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申纪兰:为农民代言初心不改

——访申纪兰之孙张璞及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书记郭雪岗

作者:马 萱 谷 萍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10-21 星期五

    “我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就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当这个干部,就是为党为国为人民服务。我还是那句话,你要有私心,就不要当干部;你要当一名共产党员,就要为人民服务……”这是全国劳动模范、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在自传中写下的一段话。申纪兰,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从25岁第一次当选,她和人民代表大会共同走过66年光辉岁月,一位最基层的中共党员,用行动践行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本报记者来到山西省平顺县采访了申纪兰之孙张璞以及曾与申纪兰共同工作的西沟村党总支书记郭雪岗。 

1952年12月,申纪兰在长治专区召开的创办农业生产合作社大会上交流发言。山西省平顺西沟展览馆供图

发动妇女走出家门 下田劳动

    “申纪兰年幼时生活在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她不仅积极参加村里的妇救会,还接触新政策、新观念,这对其思想有着很大影响。1946年秋,申纪兰嫁到西沟村后,思想上没有松懈,只要村里妇救会有活动都会参加。新中国成立后,她担任了西沟村妇女主任……”走进平顺西沟展览馆,西沟村党总支书记郭雪岗向记者介绍了申纪兰的事迹。

    1951年12月,以李顺达互助组为依托的西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下简称“西沟农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李顺达被选为社长,申纪兰被选为副社长。当时,申纪兰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动村里妇女下田劳动。郭雪岗说:“平顺有句老话,‘好男走到县,好女走到院’。在那个年代,想要发动村里的妇女走出家门,太难了。申纪兰只能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一个一个地劝说,只有走出家门劳动,才会有地位。村里有一个裹小脚的妇女名叫马俊召,她因自己是小脚,便以此为借口推脱不参加劳动。申纪兰觉得马俊召有劳动能力,便视她为动员对象。一天,申纪兰去马俊召家里,见灶台上蒸着玉米馍馍,便和她拉起了家常,‘嫂子晌午早过了,咋还没吃饭呢?’马俊召一边忙活着一边说,‘今天出了趟门买东西,到家就晚了’。申纪兰借机说起请她下田劳动的事。马俊召一听,指了指自己的小脚说,‘纪兰大妹子,咱倒是想参加社里的劳动,和大家一起干活。只可惜,咱是旧社会的受害者,裹着小脚,咋能下地生产?’申纪兰马上回答,‘大嫂子,你身板好,个子高,一身都是力气,咋就不能参加咱们劳动呢?俺教你一招,外出时穿鞋头大些的鞋,里边塞些棉花、布条,再把裹脚布扎紧,走起路来就平稳了。俺娘(申纪兰的母亲)就这样下地干活’。见申纪兰考虑周到,马俊召说,‘那俺也下地试试’。虽然申纪兰这次只动员了7名妇女走出家门,但她却说动了裹小脚的马俊召及村里唯一没开过会的李二妞。”

    1952年春耕前,申纪兰带领7名妇女下田劳动,一边干一边教她们劳动技巧。收工后,大家推选申纪兰为当天的劳动模范,她说:“二妞初次锄地做得不错,值得选为劳动模范。通过今天的表现,大家也看到了,谁说咱女子不如男。”当时,申纪兰顾不上吃饭就去找广播员广播。村里的妇女听到李二妞被选为劳动模范的消息后,都不想被比下去。第二天,村里下田劳动的妇女增加到19人,她们跟着申纪兰走出自家院子,走进田间地头。很快,西沟村妇女参加劳动的消息便传遍了十里八乡。

1953年1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的《“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李顺达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妇女争取同工同酬的经过》(部分)。山西省平顺西沟展览馆供图

争取“男女同工同酬” 写入宪法

    西沟合作社成立之初,就实行了工分制。干一天,男社员记工10分,发1张工票;女社员记工5分,不发工票。工票是用粉色麻头纸制作的,一寸半见方。郭雪岗对记者介绍道:“最初,女社员认为自己出力少,工分少也可以接受,但对于不发工票,就有些想不通了。申纪兰也想不通,就私下找记工员问,‘为啥不给发工票?’记工员说,‘有没有工票都一样,工分记上就行’。她就急了,‘怎么能一样?这明摆着不一样呀!’没过几天,申纪兰就代表女社员向社里反映情况,大家这才意识到之前的方法不合理。于是,经社委会研究决定,也给女社员发工票,但工票是用黄色麻头纸制作的。

    “随着女社员锄地的技术越来越熟练,有人向申纪兰发牢骚说,‘咱们干的活不比男人少,死受活受都是老5分,还不如回家纳鞋底呢!’她听后,赶忙安慰大家,‘先不要着急,咱们得先想办法把活干得让男人服气了,才能跟他们争工分’。当晚,申纪兰在炕上翻来覆去地思考、想办法。第二天上工前,她把女社员召集在一起说,‘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咱就要跟男人们比一比,干一样的活,挣一样的工分,看谁干得好!’大家听后非常赞同。”

