切罪恶,绝不能规避其应负之重大责任与应得之膺惩”。

1942年11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关于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总领事等8人遭日军残杀事致外交部函。

    1943年9月16日,国民政府颁布褒扬令,对“临难不苟、捐躯绝域”的杨光泩“明令褒扬并交考试院转饬铨叙部从优议恤,以彰忠烈”。1946年1月18日和26日,国民政府又分别对“尽忠职守、危难弗渝、卒以身殉”的卓还来和“于马尼拉沦陷后遭敌逮捕,坚贞不屈,悉被杀害”“效忠危难、大节凛然”的朱少屏、莫介恩、姚竹修、萧东明、杨庆寿、卢秉枢、王恭玮予以“明令褒扬”。

    1945年1月,美军登陆菲律宾吕宋岛,2月,占领马尼拉。随后,美军法部派员抵达马尼拉调查日军残杀无辜、践踏国际公约诸多暴行。菲律宾华侨抗敌会联合各华侨社团商定6月14日为发掘杨光泩等八烈士遗骸之日,并邀请各机关团体、报社记者等前往挖掘现场,共同见证。在目击者吴天赐所做标记处,工作人员首先动土挖至1米左右,发现一片白色衣衫碎片,接着又挖出一具骸骨和眼镜、皮带等物。通过莫介恩的夫人罗淑华对眼镜、皮带等物的辨认,最终确认为杨光泩的遗骸。随后,又有7具遗骸被掘出,经各家属对死者随身佩带之物辨认清楚后,分殓于木盒内。烈士遗骸重见天日,家属嚎啕声厉,观者无不唏嘘。10月4日,美军前往根地咬机场附近,实地调查卓还来及英、美籍4人失踪事件,挖掘遗骸,辨认遗物。因卓还来等人被杀害后,草草掩埋并遭焚毁,仅发掘、辨认出卓还来的“鞋子一只及衣衫一片,门牙三枚,膝盖骨、指骨、肋骨、尾闾骨各一”。

1946年1月18日,国民政府给卓还来的褒扬令。

    1946年7月和1947年4月,国民政府外交部分别电复中国驻山打根领事馆和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要求将9位烈士的遗骸运回国内隆重安葬。此举引起国内外公众的关注,尤其为烈士家属和华侨社团所感佩。菲律宾、北婆罗洲华侨自发在烈士就义处建立纪念堂和纪念碑,并举行隆重的礼送烈士遗骸回国安葬公祭仪式。

《卓还来传》(部分)

    卓还来的遗骸和遗物于1947年2月26日由中国驻山打根领事馆随习领事丁浩护送回国,4月1日灵位迁入北平八宝山忠烈祠,后送至南京。杨光泩等8位烈士的遗骸则于7月7日在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副领事杨柳溪的护送下到达南京明故宫机场,国民政府外交部次长刘师舜率该部职员及各机关代表暨八烈士家属到机场迎接,后由专车送至中国殡仪馆灵堂。次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在中国殡仪馆“崇敬堂”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为国捐躯的抗日外交九烈士。公祭典礼由外交部部长王世杰主祭,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行政院院长和副院长及秘书长、南京市市长、各界代表300余人出席,9位烈士的家属执礼奉哀陪同祭礼。

    9月3日,在庆祝抗战胜利两周年之际,国民政府外交部在南京举行了抗日外交九烈士遗骸公葬仪式。下午2时,首先在中山路中国殡仪馆举行公祭,由南京市市长沈怡主祭,烈士家属、各界代表及各国使节300余人到场参加。灵堂四周摆放着各界人士及团体敬送的挽联、挽诗、挽幛等。据9月4日《中央日报》刊发的消息记载:“祭毕,各国使节退出,旋即举行移灵典礼。由沈市长主持,启灵礼毕,与祭者纷纷出场,分乘公祭委员会预备之车辆,护灵向中华门外忠烈公园(今菊花台纪念公园)出发……护灵行列长达两里许。沿途民众观者如堵,交通几为阻绝,各楼窗口,均有人探望。五时许,到达忠烈公园墓地,举行安葬典礼,由沈市长主持,恭扶灵榇入墓门后,安葬典礼遂告完毕。”

    至此,抗日外交九烈士终得归葬故土,长眠于祖国青山绿水之间。

名垂青史 万世流芳

    有一些人,虽已离去,却永被铭记;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却历久弥新。1985年9月2日,南京雨花台区文管会联合区文化局、区团委等6个部门,祭扫抗日外交九烈士墓,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对他们举行的第一次公祭活动。1987年11月17日,南京市各界人士隆重举行“纪念抗日外交九烈士公葬40周年纪念活动”。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杨光泩等9人为革命烈士,并向在国内的九烈士亲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南京市相关部门在烈士墓旁建立了九烈士事迹陈列馆。九烈士的悲壮事迹还被拍摄为电视纪录片《异域忠魂》。2012年4月5日,有6位烈士的22位后人远渡重洋,齐聚南京,与南京各界代表在菊花台为烈士们举行了隆重的殉难70周年公祭活动。2015年8月24日,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民政部公布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抗日外交九烈士名列其中。

    今年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5周年,也是抗日外交九烈士殉难80周年、九烈士遗骸归葬75周年。报国填沧海,成仁重泰山。祖国从没有忘记在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烽火岁月里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他们以生命赴使命,以热血铸忠魂,谱写出一部部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本版所示档案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提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4月22日 总第3821期 第二三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