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北平地区抗日活动档案汇编》

历经磨难而不屈 众志成城御外侮

作者:王海燕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2-14 星期二

    2022年6月,北京市档案馆编纂的《北平地区抗日活动档案汇编》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全书共2册,收录1931年9月21日至1945年8月13日的馆藏档案资料209件,真实记录、反映了从九一八事变至抗日战争胜利期间北平人民开展抗日斗争的情况,展现出北平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而不屈斗争的精神品格,以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北平地区抗日活动档案汇编》(全二册)立体书影

抗日救亡 支援前线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激起全国民众的抗日怒潮。华北地区成为抗日前沿阵地以及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北平各界人士纷纷行动起来,要求国民政府出兵抗日,救亡图存。他们还组织抗日团体、开展抗日宣传,支援抗日前线将士,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北平学界是当时抗日救亡运动的先锋。1931年9月21日下午,平津学术团体对日联合会召开会议,商讨各高校和学术团体开展抗日宣传、通电政府主张抗日、抵制日货活动等。11月18日,清华大学教职员公会对日委员会致电声援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马占山,并捐款慰问:“拒敌守土,不屈不挠,神勇精忠,举国同钦”“务望奋斗到底,为当世楷模”。

    1933年初,日军进犯热河。2月16日,东北热河后援协会在北平成立。该会以“集中民众抗日力量”“使民众力量与抗日军队力量相结合”“唤起国际的同情与援助”为目的,广泛募集捐款、开展救济活动。

    随着日军加紧侵略华北地区,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共北平临时工委的领导下,北平学生联合会发动全市数千名爱国学生涌上街头,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北平学生的抗日救亡风暴迅速席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响应,掀起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

    1936年2月1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进步青年所组成的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在北平成立。同年夏天,民先队联合北平学联通过组织暑期夏令营的方式开展军事训练,对其成员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培训,培养了大批准备投身抗日斗争的爱国学生。在第一期夏令营期间,清华大学学生赵德尊和北京大学学生陆平在夏令营活动的中心地——香山樱桃沟的一块巨石上镌刻了“保卫华北”4个大字。在民族危难之际,爱国青年用热血熔铸石刻,表达出抗日救亡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

卢沟醒狮 殊死抵抗

    1936年4月起,日本不断向华北地区增兵。9月,日军强占北平西南门户丰台,加剧了华北的紧张局势。北平民众抗日情绪日益高涨,驻扎北平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也加紧备战。在《二十九军大演习》鼓词中,记录了二十九军秋季演习的情形,反映出七七事变前,北平城内军民联合、努力保卫国土的抗日氛围。

1936年7月30日,北平市公安局关于民族解放先锋队开展抗日活动的密呈。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在时事新闻刊行社刊发的《卢沟桥大事件》小册子中,详细报道了这一事件的缘由始末,同时发出广大军民一致抗日救国的呼声:“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在此我们高唱一曲吧!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7月10日,北大学生自治会就卢沟桥事变发表通电,要求国民政府及地方当局在不丧国土、不损主权的原则下迅速处理此次事件,并提出“请求于外交谈判中声明此次事件责任全在日方,要求日方道歉,赔偿损失,并保证此后不发生同样事件”“嘉奖此次二十九军抗战将领,抚恤阵亡军民,并继续进行收复冀东、察北工作”“坚决拒绝日方一切无理要求”等主张,反映了北平各界对卢沟桥事变的态度。与此同时,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分会与北平各界抗日团体也迅速开展卢沟桥抗战的救护工作。

    卢沟桥事变后,二十九军调第二十七旅进驻北平担任城防,与第三十七师的2个团共同维持北平城内治安。7月26日下午,日军派人到广安门与二十七旅六七九团接洽,其气焰十分嚣张。面对猖狂的敌人,正在巡视城防的刘汝珍团长下令开枪,守城官兵同仇敌忾,一齐射击。此次广安门之战,日军阵亡30余人,受伤80余人,另外还缴获大量弹药物资。

八年沦陷 不屈斗争

    1937年7月底,北平沦陷。日本侵略者先后扶植成立北平地方维持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华北政务委员会等傀儡政权,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侵略与破坏,北平人民深陷水深火热之中,但英勇不屈的北平人民对日伪统治的反抗从未停歇。

    1937年8月22日晚,活跃在北平郊区的敌后游击队——国民抗日军,奇袭捣毁了位于德胜门外的河北第二监狱,营救出一批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同时缴获大批武器装备。1940年11月29日中午,2名日本天皇特使高月中佐和乘兼中佐骑马行至东皇城根的“远东宣教会”(今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大街14号)门前时,突然遭遇枪击,2人应声落马,高月当场死亡,乘兼重伤。此次枪击事件给日伪当局极大震慑,也给饱受侵略苦难的北平人民以极大鼓舞。

    随着平西、平北和冀东各抗日根据地的相继创立,日本侵略军不断对其进行封锁和“扫荡”。在同敌人的血战中,抗日根据地军民积累了大量对敌斗争的经验和办法。从北京市档案馆馆藏伪警察局镇压八路军抗日活动有关档案中可见,1940年8月以后,八路军在北平特别是四郊的抗日活动渐多,主要为广泛开展抗日宣传,打击日伪军、伪警察所、治安军等活动。这些档案反映出北平沦陷期间八路军在北平城内外的抗日武装斗争、地下活动以及人民群众的支持。

1944年9月7日,伪北京特别市政府警察局局长关于西郊黑山扈等地八路军袭击伪警察暂息所情形的呈(部分)。

    北平地区14年抗日斗争的艰辛历程,深刻而生动地阐释了中国人民抗战精神的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以档案为凭,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北平地区抗日活动档案汇编》以档案资料为线索,真实还原出抗战期间日军的侵略暴行,以及北平军民的英勇反抗,对推动抗日战争研究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2月10日 总第3943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