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战地家书

杨连第:用血肉之躯保卫“炸不断、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作者:于 淼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7-27 星期四

    杨连第,1919年出生于天津北仓。1949年,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部队,同年,因其修桥表现突出获“登高英雄”称号。1950年10月,杨连第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在朝鲜战场上,他再立新功,与战友们一起用血肉之躯筑起一条“炸不断、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0月,美军悍然越过三八线,战火燃及中朝边境。值此危机关头,党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此时,杨连第所在部队为保留技术力量,原本不打算让其赴朝参战,但他坚持“部队去哪儿,我就去哪儿”,毅然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11月6日,杨连第跟随部队正式入朝。

    1951年1月,为切断我军后方的补给线,敌机炸断了沸流江大桥,火车过不去,两岸的人和物资越聚越多。为尽快修建一座可以通行的便桥,杨连第和战友们从天黑一直干到天亮,他们一锹一镐地挖开冻土、岩石,艰难施工,最终按期完成1.6万多土方的刨挖工作。不久,杨连第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连队支部大会上,他庄严宣誓:“戒骄戒躁,虚心学习,为人民铁道兵而奋斗……捍卫祖国,消灭一切帝国主义侵略者。”

    5月,在抢修龙津江大桥时,杨连第不顾个人危险,冒着敌机的扫射,沿着从桥上垂下的半截钢轨登上17米高的桥墩,取下了40多根桥梁枕木,解决了工程急需。7月,朝鲜迎来大洪水,清川江的水位猛涨6米,江桥被冲毁,杨连第和战友在激流中昼夜奋战,最终使中断的清川江桥胜利通车。其间,他曾因极度疲劳不慎掉入洪水,后被战友救回。由于杨连第的突出贡献,上级给他记大功1次、小功2次,其所在的一排也荣立了集体功。

    9月,杨连第自朝鲜回国,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铁路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之后,他随代表团在华北各地作巡回报告。国庆节时,杨连第作为志愿军国庆观礼代表团成员到北京参加了国庆观礼。后来,他又受邀向华北军区各部队报告在朝鲜的作战经验及英雄事迹。

    1951年12月6日,杨连第跟随报告团来到天津北仓作报告。他9岁的长子杨长林是听别人说起才得知这个好消息的。然而,让杨长林没想到的是,就在他赶到会场找到其父后,杨连第却只是催促他离开:“快,快下台去。”杨长林只好回去叫来家人。等杨连第的父母、妻子都到了以后,在场的人才明白过来这里就是他的家乡。由于日程安排紧张,杨连第与家人仅在会场上匆匆见了一面,便跟随部队连夜离开天津,赶赴山海关、唐山、保定等地去作巡回报告。

1952年3月13日,杨连第离京返朝前写给父母的信。天津博物馆藏

    1952年2月25日,完成宣传任务的杨连第来到北京,并于3月14日跟随部队奔赴前线。在返回朝鲜的前一天,他给父母写去一封家书:“我们的工作已完成,明天就要离开北京回朝鲜前线了,因为时间苍(仓)促,路过天津也不能回家看望你们。我现在一切都很好,请大人放心。等我回到朝鲜工作岗位马上来信,别不再谈,望大人保重身体。”这是赴朝前杨连第距离家乡最近的一次,但他仍没有回家。3月底,杨连第到达部队驻地白岭川后,升任为技术副连长。然而,就在他要为国家继续建功立业时,意外发生了。1952年5月15日上午,在曾奋战过的清川江桥上,杨连第与战友们抬着压机上桥准备校正钢梁时,被突然爆炸的定时炸弹弹片击中头部,不幸牺牲。

    为缅怀英雄功绩,1952年6月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发布通令,追认志愿军铁道部某部第一连杨连第副连长为一级人民英雄,并命名杨连第生前所在连队为“杨连第连”。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7月21日 总第4012期 第二、三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