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清朝重开丝绸之路

作者:特邀撰稿人 郭 琪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9-09 星期五

    中国古代的陆上丝绸之路起自长安(今西安),经西域延伸到中亚、西亚地区,止于欧洲罗马。明朝末年的战乱,使得这条承载着中西方经济、文化等交流的道路一度中断。清朝初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先后发兵西北,平定动乱,不仅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平静祥和的生活,还为往来商队提供了安全的环境,丝绸之路得以复兴。

康熙帝亲征平乱

    丝绸之路自汉朝开辟以来,无数商贩行走于此,至唐朝时达到顶峰。其后,即便在辽金时期丝绸之路有西夏阻隔,亦能取道漠北而不绝。明朝末年,以陕北李自成起义为始,西北地区动乱,新疆、蒙古各部时有纷争,明政府无力管辖,遂使这条古老的商贸路线中断。

    清康熙九年(1670),噶尔丹在赢得了蒙古准噶尔部首领之争后开始扩张,仅用了七八年时间,就占领了天山南路的叶尔羌等城,还控制了新疆东部的哈密、吐鲁番等地区,河西走廊西部尽数落入其手。康熙二十九年(1690),噶尔丹率领两万骑兵东进蒙古大草原,直冲到距离京城仅700余里的地方,最终被康熙帝派兵击退。即便如此,噶尔丹仍然在喀尔喀蒙古范围内的土拉河和克鲁伦河附近大肆劫掠当地百姓及过往商队,导致商队数量骤减。喀尔喀蒙古的众多部落难以忍受噶尔丹的欺压,多次派人前往京城向康熙帝求救。

    康熙帝收到求救信后决定亲征。康熙三十五年(1696)二月,康熙帝得知噶尔丹的军队正囤聚于克鲁伦河流域的巴颜乌兰后,下旨兵分三路,亲征噶尔丹。五月初八日,康熙帝所带一路大军最先与噶尔丹的军队相遇,很快将其击溃,噶尔丹连夜西遁。康熙帝不愿错过机会,连追五天五夜。初十三日中午,噶尔丹率部逃至昭莫多地区,遭遇费扬古大将军的西路大军,两军交战到黄昏时分也未分出胜负。费扬古急中生智,组织了一支精锐骑兵绕过交战主力,偷袭噶尔丹后营。噶尔丹丢下大量粮草和马匹,逃往新疆。九月,康熙帝第二次亲征,不仅沿途收服准噶尔部降兵,还派人远赴青海、新疆等地,号召被噶尔丹长期压迫的各部落民众反抗。噶尔丹失道寡助,被康熙帝再次击溃后仓皇逃亡。次年二月,康熙帝第三次亲征。为解决粮草不足的问题,他在宁夏部署重兵后没有贸然进攻,而是待粮草存储充沛后才出兵。此时,噶尔丹面对康熙帝的攻势知道大势已去,最终服毒自尽。

    康熙帝得知噶尔丹自杀的消息后,下旨宣告胜利,并诉其中辛苦:“今嘎尔旦(即噶尔丹)已死,其下人等俱来归顺,朕之大事毕矣。朕两岁之间,三出沙漠……不毛不水之地,黄沙无人之境,可谓苦而不言苦,人皆避而朕不避,千辛万苦之中立此大功……”

雍正帝隐忍蓄力

《清实录》卷九四中记载雍正帝下旨接受噶尔丹策零求和请求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康熙帝取得胜利后,不仅在新疆各重要城市设置将军和参赞大臣,还在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军事要地设立驻军,保障商队往来安全。同时,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喇布坦成为准噶尔部的首领。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他开始暴露野心,不但勾结和硕特蒙古的罗卜藏丹津在西宁等地大肆掠夺,还派兵偷袭西藏。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策妄阿喇布坦占领拉萨,并与康熙帝派来的援兵展开持久战,直到康熙帝去世。

    雍正帝继位后,感受到策妄阿喇布坦、罗卜藏丹津等人对西北、西南地区的威胁,决定派兵征讨。雍正元年(1723)十月,雍正帝任命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次年又任命四川提督岳钟琪为奋威将军,出兵征讨罗卜藏丹津。罗卜藏丹津不堪一击,只身逃往准噶尔部。雍正五年(1727),策妄阿喇布坦去世,噶尔丹策零成为准噶尔部的首领。雍正帝让他交出罗卜藏丹津,却被拒绝。盛怒的雍正帝决定征讨噶尔丹策零,于雍正七年(1729)组织了西、北两路大军,由于北路军准备不足,导致在和通泊打了败仗,损失惨重。噶尔丹策零获胜后愈加猖狂,不仅大肆炫耀,还对喀尔喀蒙古部落进行了地毯式搜刮,这一行为激怒了喀尔喀人。

    雍正帝吸取教训联合喀尔喀蒙古,再次发动征讨。这次联合作战很快就重创了噶尔丹策零的主力。噶尔丹策零只能引兵远遁,向雍正帝提出罢兵议和的请求。此时,雍正帝自知实力不够强大,只能先答应下来。随后,清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发起征讨。

乾隆帝重开丝路

    乾隆十年(1745),噶尔丹策零身故,准噶尔部再次陷入汗位之争。7年后,部落贵族达瓦齐在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的帮助下夺得汗位。然而,两人因为土地划分问题产生矛盾,最终爆发冲突。阿睦尔撒纳实力不济,失败后只得率部东行,并派人前往京城请求乾隆帝的庇护。乾隆帝素知康熙、雍正两帝有安定西北地区的愿景,遂决定趁此机会平定西北。

    乾隆十九年(1754)十二月,乾隆帝命定北将军班第和阿睦尔撒纳带兵从乌里雅苏台出发,定西将军永常与定边右副将军萨喇尔带兵从巴里坤出发,征讨达瓦齐。达瓦齐不敢应战,逃到伊犁西北地区。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十四日,班第率军抵达伊犁,并派人夜袭达瓦齐大营。达瓦齐仓皇逃跑至喀什噶尔与乌什交界处后,被乌什的阿奇木伯克霍集斯擒获。

    乾隆帝命令阿睦尔撒纳去伊犁接手达瓦齐残部。然而,阿睦尔撒纳也非善类,他不仅派人监视班第,还暗中收纳各部,很快便公开反叛。乾隆二十年(1755)八月二十三日,阿睦尔撒纳率兵突袭伊犁,没有防备的班第被迫带着部分随从逃走。在乌兰图库勒被追上后,班第自杀身亡。

    乾隆帝听闻班第被围自杀,下旨痛斥阿睦尔撒纳背信弃义,迅速筹备出征事宜。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月,乾隆帝任命喀尔喀亲王为定边将军,让其率军从巴里坤出发攻打阿睦尔撒纳。全军一路势如破竹,连战连捷。与准噶尔部交好的各部落,看到清军威势如此之大,也不敢对阿睦尔撒纳施以援手。阿睦尔撒纳只得落荒而逃,次年出痘而亡。

    此后,乾隆帝下旨从巴里坤至伊犁沿途建堡设关,派兵驻扎屯垦,定期游弋巡查,保护当地民生发展,积极鼓励商业活动。很快,商人们开始来往于内地与新疆之间,外国商人也陆续加入,丝绸、茶叶、大黄等商品有序流通。由于清政府在处理国内、国际贸易时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使得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再度焕发生机。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9月9日 总第3881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