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南天门”外有什么?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中的南天星官

作者:卢 溪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9-15 星期五

    当古人仰望夜空时,面对漫天繁星,他们将一颗或若干颗邻近的恒星视为一组,称为“星官”。星官可用人物、官职等命名。我国明代以前能观测到最靠南的星官,好似一座大门,古人称之为“南门星官”,俗称“南天门”。南门星官由“南门二”和“马腹一”两颗恒星组成。那在观测不到的“南天门”之外又存在什么星官呢?答案直至明朝末年才被揭晓。

“恒隐圈”内的南天星空

    古人很早就知道“恒显圈”(即一年四季都能看见星官的区域)和“恒隐圈”(即一年四季都看不到星官的区域)的存在。根据观测地点的纬度不同,恒显圈和恒隐圈的范围不尽相同,所能看到的星官也不一样。南门星官中的“南门二”恒星正好位于恒隐圈附近。当时,人们穿过赤道抵达南半球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一直没能将恒隐圈内的星空纳入星官体系中。

    明崇祯七年(1634),一幅名为《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的全新星图面世。该星图分为《南赤道所见星图》及《北赤道所见星图》,图上每个半球直径约160厘米,并绘有星官、星云等。两半球图之间及外沿处除绘有《赤道图》《黄道图》等14幅小星图外,还有黄道经纬仪等天文仪器图4幅。《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共绘有恒星1812颗,打破了中国传统星官体系1464颗的惯例。该星图上的恒星都画成大小不等的圆点,圆点大小表示了星的亮度,共分为6个等级。《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在“南天门”外,还依据西方星图和星表补充了未曾观测到的23个星官,有马腹星官、马尾星官、十字架星官、蜜蜂星官、海石星官、海山星官、南船星官、三角形星官、孔雀星官、波斯星官、鹤星官、火鸟星官、水委星官、异雀星官、蛇尾星官、金鱼星官、附白星官、夹白星官、飞鱼星官、小斗星官、鸟喙星官等。就这样,《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将恒隐圈内的南天星空补全了!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局部)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舶来的南天星官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的绘制者是如何突破恒隐圈补全“南天门”外的星官呢?这要从丝绸之路说起。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荣期,大批精通天文、建筑、绘画等知识的传教士来华,他们在传教之余,也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科技的交流。

    崇祯二年(1629),精通天文历法的徐光启开设历局,督修历法,他调用擅长天文历法的耶稣会士、钦天监人员以及民间人士,组成了一个国际型专家团队。汤若望、罗雅谷等先后进入历局。在徐光启的主持下,这支队伍完成了明末恒星测绘工作,并先后绘制了《见界总星图》《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等。其中,《赤道南北两总星图》集中了当时中西天文学的最近成就。该星图里“南天门”外的星官,便得益于汤若望、罗雅谷带来的西方天文学知识。

    在大航海时代以前,由于地理上的阻隔,中西方各自发展出了独立的天文学体系。反映在星图上,就是中国用星官体系,而西方用星座体系。公元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克罗狄斯·托勒密编制的星表中有48个星座,称为“托勒密星座”。公元3世纪至公元4世纪,中国天文学家陈卓通过观测及整理前人的星表,形成了“甘石巫三家星表”,共计283个星官1464颗恒星。虽然他们的观测纬度接近,但西方“托勒密星座”的范围比中国“甘石巫三家星表”的范围要更靠南一些。

    星官可以由单独一颗恒星组成,星座必须由多颗恒星组成,所以《赤道南北两总星图》记录的23个南天星官对应的是水蛇座、蝘蜒座、剑鱼座、飞鱼座、古南船座、南十字座、苍蝇座、南三角座、天燕座、孔雀座、杜鹃座、天鹤座、凤凰座、波江座、半人马座、印第安座这16个星座的全部或局部。其中,十字架星官对应的是南十字座,多用于航海指南。原本,在公元前的北半球部分地区可以观测到该星座。后来,由于岁差移至南半球。在大航海时代,南十字座又被欧洲航海家重新发现。

南天星官的命名

    “托勒密星座”传入中国后,不可避免会涉及译名问题。这些星座的译名最早被记录在崇祯二年(1629)至崇祯七年(1634)间编撰的《崇祯历书》内,并沿用到《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中。

    《崇祯历书》的编译者有徐光启、汤若望等人。该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欧洲天文学知识。其中,《恒星历指》第四卷为《恒星经纬图说》,有4种星图,即《见界总星图》《赤道南北两总星图》《黄道南北两总星图》《黄道二十分星图》。《崇祯历书》中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分为南、北两图,即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赤道南北两总星图》清刊本的原图。《崇祯历书》中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与崇祯七年(1634)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所记录的南天星官名称完全一致,但部分星官的恒星数存在差异。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中的23个南天星官,除蜜蜂星官、孔雀星官、飞鱼星官、十字架星官、三角形星官、鹤星官为直译外,有的是将对应的较大星座进行拆解命名,如半人马座中包括星官体系里已有的南门星官、骑官星官等,所以将“南天门”外的两个星官根据其所处位置分别命名为“马腹”和“马尾”星官;有的是将人们不熟知的名字进行“本土化”处理,如剑鱼座的代表物为海洋生物剑鱼,后被译为了人们熟知的“金鱼”。还有几个星官的名字则是原创,如附白星官、夹白星官、小斗星官等。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是现存最大的一幅皇家星图,是中西方天文学家共同参与创作的科学作品,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9月15日 总第4036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