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择子豆腐

作者:李民中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11-24 星期五

    年逾九旬的母亲来家里小住。有一天突然说:“很久没有吃择子豆腐了,很想吃呢。”我赶忙找来一袋择子粉,并和妻子连夜做了一盆。

    择子豆腐,是老家浙江东阳的一种传统消暑小食,吃起来柔软嫩滑、爽甜可口,从嗅觉到味觉都会感到清凉,身体内的燥热也会被带走。

    记得小时候,酷暑难耐,母亲总会从水缸里拿出盖有纱布的钵头,划出一块择子豆腐置于碗中,用小刀划成小方块,再浇点醋,撒上白糖。我迫不及待地舀一勺放入口中,未及细品,“咕嘟”一声,就滑入喉头,落肚了。甜酸之中,凉意顿生。一碗下去,暑气尽消,五脏六腑都弥漫着一股子清凉。吃完后,再把剩余的汤汁一口气喝完,酸甜不腻,回味无穷。

    择子实际上是柞子,是石栎树的坚果。石栎树也称柞树。《本草纲目》曰:“栎,柞木也。”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详细记载了它的制粉过程。方以智《物理小识》中也有“橡斗栗磨之定粉,则成黄豆腐”的描述。

    母亲告诉我,做择子豆腐最复杂的是摘择子沥粉。霜降一到,择子树结了果。一颗颗椭圆形的择子,一小串一小串结伴而生,手感粗糙,但纹理精致,表面黄色,成熟后呈褐色。

    摘下几麻袋后,先摊在地上暴晒几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常常光着脚丫踩在上面追跑嬉闹。如果有谁一不小心摔个四仰八叉,则会惹来一阵大笑。

    待果壳晒干开裂,取出里面褐色果仁,即可在水中浸泡后用石磨磨成浆。每每磨盘转动,看到那褐色浆糊汩汩地从两块磨盘间流出,心里就生发一种愉悦感与幸福感。

    择子本身的味道很苦,须经多道工序才能变苦为甜。像加工豆腐一样,经过反复过滤、挤压,再慢慢沉淀,最终形成一层厚厚的粉液。倒掉水,将其取出、晒干,最后成为择子粉。

    母亲是做择子豆腐的高手。她先舀两大勺水倒入钵头,再放两碗择子粉,然后反复搅拌揉捏,最后加水泡上。浸泡时,水得勤换,这样杂质才少,成品颜色好,口感嫩滑无涩味。

    几个小时后,母亲将粉搅成糊状。水跟粉的比例需搭配好,不然会有粉疙瘩,看着不够光滑细腻,吃起来也会影响口感。然后将其倒入烧得沸腾的锅中煮。我往灶里添柴,母亲则拿着长柄铜勺一圈又一圈不停地搅拌,等到锅里冒起大泡就算熟透了。盛入大小不一的钵头,冷却后即可食用。

    从一枚普通的野生果实,变成嫩滑细腻的择子豆腐,可以说,择子的一生虽不绚烂,却堪称传奇。一到夏天,作为乡亲们心里的“清凉剂”,随处可见。可以自制,也可以到街头小摊、冷饮店购买。

    翌日一早,我走进厨房,端出一大块弹性十足的择子豆腐,从中切出些许,加上醋和白糖,端给母亲。她像我小时候吃择子豆腐一样,吃了一碗还要再吃一碗,并啧啧称赞:“这味道真好,跟我当年做的一样!”

    岁月不居,时过境迁,不管过去多久,择子豆腐都是记忆深处一道无可替代的美食。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11月23日 总第4063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