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档案连起两代人的记忆

作者:王 娟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4-01-26 星期五

    不久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整理档案资料时,我偶然翻到撤销单位——自治区物资局的全宗介绍。其中,清晰简要地记录了1950年至1996年间该局成立、发展、改革、撤销的历史。

    很多年轻人可能对物资局比较陌生,而我看到这个单位名称却感到熟悉和亲切。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父亲曾在物资系统工作,是物资局下属金属公司的一名职工。我们姐弟三人从小就在物资局家属院长大,可以说是物资系统改革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当看到这些记录着父辈们工作印记的档案资料时,我兴奋地给父亲打电话,告诉他我在工作中的新发现。电话那头,70多岁的父亲更是激动。个人的奋斗、家庭的变迁、单位的变革,透过一件档案,瞬间冲开了父女两代人记忆的大门。

    1984年,父亲调入物资局下属的金属公司工作。在那个年代,他们单位负责工农业生产、交通水利设施所需要的钢材、木材、水泥等重要物资的购销供应,是个热门单位,在此工作是件很体面的事情。

    物资供应大部分时间都要和公路和铁路运输打交道,父亲经常出差,到处跑业务。那时,到处大兴基础设施建设,钢材、铁皮等物资常年供不应求。每到夏天,物资供应紧俏,工作就非常忙碌,有时父亲会带着我一起跑业务。

    吐鲁番火车站地处距市区40多公里的大河沿镇,当时是南北疆的重要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货物都要在这里集散。那时没有高速公路,加之路况不好,去一趟火车站需要一两个小时。好几次,我在大货车上睡着了,醒来时躺在一堆钢材旁,迷迷糊糊地看着父亲和他的同事们顶着高温在远处的货场忙碌着。

    1990年,父亲乘飞机去北京出差,回来后给姐姐和我带回来两条印有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的连衣裙。这条连衣裙和父亲坐飞机出差的经历让我在小伙伴们面前骄傲了很久,至今仍记忆犹新。

    然而,红火的工作场面并没有持续太久。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物资供应逐渐放开限制,私营、集体经营企业日渐增多,不断冲击着国有物资企业,父亲所在的金属公司经济效益下滑,连年亏损。

    为了挽救企业,父亲和同事们一起办过展销会、卖过服装和百货,与一家钢铁厂联合销售过钢材。但是,种种努力还是不能让它“起死回生”。那时,我们姐弟三人相继读小学中学,一时间家庭负担很重。对此,父母像千千万万经历了改革的普通劳动者一样,勇敢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记忆中,他们积极乐观,很少抱怨,努力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克服各种困难。无论多么忙碌和辛苦,都尽可能多地陪伴我们,鼓励我们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父母用辛勤工作为我们姐弟三人提供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也用无私的爱和关心为我们的成长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如今,我们姐弟三人都已经大学毕业,有了稳定的工作,组建了各自的小家庭。家里的平房小院拆迁后,父母搬入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安享退休生活。每当谈论起往事和现在的幸福生活,父亲总会感慨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咱们都要珍惜眼前的生活,今后肯定会越过越好!”

    档案无声,记录永恒。2016年,我通过考试,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工作。每每在库房翻阅档案都会想,看似普通的它们,背后却承载着单位变革、家庭变迁、个人奋斗的故事,凝结着几代人共同的记忆。正是无数个这样平凡而感人的故事和记忆,像涓涓细流汇聚起了推进社会发展变化的巨大正能量。

    徜徉兰台,我有幸能静静体味时代记忆。躬耕兰台,我将用自己的努力让它们永续传承。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1月25日 总第4090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