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红色记忆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1947年延安保卫战中的军民鱼水情

作者:马 江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1-09 星期一

众志成城 积极备战

    1946年6月30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发出《紧急动员,准备战争,保卫边区》的指示,动员与组织陕甘宁边区军民开展战备活动。11月11日,中共中央召开保卫边区、保卫延安干部动员大会,号召边区60万青壮年紧急动员起来,参加自卫战争。随后,《解放日报》发表题为《紧急动员起来保卫边区》的社论,呼吁边区人民拿起武器、坚壁清野、展开游击战争、做好支前工作。

    自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参军动员令到1947年春,就有19万余名青壮年参加野战军或地方兵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兵源不足的问题。边区到处呈现出母送子,妻送夫,兄弟争相参军的感人场景。

    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陕北人民群众节衣缩食、克服困难,保证部队的粮食供应。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运送弹药、抢救伤员、侦察敌情。民兵和边区各地游击队袭扰、牵制敌人,为野战军部队稳准狠地打击敌人提供了坚实基础。正如毛泽东所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陕甘宁边区群众将饭菜送到前线阵地

 陕甘宁边区群众将大批粮食弹药运往前线

军民同心 保卫延安

    1947年初,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失败,被迫转而实施重点进攻。3月13日,胡宗南集团向延安发起进攻。边区军民在彭德怀等人的指挥下,对敌展开阻击战斗。

    从3月13日打响延安保卫战第一枪,到19日,经过7天的激战,西北野战军与地方武装胜利完成掩护中共中央和群众撤离延安的任务,歼敌5000余人。之后一个半月内,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三战三捷,共歼敌1.4万余人,稳定了陕北战局。

    亲如一家的军民关系,为延安保卫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边区各地政府在战前成立“支前委员会”,组建担架队、运输队、游击队、埋雷组、侦察组、送信组等。边区人民用肩扛背抬和家畜驮等办法,将战斗急需的武器弹药、干粮等送到部队驻地,妇女们也日夜赶制军鞋、军衣送往前线。时任西北野战军副参谋长王政柱回忆,野战军所到之处,都有老百姓牵着羊、抱着鸡前来慰劳。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拿着家里仅有的几个鸡蛋,一定要让战士们收下。

陕甘宁边区妇女正在赶制军鞋

    据不完全统计,延安保卫战前后,边区共组织5000余人的支前队伍,干部群众扫碱土近万斤,熬硝3000余斤,造石头地雷4700余颗,造刀矛510余把,配合部队修挖防御工事、战壕180多处,缝补军衣2000余件,制作布鞋、棉鞋3700余双,制作担架450余副,护送伤病员9000余人,运输粮食近千斤等。

    当时,有人用一首诗总结边区群众的贡献:

    最后一碗饭,送去做军粮;

    最后一尺布,拿去做军装;

    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

    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在中共中央和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陕北军民团结一心,全力以赴,有力地支援了西北野战军作战,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文中所示老照片由陕西省延安市档案馆提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1月6日 总第3930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