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家庭档案是一个家庭的“史记”

作者:白志平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9-13 星期二

    听说,早在很多年前,住在广州市金海岸社区的苏得力先生就建立了家庭档案。而我这个进入不惑之年的文学爱好者还没有见过家庭档案的模样。为了一探究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以邻居的身份敲开了苏先生的家门,走进了宽敞明亮的客厅。迎接我的是两位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精神矍铄的老人。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如果你们能让我看一看家庭档案,我就不虚此行了。”由于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熟人,我就直奔主题地说道。

    苏先生回答道:“你要是这么说,我就得满足你的要求了。你应该知道,很多人还没有形成家庭档案的概念,有很多家庭还没有建立家庭档案。甚至一些有收藏价值的档案资料都处于随意存放的状态。在需要阅览使用时,竟然不记得放在哪里了。更让人痛心的是,有的家庭成员把有收藏价值的档案资料当成废品丢弃了。由于没有建立家庭档案,就出现了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例如,需要申领独生子女奖金时,找不到结婚证书和独生子女证书了。或是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还不知道太爷、祖太爷的姓名,还不知道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生平事迹。”

    “众所周知,自从有了赖以生存的小家庭,家庭成员就有了成长的轨迹、学习的轨迹、工作的轨迹、生活的轨迹。在我看来,与这些轨迹有关的资料就是家庭的档案资料。这样的档案资料,家家户户都是有的。也就是说,家家户户都具备建立家庭档案的客观条件。”苏先生谈论起了深层次的问题。

    苏先生说得句句在理,我认认真真地听着。“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使我形成了这样的定义:家庭档案是一个家庭的‘史记’,家庭档案是维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法律凭证,是家庭成员的备忘录,是家庭文化的载体,是家庭教育的生动教材,是家庭的精神财富。简而言之,建立家庭档案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建立家庭档案的难度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建立家庭档案的成本是微不足道的。不就是购买一个档案柜吗?不就是购买一些档案盒吗?不就是对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吗?不费劲儿。”说起建立家庭档案的好处,苏先生的眼睛都亮了。

    “说得好!说得好!”我竖起了大拇指。

    “不瞒你说,按照合并同类项的原则,我制定了档案资料的分类标准。整理出来的档案资料有编号、有目录。有了编号和目录,在查阅档案资料的时候就不费劲儿了。”苏先生又提供了新的信息。

    “分类?有多少种类?”我想掌握更多的情况。

    在回答问题之前,苏先生打开了笔记本电脑。他指着电脑显示屏说:“文件夹里有4类电子版的家庭档案。除此之外,在丹东那个老家和广州这个新家,还有纸质的家庭档案。那些装着各种资料的档案盒摞起来比八仙桌还要高。你自己看吧。”

    得到了允许,我就坐在沙发上,手指在触控板上慢慢滑动,看见了一篇篇家庭教育的文章,一张张弥足珍贵的黑白照片,一本本红彤彤的证书,各式各样的证件,辽宁省“最美家庭”的奖牌,记录着家族繁衍生息的家谱……

    “苏先生,可以看出,这130多万字的文字资料、6000多张的影像资料、1个多小时的音视频,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你们的儿子成长为科学家的奋斗历程,记录了你们夫妻俩培养教育孩子的心路历程,反映了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展示了家庭成员的精神面貌,再现了值得回味的生活片段。”看到这些家庭档案资料,我深有感触地说道。

    “最早的档案资料始于1981年12月,最晚的档案资料止于2021年12月,时间跨度达40年。在老苏看来,这些档案资料比金银首饰还珍贵。用他的话来说,具有正能量的家庭档案具有可读性、启迪性、传承性,能够起到教育当代人、激励后来人的作用。为了增强人们的档案意识,他写了一篇关于建立家庭档案的论文。”坐在我身边的苏太太当起了解说员。

    “通过聆听你们的讲解我认识到,具有正能量的家庭档案是一个传家宝。我相信,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社会上的一些有识之士一定会建立起家庭档案。到那时,神州大地会涌现出无数个家庭档案馆。这些小型的家庭档案馆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就是社会进步的象征。”我兴奋地展望着家庭建档的未来。听完我的话,苏先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9月8日 总第3880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