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绝笔向死而生 寄语力透纸背

——蓝蒂裕烈士与遗诗《示儿》

作者:胡仁浩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4-03-22 星期五

    “你——耕荒,我亲爱的孩子;从荒沙中来,到荒沙中去。今夜,我要与你永别了。满街狼犬,遍地荆棘,给你什么遗嘱呢?我的孩子!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这是小说《红岩》中“蓝胡子”的原型蓝蒂裕,在英勇就义前给其子蓝耕荒留下的遗诗《示儿》。

革命意志坚定的“垦荒者”

    蓝蒂裕,原名蓝俊安,1916年出生于重庆垫江,1938年考入四川省立万县师范学校。在这里,他不仅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结识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还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他改名“蓝蒂裕”,意在“消灭法西斯蒂,让天下穷人富裕”。1939年,在我党组织的安排下,他前往重庆海员工会担任《新华日报》的发行员,暗中从事党内交通联络工作。其间,结识了革命伴侣郑为洁(后改名“郑彻”)。1941年皖南事变后,两人又辗转北碚、江北、綦江等地从事工人远动。在江北县金剑山战时第二保育院工作时,蓝蒂裕不幸被捕,面对刑讯逼供,始终未暴露真实身份,并机智逃脱。

1945年8月,蓝蒂裕在中华职业教育社附设重庆中华职业补习学校的证书。

    1944年,两人的长子出生。他见到孩子后,沉吟半晌,说:“孩子就叫耕荒吧,中国在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和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荆棘丛生,满目疮痍,正如一片荒芜之地。耕荒,就是要孩子以垦荒者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去进行革命的开垦,把祖国建成美丽的园林。”可见对其子充满了期许。第二年,他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以教书为掩护,在梁山县、垫江县开展革命活动,后引起特务觉察,被迫离开学校。1947年9月,他考入私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按照党组织“每个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勤学、勤业、勤交友”的指示,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注意团结群众不断壮大革命力量。1948年初,他在梁(山)垫(江)地区以一名革命“垦荒者”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党组织在当地开展斗争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以行医看病为名秘密发展党员10余人;另一方面,变卖家产把所筹财物捐给游击队,支援武装斗争。11月初,他因在梁山开展农民运动被叛徒出卖,不幸再次被捕。

1947年9月,蓝蒂裕在私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的学籍簿。

寄语后代耕荒之志

1949年1月18日,重庆绥靖公署第二处警卫组收押特区交来人犯日报表。

    在梁山县监狱内,敌人对蓝蒂裕动用皮鞭抽打、竹签扎指等酷刑。虽然他被折磨得几度昏厥,醒后却毫不屈服。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守口如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我就是共产党员,除此之外你们别想得到半个字。”

    敌人见无法达到目的,决定安排其母来监狱送饭。当年迈的母亲蹒跚走进狱中,透过冰冷的铁栏杆,看到遍体鳞伤的蓝蒂裕时,悲痛欲绝,泣不成声。他看到母亲后,强忍内心的悲痛和歉疚,安慰道:“自己为天下劳苦人民翻身解放坐牢,就是为此而死,也是值得的。”话虽简短,却震撼人心。即便身陷囹圄,他仍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来宽慰母亲,表示为革命流血牺牲是心甘情愿且自豪的。就在母亲准备离开时,他坚定地说:“妈妈,您要坚强些,我是您的儿子,也是党的儿子。”

    亲情与酷刑都没有让蓝蒂裕松口。几天后,他被转移到渣滓洞集中营关押。在狱中,他不仅向狱友宣讲革命形势,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还鼓励大家要坚定信念,要勇敢地站起来同反动派斗争。因胡子长,狱友们便亲切地称其为“蓝胡子”。此外,为了鼓舞同志们的斗志,他还与“铁窗诗社”的狱友一同作诗填词、引吭高歌,以此表达虽被囚禁却矢志不渝的革命斗争精神。充满希望的歌声和有力的诗词宛如一粒粒火种,在歌乐山麓点起燎原之火,驱散渣滓洞的阴森恐怖。大家坚信,黎明的曙光即将来临,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一定能够取得最终胜利。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得知这一消息后,蓝蒂裕与狱友们兴奋不已。此时,即将灭亡的国民党反动派更加疯狂,向他们砍下了罪恶的屠刀。27日晚,牢房外传来特务点名的声音,在听到叫自己的名字后,他与狱友们从容告别,并把一个废旧的烟盒塞给身边的人,说:“如果可能,或把它交给我的耕儿,或者念给他听……”上面就是写给蓝耕荒的遗诗《示儿》。全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不仅是对儿子最后的嘱托,还饱含了对革命后代的殷切期盼,希望他们以耕荒之志,“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建设成“美丽的园林”!28日,蓝蒂裕与陈然、王朴、成善谋等人一起被押送至重庆大坪刑场,在“中国共产党万岁!”的高呼声中慷慨就义,时年33岁。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本色,用热血浇铸了红岩精神。

    文中所示档案为重庆市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3月22日 总第4113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