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古城迎来新生

——1949年,北平春节追忆

作者:童玉汝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1-30 星期一

    1949年1月31日春节期间,人民解放军正式接管北平城防务,北平和平解放。中国共产党人用“北平方式”化干戈为玉帛,保全了这座千年古城珍贵的建筑,也保证了北平市民的幸福安宁。

等到期盼已久的和平

    1949年1月,北平市民反对内战、要求和平的呼声日益高涨。经过人民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的耐心工作以及北平开明人士的敦促,傅作义终于接受了解放军提出的和平条件。

    1月21日小年这天,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进北平城:傅作义已跟人民解放军签订《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大家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22日,北平各大报纸纷纷刊发消息,北平市民终于等到了期盼已久的和平。北平市民杜宁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我今天真是高兴极了,我清楚的(地)看到中国有一幅极美丽的远景,将来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了,它不再被资本主义以及帝国主义的军事,或者是经济的侵略了……”

    就这样,北平市民在和平的氛围中迎来了这一年的春节。按照北平的传统习俗,各家各户在除夕前除了贴春联、大扫除、做新衣外,还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此时,人们心情愉悦,因为他们知道北平城马上就要掀开崭新的一页。

难忘那件黄色军衣

    1949年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这天,是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的日子。上午8时许,前门大街上一片喜气洋洋,不仅有自发前来的市民,还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学生和南城一带的中学生,他们吹着号、敲着鼓、扭着秧歌等待着解放军将士的到来。上午10时,解放军分别从永定门和西直门入城,沿街欢迎的人们兴奋不已,锣鼓喧天,“欢迎人民解放军”“庆祝北平解放”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学生们争相将熬夜赶制出来的标语贴到坦克、装甲车和大炮上,一些情绪激昂的学生更是爬上装甲车,随同解放军一起前进至前门箭楼,接受首长们的检阅。当时,北平市民胡金兆站在大栅栏附近的一处商店门前,看到“有炮车、坦克、步兵、骑兵,军容整齐,士气高昂,很威风……”同日,《人民日报》刊发《北平人民狂热欢迎》的消息:下午5时,电讯局工人及北大、辅仁等10余所学校的学生,“共四千余人,赶到中南海……与人民解放军一部开了个盛大的联欢会”。

左上:1949年2月1日,《人民日报》刊载有关北平宣告完全解放的文章。

右下:1949年2月3日,《人民日报》刊载《北平人民狂热欢迎》的消息。

    2月3日那天虽然天气很冷,但阻挡不住人们的热情。一些见证者在几十年后仍能回忆起当时热闹的场景,“整个北平城都成了欢乐的海洋。随着解放军入城的腰鼓队、秧歌队、霸王鞭队在这里同本城的一些民间花会狮子、旱船、高跷……一个接一个地表演,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喝彩声不断!”季羡林在《难忘那件黄色军衣》一文中,写下他当天冒着寒风,从翠花胡同走去东四牌楼欢迎人民解放军的感想:“在‘万家墨面没蒿莱’的黑暗的年代里,我曾经不知道有多少次从报纸的字里行间读到他们胜利的消息,因而感到无限的振奋。现在看到他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北平城,我仿佛是碰到了久别重逢的故人。我跟着群众鼓掌、喊口号。有时候内心激动,热泪盈眶。剧烈的风沙似乎被人们的热情压下去了,一点也显不出平常的那种威风来了。”

    1949年的春节,成为许多北平市民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大家参加了解放军的入城仪式后,感受到“大地真的翻身了!人民真的解放了!”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1月20日 总第3936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