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天津市政协委员马三立的履职故事

作者:特邀撰稿人 于 淼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4-03-11 星期一

    马三立是我国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代表作有《逗你玩》《买猴儿》《开粥厂》等,其相声语言含蓄隽永,平实诙谐;表情动作简练传神,令人捧腹。但鲜为人知的是,他除了相声演员的身份外,还曾担任过多届天津市政协委员,其提案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支持。

    1994年,马三立在参加政协天津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提交的《关于离退休老人生活的关注》提案推动了该项工作的落实,解决了离退休老人生活、娱乐及医疗护理等方面的问题。

参政议政责任重

马三立出席天津市河西区会议的留影

    1955年3月6日至9日,政协天津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委员共188名,马三立名列其中。当时,他在会上作了《提高艺术水平 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的发言。面对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各行各业呈现的新气象,马三立激动地说,“社会的发展真像一列火车,飞快地前进。现在我们刚刚抓住了车尾,须(需)要再加一把劲上了车。如果不努力,一松手,就要落后了。我们相声演员该和全国人民一样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经常到各工厂给工人们演出,到郊区给农民们演出”。这一时期,他观察生活,热心创作,表演了创新相声《买猴儿》《开会迷》《十点钟开始》等作品。其中,《买猴儿》是马三立在新中国成立后表演的第一段新相声,该作品以讽刺的艺术手法塑造了“马大哈”这一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现在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1959年,马三立被错划为“右派分子”,送往农村劳动改造,但身处逆境的他从未动摇过对党的坚定信念。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他重新恢复了政协委员的身份,并于1984年5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1980年开始,马三立连任第六、七、八、九届天津市政协委员,直到1998年因年事已高而卸任。

    1988年,年过七旬的马三立在政协天津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作了《保持健康体魄 为繁荣曲艺做贡献》的发言,表示自己年纪虽然大了,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要“保持身体健康,多带徒弟、多义务演出、参加社会活动,为社会做贡献”。古稀之年的他,足迹遍布天津的大街小巷,经常深入剧场、机关、工厂、医院、部队等进行义务演出,并到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老年人大学授课,用文艺的方式歌颂时代、化导人心。1991年,天津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书平被增补为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委员,他与马三立见面后充满敬意地说:“您是政协老委员,可要多加指教啊!”马三立则语重心长地说:“参政议政,我们责任重大。要自信,又要尊重别人,才能进步。希望你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涉老”提案引关注

    1994年3月,在政协天津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马三立向大会提交了《关于离退休老人生活的关注》书面发言。当时,他关注到社会老龄化这一现实问题,经调研后提出了兴办一所老年公寓的设想,其中写道:“一些有志青年在为社会工作服务的同时,还要用一半的精力忙于家务和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照料。即使是很孝敬老人的子女,也不能为老人生活安排的(得)周全,难以解决好老人的精神生活、娱乐、医疗护理等问题。”此时,马三立已是一位耄耋老人,虽然精神尚好,仍能登台表演,给大家带去欢笑,但因其老伴去世多年,在生活中也难免会觉得孤单。他曾对记者说:“这种情况不仅是我一个人有,我做了社会调查,离退休的老人普遍需要有人照顾,也需要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和医疗护理条件。……目前‘小皇帝’有托儿所可去,我们这些‘老皇帝’也需要‘托老所’呀。”马三立的提案经过了对大量亲友和街坊的社会调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子女与老人无法一起生活,也有一些老人虽然不愁物质生活,但精神生活很寂寞。天暖和了,就在街头坐坐;天冷了,便闭门索然独居。”他深感老人最大的悲哀不是身体的衰弱,而是心灵的寂寞。最后,马三立说,“所以我觉得我有责任为老年人提出这个呼吁”。

    20世纪90年代,天津市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刚刚起步,养老院还是一件新鲜事物。马三立的提案一经提出,便得到许多与会企业家委员们的积极响应,他们纷纷表示愿意为兴建老年公寓贡献力量。最终,一位经营五金交电的企业家答应出资筹建老年公寓。眼见项目资金有了着落,马三立的信心更足了,他不顾年事已高,积极参与兴建老年公寓的选址以及设计、立项的咨询工作。他还建议“应该建成文化味儿浓的老年公寓”,并在参加选址时指出老年公寓应建在“说唱艺术根基深、产业工人集中的河东区”。建设老年公寓的消息一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很多老年人看了都深受感动和鼓舞。一位老年朋友特地给报社去信,改编了一首《西江月》来表达心声:

    马老倡兴义举,三津花甲皆喜。立身贴近众人意,公心自有公许。

履职尽责显初衷

1995年5月12日《文汇报》上关于马三立的政协提案得到落实的报道

    1994年12月15日,“马三立老年公寓”在天津市河东区破土动工,他参加了工程的奠基仪式。这也是天津市第一个以名人命名的社会公益福利项目。

    当时,很多人想借马三立的名气举办演出、录音、录像或者进行广告宣传,并许诺给他丰厚的报酬,但都被他一一谢绝了。对于兴建老年公寓,他一再声明,不搞以盈利为目的的房地产业,只是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办一件实事。他曾对其子马志良说,“演员嘛,就是仗着演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人民瞧得起我”。“我伸手一接,可就不再是我的观众心目中的马三立了”,并坚定地表示,“用我的名义做广告,我得找他打官司,但以我的名义为老年人办福利事业,我非但分文不取,而且乐为奉献”。

    自老年公寓开工的消息一出,许多老人纷纷找到马三立,打听“入托”的条件,想要提前“挂号”。马三立则幽默地对他们说,本公寓不是“开粥厂”,但绝不借此赚钱,而是以最低的收费、最好的设施和最高的服务水平为老人服务。经过紧张筹建,“马三立老年公寓”终于在1998年1月落成。该公寓除提供一般护理养老及医疗服务外,位于二楼的大型活动中心还面向社会开放,老年人可以购买廉价的月票到此喝茶、聊天、看戏。马三立在履行一位政协委员职责的同时,也借助老年公寓项目的落地建成实现了为人民造福的初衷。

    文中所示档案资料为天津市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3月8日总第4107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