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读书

泛黄档案中的深沉诗意

——档案系统首部“以诗说档”作品《铁证》出版

作者:范小燕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4-03-07 星期四

诗集《铁证》封面

    这是全国首部诗写“南京大屠杀档案”的专著,是档案系统首部“以诗说档”的作品,是一位档案人献给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匠心之作。它就是由江苏档案人周云峰创作的叙事诗集《铁证》。

    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诗集《铁证》以“南京大屠杀档案”为主要创作素材,共收录诗歌18首,含“世界记忆·南京大屠杀档案”上篇和“历史的侧影”下篇。上篇精选《京字第一号证据》等10组档案进行诗歌解读;下篇通过《幸存者》等内容,以档案与史实结合的方式对南京大屠杀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叙述。

    通读诗集,可感受到作者在沉重、愤恨、伤痛的现代语境中,构建出的无数真实鲜活的历史场景。南京大屠杀那段黑暗的过去,通过一件件真实的档案得以全面展现。档案人用档案史实以及形式多样的档案编研产品,向历史虚无主义者亮剑的使命担当得以充分彰显。

档案,让历史不断延续

    揭露侵华日军的大屠杀暴行最锐利的武器、最权威的解读就是档案。作者在诗集《铁证》中,以“档案+诗歌”“一档一诗”虚实结合的形式,赋予权威、真实的历史档案以炽热和冷静,让真实的历史以另一种生动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诗集中选取的照片、实物等,全面展现了南京大屠杀档案的丰富性,既有国际友人约翰·马吉等在南京大屠杀发生时的真实记录,又有参与南京大屠杀的侵华日军的笔供、日方机构的报告书,更有幸存者的日记、呈文,各具代表性,又相互佐证,从不同角度真实记录了侵华日军占领南京期间的暴行。

    在作者的笔下,每一件档案都以诗歌的形式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如《京字第一号证据》一诗,既反映了日军暴行,又延伸出“日军在中国杀人的方法有250多种”的历史史实,还描述了照片保管人“15岁的照相馆学徒罗瑾”冒险留存证据的画面。在《铁桶》一诗中,一个1937年12月14日在南京下关中山码头发现的印有“大阪株式会社宫崎商店昭和十二年制造”的铁桶,不仅是南京江边集体屠杀的物证,还是一个普通日本农民或矿工转化为战场刽子手的物证。

    这样“以诗说档”的创作方式,让档案不再是孤立的物品存在,而是充满血与泪的鲜活载体。

文字,让真相更为真实

    《铁证》把档案融入诗歌,化文字为武器,既从宏观上揭露了侵华日军在南京对中国人犯下的滔天罪行,警醒国人勿忘历史、珍爱和平、振兴中华,又从微观角度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和非同寻常的感受,帮助大家进一步认知侵华日军在南京残暴血腥屠杀30万中国人的史实,不断铭记、思考和吸取历史教训,捍卫正义、守卫良知、保卫和平,防止历史悲剧重演,并焕发出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的豪情。

    作者用充满韵律的文字,给读者搭建起了一条跨越时空的阅读隧道。在诗集上篇,作者通过揭露悲伤历史长河中的罪愆,对施暴者进行有力声讨。如,“至3月15日止,已把城内1793具、城外29998具,共计31791具尸体,收容在城外下关地区和上新河地区的指定地点”“连同氏媳腹内计大小五口死于非命”……这些从档案中原文照录的文字,是暴行存在的有力证词。下篇中,作者以微观视角引导读者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对话,让悲伤更为悲伤,让罪恶更加罪恶。如,与幸存者李秀英对话,用“泣血的故事”讲述了这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无畏、坚韧与勇敢。再如,与疯狂而又残忍地砍杀了数百名中国军民、时任侵华日军第6师团第45联队中队长的田中军吉“对话”,“我多想/早生一个世纪∕燃烧红色的血液∕挺起绿色的肩膀∕与你决战紫金山巅∕用中国男人山一般的膂力∕和保家卫国峰一般的信念∕阻挡暴虐的洪流”。

    整本诗集传递的情感不仅有对大屠杀的仇恨,还有人性的正义与善良。“他亲自作为证人∕向法庭陈述了他∕在南京亲历的种种日军暴行”,这是屠杀见证者约翰·马吉在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用微薄之力∕给那段冰冷残酷的历史∕留下了片刻温暖”。在诗歌《南京大屠杀日军暴行调查汇总表》中,作者一一呈现了37名遭受虐杀人员的姓名、住地与遇害地点。这一个个熟悉的地名、陌生的人名,让今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当年的黑暗历史、悲惨经历有了更多共鸣,更能感受过去的苦难,以及档案背后、历史深处传递出的那份力量。

创新,让档案“活”起来

    2017年,周云峰从部队转业来到档案部门,接触了大量南京大屠杀档案。怎样更加深刻呈现这些档案背后的历史,让更多人全面、深入地了解南京大屠杀那段真实的历史呢?这个问题始终在他脑海中萦绕。2022年,他开始围绕南京大屠杀档案进行诗歌创作。经历了无数个夕阳没入地平线后的沉思,和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碰撞,以及工作与情怀的交融、链接,诗集《铁证》最终问世。可以说,这本诗集是一名新时代档案人用诗意的语言,以档案为媒,对历史表达的敬意。

    诗集的出版,也为档案资源开发工作打开了新视角。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实施。3月1日,《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正式施行。如何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如何深入挖掘档案蕴含的历史与底蕴,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领域推陈出新,打造更为深刻、多样、鲜活的档案编研产品?该诗集的出版,或许能带来些许启迪和参考。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3月7日 总第4106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