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练就史志谱征集“三力”

作者:黄育红 林金福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11-23 星期四

    国有史,邑有志,家有谱。正史、方志与家族谱,分别记载着祖先的文明智慧、地方的发展历程和家庭的繁衍播迁,是珍贵的文献遗产,是研究历史、传承文明、寻根溯源的重要资料。但受限于编制主体各异、文化水平不一等原因,散存于民间的史志谱“鱼龙混杂”,价值差异巨大。如何准确识别史志谱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征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总结数年来经验,可以说,练就精准识辨的眼力、笃定线索追踪的脚力、争取各方支持的脑力最为关键。

    “慧眼识档”是征集工作的开始。福建省南安市档案馆镇馆典籍《皇清经解》的征集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在一次下乡中,工作人员不经意间在一农户家中发现了一套保存完整的古籍,并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断定其为珍品。事实证明,判断是准确的。《皇清经解》是由清代学术大师阮元辑刻的一部大型典籍,汇集了顾炎武、阎若璩、胡渭、万斯大等73位著名学者的解经之作。市档案馆随即协商将典籍接收进馆。

    除了要有精准识辨的眼力,还要有笃定线索追踪的脚力。信息爆炸时代,从海量线索中筛选出具有征集价值的线索绝非易事。这就要求去芜存菁,准确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定向追踪。举例来说,今年6月,南安融媒刊载了《翻阅54本族谱!这位马来西亚人南安寻根成功》的文章。“族谱”两字让工作人员眼前一亮,由此开展定向追踪,在多方帮助下,历经曲折终于找到信息源,及时将相关族谱征集进馆。

    争取各方支持不仅为做好征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也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多年实践证明,善于造势借势十分重要。将红色档案征集纳入南安网格化平台,发动全市1万多名网格员进村入户挖掘线索便是运用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同时,主动融入乡村乡贤、作协、美协、摄协等“朋友圈”,串点成线搭建征集网络,多维度寻找档案线索,多层次开展征集动员,有力扩大征集覆盖面,亦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史志谱征集工作虽然任重道远,但只要用心用情用技用智,一定能将散存于民间有价值的档案资料逐步收藏至档案库房,使之得到专业保管和活化利用。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11月20日 总第4062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