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母亲的日历情

作者:黎 洁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4-01-24 星期三

    老式日历厚厚一本,大红色的封面印着金色大字,有“人寿年丰”“招财进宝”“福星高照”“四季平安”等。

    岁末,母亲边翻看剩余的几张日历,边自言自语道:“日子过得可真快,一年又过去了!”

    那天,只剩下最后一张日历了。母亲几次伸手又都缩了回来。这一年中最后一张日历,忽然变得如此沉重,乃至面对它时心有所惧。

    母亲今年80多岁了,老眼昏花,识字不多。她喜欢看日历上的阴历日期和节气,还关注着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上面印着的各种小常识、小偏方。

    早些年,我家还种着庄稼。母亲通过日历看哪个节气临近,就做相应准备。“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等时令歌,她总是脱口而出。此外,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腊八的八宝粥、除夕的团圆饭……一年四季,母亲用美食让我们解馋,并记住一个个节日和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母亲喜欢收集日历上的医学偏方。一次,儿子咳嗽好多天不见好。母亲得知后很是着急:“咳这么久,为什么不早点说,我对付咳嗽最有办法了。”她告知了一个偏方,并说:“这都是日历上写的,别看是偏方,有时候也管用。”其实,后来还是请医生给开了些药,才算彻底好了。我把儿子病愈的消息告诉母亲,她却肯定地说:“一定是偏方见效了。”

    母亲还喜欢在日历上做标记。比如,哪天借了谁家的东西或谁来借东西、谁托办什么事儿、哪天要去走亲戚等,都用红笔做好标记。母亲生育5个孩子,每个孩子的生日她也都标记在日历上。到了我们生日那天,总能吃到热乎乎的有荷包蛋的生日面。

    早在几年前,我跟母亲说:“现在挂历、手机都普及了,老式的日历很少有人看了。您年纪大了,眼睛也花了,就别操心了,也别看日历了。”母亲却说:“看着日历感觉日子过得踏实,心里有数。”

    如今,孩子们各自成家立业,有的在外地生活和工作,但都会定期回去看望母亲。她便把我们回家的日子在日历上标注好。待到我们要离家时,她又去看日历,期待下次团圆。她不会用“我担心你”这样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而是站在日历前默默祝福着我们。

    如今,母亲每天站到日历前的时间更多了,就像一名时光守护者,用与日历“沟通”的方式,镌刻岁月的回忆,守护家人的美好。这份无私、深沉的爱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的心灵。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1月22日 总第4089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