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老照片

年味浓得像首甜美的歌

——1982年初,改革开放为山东济宁城乡带来迎春新气象

作者:特邀撰稿人 王如景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1-31 星期二

    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山东省济宁县(今济宁市任城区)普遍推行开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感召下,广大农民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产积极性,济宁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82年初,随着农历新年脚步的临近,浓浓的年味也在济宁县蔓延开来。过新年、迎新春、办喜事,到处都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受表彰 喜上眉梢

    1981年春,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济宁县积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多种经营,勤劳致富。同年,济宁县粮棉生产实现大丰收,涌现出大批一次性向国家缴售1万斤粮食的“万粮户”。同年底,中共济宁县委召开全县劳动致富经验交流会,参会人员达1500余人。会场里坐满了胸戴大红花的劳动致富模范代表,他们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大会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同时对一次性向国家缴售1万斤粮食的劳动致富模范代表给予奖励,县委书记向模范代表们颁发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化肥奖售券等奖品。之后,各地公社也分别召开了表彰大会,获奖群众乐在心头、喜上眉梢。“俺们祖祖辈辈种地,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次。”济宁县农民纷纷利用冬闲时节建房盖屋,迎新年、搬新居,家家户户兴高采烈,都夸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

领新潮 喜事新办

    “笑迎春风多壮志,喜看生活幸福中。”农村致富发展,群众腰包鼓了,大家就有了谋新业、办新事的想法。恰逢新年临近,济宁县农村地区更是喜事连连,“结婚办喜事的多、置办新家具的多、备办年货的多”。济宁县李营公社韩庆堂一家,是本次受到表彰的劳动致富模范代表,他们一家人充分开垦、利用边角地和地头的沟路渠种植土豆,获得大丰收。1982年春节期间,韩庆堂家中喜事可谓接二连三:“儿子娶上了新媳妇,家里的摆设别提多时尚了,什么缝纫机、收音机、自行车、钢质桌椅,一应俱全。”此外,济宁县还将韩庆堂一家作为改革典型,进行广泛宣传,一时间,他们成为当地群众学习的榜样。

1982年春节前夕,山东省济宁县李营公社韩庆堂一家人正坐在新建的房子里谈笑风生,共话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

1982年春节前夕,山东省济宁县李营公社南杨庄一位新婚女子正在用缝纫机为家人赶制过年新衣。

    济宁县许庄公社李集大队倡导喜事新办,“新郎骑着自行车迎新亲、接新娘”。新人的亲朋好友中有许多人骑着自行车前来祝贺,有的人甚至还骑上了摩托车,个个都是意气风发,成为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在新婚嫁妆里,单卡录音机开始“闪亮登场”。那一年,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过新年,迎新春,喜事连连看农村”。

树新风 喜气临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了新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倡树文明新风,成为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反映出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1982年春节前夕,济宁县下发《济宁县委、济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定》。济宁县许庄公社的农村大集上,公社干部同大家广泛宣传新出台的精神文明建设规定,并向过往群众发放各式宣传彩页。人们纷纷奔走相告,将宣传彩页领回家,像贴年画一样张贴在自家的中堂墙壁上。“人人遵守乡规民约,人人崇尚文明向上”,许庄公社广播站通过有线广播,将新出台的精神文明建设规定播送到千家万户。

1982年春节前夕,山东省济宁县许庄公社群众正在家中张贴关于精神文明建设规定的宣传彩页。

    “逢年过节喜事多,这年味浓得像首甜美的歌。”新年当天,许庄公社干部骑着自行车,将“五好家庭”奖状送到每一户获评群众家中,给他们过新年、迎新春增添了喜悦。

1982年春节期间,山东省济宁县许庄公社干部将“五好家庭”奖状送到村民郑士兰家中。

    文中所示照片档案为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1月20日 总第3936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