    1952年春耕开始后,申纪兰向西沟农业合作社提议开展劳动竞赛,男、女社员分开挑肥、撒肥,如果干得好,就要记一样的工分。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开始了。郭雪岗说:“最初,男社员边挑担子边饶有兴致地看女社员挑着沉沉的担子怎样在地里‘扭秧歌’。虽然这是女社员第一次挑担子,有些把不住、走不稳,但很快她们就找到窍门,走得跟男社员一样轻巧自如了。由于女社员是轮换着挑,所以人人都有休息,容易出活。等男社员品过味来,已经落在后面了。晚上收工时,按亩数一算,双方打了个平手。这次,所有女社员记工10分。后来,西沟农业合作社又进行了间谷苗比赛,女社员大获全胜。这可把申纪兰高兴坏了。”

    1952年秋,经西沟农业合作社领导讨论,一致同意男、女社员挣一样的工分和工票。西沟的妇女胜利了,但申纪兰还没有意识到,她带领大家所取得的这场胜利,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12月初,长治专区召开创办农业生产合作社大会,旨在交流、总结、推广办社经验。郭雪岗对记者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接到开会通知时,申纪兰正带领女社员在羊圈翻粪,她回家拿了两个玉米面窝窝头就匆匆上路了。这是申纪兰第一次走出平顺大山。在会上,她汇报了西沟村发动妇女参加劳动,并与男社员开展劳动竞赛的情况。这个发言引起了记者蓝邨的注意,其认为发生在申纪兰身上的事情关系着中国农村妇女解放的大问题。座谈会结束后,蓝邨与申纪兰一起回到西沟村,并进行了采访。”1953年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李顺达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妇女争取同工同酬的经过》,文中写道:“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是全国知名的先进村,……这个村庄的生产成绩特别好,人们的思想觉悟也在不断提高,……经过去年一年来的斗争,妇女们无论在社会上或家庭里的地位都大大的(地)改变了。……社内的生产已按男女的特长和体力的强弱作了科学分工。……申纪兰在总结她们一年来在劳动战线上所作的斗争时说,‘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从此,申纪兰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事迹名扬全国。

    1953年9月,申纪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了“男女同工同酬”的建议。后来,该建议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2年,西沟村男、女社员开展劳动竞赛时使用的农具。马 萱 摄
 
多项建议关乎民生 心系百姓

    从1954年到2020年,申纪兰作为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已从一位充满朝气梳着两条大辫子的女青年变成了饱经风霜的老人。

    申纪兰之孙张璞指着一张拍摄于2018年的合影对记者说:“这张合影是奶奶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时拍摄的。当时,她曾对我感慨地说,‘1954年,咱到北京参会住的是一家小旅馆,房间只有4平方米。这些年,咱不仅见证了北京的变化,更见证了历届人大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代表中年轻人多了,知识层次高了,素质高了。特别是妇女代表更是人才辈出’。这也让奶奶有了学习的压力和动力,她甚至还自学了电脑。有一次,我问奶奶,‘您年纪这么大了还学这些干吗?’她则说,‘人民的知识水平普遍提高了,当代表的人知识水平要是不提高,就代表不了人民啦!人民代表,就要代表人民’。”

    “人民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申纪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人大代表的这些年,她提出的建议既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有涉及广大群众利益的小事。如关于中国农村的医疗保障、关于荒山绿化、关于妇女儿童权益等。其中,她关于修路的建议更是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最大便利。

    “路”是申纪兰所提建议中的高频词。张璞对记者说:“奶奶知道走出太行山的不易。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她从平顺骑了7个小时的毛驴才到长治,在长治换卡车到太原,从太原再乘火车到北京,要用4天的时间。由于平顺县地处太行山深处,所以祖祖辈辈对路充满了渴望和期盼。后来,她非常重视山区的交通建设问题。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奶奶与33名代表提出关于国家立项建设长治至林州(路经平顺)高速公路的建议。第二年,她与19名代表提出关于加快长治至河南林州高速公路立项的建议。后来,奶奶又两次提出关于长林高速公路尽快开工建设的建议。”在申纪兰等人大代表的多次建议下,2009年6月,长林高速公路的长(长治)平(平顺)路段开始修建。2013年5月,该高速公路正式投入使用。这条路极大地缓解了周边(包括河南林州、安阳和河北邯郸等地)交通运输的压力。

2018年3月,申纪兰与张璞的合影。张 璞 供图 宋燕娜 摄

    张璞告诉记者:“奶奶为了造福一方百姓,为了让长治、平顺地区更好地发展,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尽快建设太原(经长治、晋城)至焦作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的建议。后来,她又提出关于尽快立项建设G341国道山西平顺段(县城——神龙湾)的建议。最终,这些建议都一一得到落实。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是奶奶参加的最后一次‘两会’,她还是抓住机会提出关于将长邯聊高铁列入国家‘十四五’初期(2021年)开工建设项目的建议。可见奶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问题。”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郭雪岗对记者说:“在别人眼中,申纪兰的一生是如此传奇。但在我们乡亲眼中,她就是可以与你聊家常、帮你解决困难的‘申大姐’。”张璞则说:“奶奶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妇女,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在党和人民心中如此崇高的地位,私下里却始终坚守农民本分,将自己的一生扎根在家乡的土地。”

    记者走出平顺西沟展览馆,向远处望去,青青太行,劲松屹立……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10月21日 总第3897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