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越崎岖以达康庄”

——“工矿泰斗”孙越崎与中福公司

作者:李宝玲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4-07 星期五

孙越崎

    孙越崎(1893—1995),原名孙毓麒,浙江绍兴人,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创办人和奠基人之一,被尊称为“工矿泰斗”。1934年11月至1945年9月,他先后出任中福公司总工程师、整理专员、总经理等职,出色地整治发展了处于濒危的中福公司焦作煤矿,有力地支持了抗战,为中国工矿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孙越崎的文选中,他总结一生时说自己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抗战初期把中福公司的器材和人员迁到后方,为抗战做了贡献;第二件是解放前夕作为国民党资源委员会委员长动员资委会全体人员保护厂矿,投向人民。前者是抗战时期全国迁往后方的唯一煤矿;后者是国民政府中全体投向人民的唯一部级机关。而挽“中福”于将倾成为其人生中最难以磨灭的记忆……

临危受命 治理中福扭亏为盈

    中福公司是一家中英合资企业,地处河南焦作。1933年5月,中方的中原公司、英方的福公司联合办事处(简称“中福公司”)成立后,由于董事长、总经理频繁更换,且经营无方,管理不善,致使债台高筑,内外交困,濒临绝境。1934年9月,蒋介石特派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所长、地质学家翁文灏为整理河南中福矿务专员,翁文灏遂聘请曾在吉林穆棱煤矿任过工程师的煤矿专家孙越崎前来任总工程师。

    10月初,孙越崎到焦作后,对煤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井上井下详细调查,他认为中福公司有两个有利条件:“一是井上有大量的存煤,冬季将临,正是无烟煤销售的旺季,只要把存煤运出去,销路不成问题,全矿经济就活了;二是煤矿井下开拓掘进是花钱的阶段,回采是赚钱的阶段,而现在中福煤矿井下开拓过度,已开拓掘进的煤量,足够三年回采。是整理中福公司的黄金时代。”

    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支持下,孙越崎开始了对中福公司大刀阔斧地整治。他首先精简机构,裁汰冗员,紧缩预算,整顿生产,改进工程,并妥善处理中福公司与土窑之间的矛盾,疏通了与铁路运输和航运的关系;其后又制定出煤炭夏运冬销策略,根据供求关系和地理区域制定了弹性售煤价格等,通过对管理、生产、运输、销售等各方面的调整,公司最终扭亏为盈。至1935年末,中福公司焦作煤矿的产量和销售量在全国煤矿中仅次于河北开滦煤矿和山东中兴煤矿,位居全国第三。

    1935年12月,孙越崎任中福公司整理专员。1937年1月4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任翁文灏任中福公司联合办事处董事长。2月,翁文灏任命孙越崎为总经理。

果断决策 人员机器转移后方

    正当孙越崎领导中福公司大展宏图之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不使机器设备遭受破坏,更不愿这些机器设备为日本侵略者所利用,孙越崎征得翁文灏同意后,果断决定拆迁重要设备,转移部分职工,到后方办矿,支援抗战。

    煤矿拆迁难度很大。当时,中原公司董事不愿拆迁,说“这是河南的财产,不能拆走”。孙越崎晓之以理,“中原一向是战乱之地,但以前都是内战,此次却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大敌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三条路:(一)不拆不迁,则敌人可利用,我们不能利用;(二)全部破坏,敌我都不能利用;(三)全部拆走,我们可利用,则敌人不能利用。拆走的器材产权仍归你们,到南方找矿区,由我负责”。其实,当时英国福公司总代表贝尔也不赞成拆迁,他认为,英日两国是友邦,日本人不会损害英国人利益。孙越崎态度非常坚决地说道:“日本是你们的友邦,却是我们中国人的敌人,我们一定要走。”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和焦作区党部也加以阻拦,并向设在新乡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公署军法处诬告孙越崎,说他拆运机器动摇了后方军心,有汉奸嫌疑,要求对其逮捕法办。但最终孙越崎以他爱矿、爱国、抗战的精神与正直的人格征服了各方。

