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档案里的审计春秋

作者:王 洋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12-27 星期二

    1983年审计机关筹备组永久第1卷,是审计署形成的第一卷文书档案,记录了审计署从筹备到建立的珍贵历史。截至目前,审计署已形成档案50余万卷(件),这些档案见证了新中国审计事业从初创到发展的整个历程。

算盘与大数据

    黑白的照片档案让审计机关成立初期的场景变得清晰可感。算盘、尺子、万用表、复写纸和法律法规汇编,算得上是当时的“审计五宝”。在审计现场,最常见的景象就是屋子里摆了满当当的账本资料,审计人员伏在破旧的桌子上将算盘珠子打得劈啪作响,复写纸的蓝色油墨时不时就印在手上、身上。

    那时,自行车、毛驴车是审计人员前往审计现场的好伙伴。198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审计局的王红英刚参加工作不久就坐着毛驴车去老城审计,一路都是石子路和土路,旁边有车一过,整个人就“泡”在飞扬的尘土中,到了审计现场,两个鼻孔都是黑黢黢的。河南省许昌市审计局的胡宝梅清楚地记得1990年她踩着厚厚的积雪去报到时的情景。当时,领导专门问她会不会骑车,她心里奇怪,骑车与审计有什么关系呢。在此后多年的审计工作中,她切实体会到骑车的重要性:无论风霜雨雪还是炎炎烈日,要靠自行车把审计人员送到几里甚至十几里远的被审计单位去。

    20世纪90年代,审计人员开始使用简单的计算机工具软件编制数字表格、编写审计报告。虽然大部分报告还是需要手工抄写,但已经减轻了不少工作量。1999年,在总结计算机审计初步实践的基础上,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战略部署——“金审工程”——进入规划实施阶段。今天,审计人员已在使用“金审工程”三期系统。

    近年来,党中央强调要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审计工作将大数据审计作为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有效路径,构建智慧化的国家审计新模式,上可以利用卫星俯瞰全国土地利用状态,下可以利用水下探测仪查看江河水质,同时还积极探索使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不断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各级审计机关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使审计工作实现从“大海捞针”到“小河捕鱼”的转变,审计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从3亿到3800亿

    1984年公交审计局永久1—7卷审计档案,是审计署第一个审计项目的记录。案卷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纸张也已泛黄,但卷皮上黑色钢笔书写的题名依旧清晰遒劲。

    1983年9月,《经济日报》的一期《情况反映》披露了内蒙古自治区物资局隐瞒截留巨额利润的问题。国务院领导批示,由尚在筹备中的审计署牵头,严查到底。随后,审计署会同财政部、国家物资局组成调查组,赴内蒙古开展审计。那时既没有详细的审计方案,也没有规范的审计程序和底稿,审计人员秉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谨慎性,保存资料,认真取证,查实问题。审计调查发现,内蒙古自治区物资局从1979年至1982年实际实现利润4783.6万元,通过编造假决算,仅上缴利润543万元,占实现利润11.3%,企业留利却达4240.6万元,占88.7%,而且大部分利润被用于非生产性建设。《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等新闻媒体都对此作了报道进行披露,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内蒙古自治区物资局案,是审计机关打响的“第一枪”,不仅使一些违纪违规者猛然醒悟,增强了法纪观念,同时也让鲜为人知的审计工作真正走进人们的视野。

    1983年,审计机关“边组建,边工作”,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270个县以上审计局对1200多个部门和单位进行试审,审计出的各类问题的总金额达3亿多元,对各部门各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增收节支起到了积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加强审计工作、完善审计制度、改革审计管理体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组建了中央审计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审计工作的地位作用愈发凸显。2021年,全国共审计8.7万多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3800多亿元。

不是风暴,而是透明

    从2003年开始,审计署实行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促进了政务公开和政府部门依法行政。2003年6月25日,时任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代表审计署,首次在第一时间全文公布了涉及很多重要部门的审计报告,并且报告在用词上采用了“疏于管理和监督”等严厉字眼,引发社会震动。人们用“审计风暴”形容报告所带来的冲击波,“审计风暴”成为当年的流行语。审计署提出,到2007年,力争做到所有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全部对社会公告。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把问题曝晒在阳光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今,审计结果公告已制度化、常态化。2021年,审计署公布了《中央部门单位2020年度预算执行等情况审计结果》等5个公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查阅审计署及地方审计公告和解读。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进一步推进了中国的政务公开与透明。

走向国际舞台

    2007年,中国审计署审计长首次当选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委员。为完成好联合国审计任务,审计署选拔了200多名熟悉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国际事务的审计专家,对联合国秘书处、维持和平行动、儿童基金会等20多个机构和项目实施了近200次审计,足迹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交了163份审计报告和审计建议书,赢得了联合国大会和会员国的高度评价。2008年至2012年,通过审计,直接为联合国增收节支超过5亿美元,推动联合国建立和修订完善制度500多项,在多个领域促进了联合国改革。

    联合国审计是中国审计走向世界的一个标志,是引领中国审计发展的风向标。2019年,中国审计署审计长再次接任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委员,任期自2020年7月至2026年6月,中国审计人员将继续完成好联合国审计工作任务。

    回首过去,岁月峥嵘;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早期审计工作到1983年审计署成立,再到如今审计事业的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审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财经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合上一卷卷浸染着历史痕迹的珍贵档案,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和能力书写新时代审计事业新篇章。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12月22日 总第3923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