    1937年11月,中福公司联合办事处机关搬迁至湖北汉口。此次搬迁,孙越崎共率300名管理人员、700名技术骨干成功转移;4000多吨设备也先后运至汉口丹水池煤场,并以此为转运点,多方合作,辗转到湖南、四川,相继建立湘潭、天府、嘉阳、威远、石燕5家煤矿,保证了抗战时期的能源供应。

后方开矿 全力供应抗战所需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计划在湖南长沙和湘潭之间建设一个工业区,区内要建设钢铁厂、无线电设备器材制造厂、机械制造厂等20多家企业,而煤炭成为急缺的燃料。

    1937年11月15日,中福公司总经理孙越崎和资源委员会副秘书长钱昌照分别代表中福公司与资源委员会签订《合办湖南湘潭谭家山煤矿草合同》,合作开发谭家山煤矿,由翁文灏担任公司董事长,孙越崎担任总经理,原任中福公司焦作煤矿第一矿厂的矿长汤子珍担任谭家山煤矿矿长。12月8日,孙越崎起草《湘潭谭家山煤矿初期工程计划及预算》,他表示:“开采谭家山煤矿,一应国家需要,越崎受命主持,自当积极筹办,以期早日出煤。”并对如何从汉口丹水池运输机件材料,如何探矿、布置井洞,如何对所需人员的数量、来源、组织管理等都作出详细计划。为了早出煤炭支援抗战,谭家山煤矿遵循边勘探边采煤的原则,探矿、土木工程及机器安装同时进行。经过10个月的紧张工作,谭家山煤矿开始以日产煤炭近400吨的生产能力全力供应抗战所需。

1938年5月,中福公司与四川天府煤矿签订的《天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河南省档案馆藏

    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武汉岌岌可危。孙越崎提前前往重庆北碚的四川天府煤矿考察,考察结果是:老矿井虽然有生产技术落后、改造难度大的缺点,但同时也有煤层较厚、储量丰富、有一条轻便铁路直达嘉陵江边的交通便利等优点。最终,他决定与四川天府煤矿公司合作办矿。1938年5月,新的天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组建完成,并签订《天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卢作孚为董事长,孙越崎任总经理,原中福公司焦作煤矿第二矿矿长张莘夫任矿长。

    孙越崎带领中福公司的人员把设备运进四川天府煤矿后,对原矿进行了高难度改造:一是对大平洞截弯取直,扩大开高,打造双轨煤车运行大巷;二是改造、更新了提升、通风、排水、运输等设备;三是建立了发电厂,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将铁路和煤矿合为一体,使得煤炭生产、销售迅速增长。据相关档案记载:“到1945年,天府矿业公司已经拥有了发电厂、机修厂、造船厂、炼焦厂、水泥厂以及大型运煤木船283艘,机车8台,煤车116辆,矿山铁路16.5公里,西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型煤矿。”

    在此后两年中,中福公司又先后在四川投资建设了嘉阳、威远、石燕3家煤矿。为便于“统一资金,统一业务,统一行动”,中福公司将包括天府在内的4家煤矿合组为一家总公司,孙越崎兼任总经理,其账目各自分管,秘书、总务、材料及勤务员合为一套班子,费用分摊,人员精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4处煤矿的年产量供应了重庆战时需求的一半以上,奠定了后方工业建设的物质基础,有力地支援了全民抗战。

    抗战胜利后,孙越崎辞去中福公司及四矿公司总经理职务。他管理中福公司长达11年,而在中福公司的档案中,有他调查考察的办矿规划、报告,也有他签发的文件和亲笔信函,但唯独在各类股东名册中找不到他的名字。其子孙大武曾介绍,无论在中福公司或是玉门油田,他没有一分钱的股票,抗战期间把自己的工资一大部分购买抗战国债。“越崎岖以达康庄”是孙越崎实业救国、工业救国的崇高志向,他为此孜孜以求,践行了一生。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4月7日 总第3967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