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圆滚滚”出差记

我国历史上的熊猫外交

作者:李文慧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4-03-29 星期五

    2月8日,韩国京畿道龙仁市向大熊猫“福宝”颁发了用竹子制作的特例荣誉市民证书,上面写道:“2020年7月在龙仁市出生的超级明星福宝,给全体国民带来了幸福感。为了珍藏福宝与龙仁市结下的缘分,特颁发此证。”福宝是旅韩大熊猫“爱宝”和“乐宝”的长女,也是在韩诞生的第一只熊猫幼崽,被韩国民众亲切称作“福公主”。如今,年满4岁的她即将回到故乡中国。归程在即,福宝人气持续飙升,平均每天来看她的游客达到8000人。因访客过多,原本没有限制的参观时间被缩短至每人5分钟。

正在享用“美食”的福宝

    被大熊猫征服的,不只有韩国人……

    黑眼圈、圆脸颊、走路内八,每天除了睡觉、吃竹子和卖萌外,几乎“无所事事”的大熊猫,凭借其憨态可掬的独特气质,受到世界民众的喜爱。

    作为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瑰宝,“圆滚滚”们在外交舞台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起到积极作用,充分展现了我国宽厚仁爱、以和为贵的民族精神与平衡有序、纯粹本真的处世之道。

出差苏联 平平变“平卡”

    1953年,在四川省宝兴县和平乡,当地民兵日常巡查时无意间发现一只野生熊猫幼崽。根据上级指令,它很快被接到北京动物园。之后,周恩来专程去看望了这只幼崽。动物园领导请他取个名字,周恩来问:“它是在哪里发现的?”工作人员回答:“宝兴县和平乡。”他想了想说:“那就叫平平吧。”作为首只进京的大熊猫,平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人民日报》曾于1956年7月30日刊发了一组关于平平的照片,堪称其日常生活全记录:吃饭、遛弯、睡觉,眼睛一眨,一天过去了。

    1957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访华。在北京动物园参观时,他被可爱的大熊猫深深吸引。临行前,请求我国赠送一对给苏联。适逢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中国政府决定以国礼形式,将大熊猫送给莫斯科国家动物园。4月10日,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致信莫斯科市劳动者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波布罗夫尼科夫,写道:“大熊猫是一种非常名贵的动物,极为罕见……现在赠给你们的这只大熊猫体重92公斤,产于我国四川省宝兴县,名字叫‘平平’,是北京动物园现有大熊猫中最好的一只。我们准备在5月上旬把它空运到莫斯科。祝北京、莫斯科两市人民的友谊日益巩固和发展!”5月29日,波布罗夫尼科夫回信彭真:“莫斯科市劳动人民怀着极其喜悦的心情接受了你们赠给莫斯科人的礼物——大熊猫……请您转达我们对北京市居民的衷心感谢,感谢他们的珍贵礼品。”

1957年4月10日,彭真就赠送熊猫一事致信波布罗夫尼科夫。 北京市档案馆藏

    平平到达莫斯科后,引起了巨大轰动,整个苏联都为之“倾倒”,大家还给它起了个昵称,叫“平卡”。据动物园园长索斯诺夫斯基介绍,平卡性格温顺有趣,经常把游客逗得捧腹大笑。此外,它还有皮球、气球、木棍等一套专用玩具,夏天爱泡在水里洗澡,冬天喜欢在石英灯下“晒太阳”,是一只人见人爱的“大宝贝”。

风靡全美 掀起“大熊猫狂热”

    “平平”的首次出差,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也正式开启了新中国的“熊猫外交”。此后,我国陆续将大熊猫赠送给多个国家。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结束访问中国的“破冰之旅”,周恩来宣布将大熊猫“玲玲”和“兴兴”赠送给美国。对此,《华盛顿邮报》前所未有地使用了一连串象声词作为标题进行报道——《Awwwwwwww,They're Cute》(啊,它们太可爱了)。

1974年,玲玲和兴兴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里玩耍。

    这一消息传到美国后,各大动物园上演了激烈的“争夺战”,纷纷希望大熊猫能到自家落户。最终,位于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脱颖而出,成为这场竞争的获胜者。

    4月17日,在美国民众的翘首以盼中,玲玲和兴兴乘专机入住国家动物园。尽管当天下着雨,但仍有8000多人前来迎接。20日,它们进行了首秀,2万名游客慕名而来,将动物园堵了个水泄不通。据统计,仅第一个月就有超过100万人次来观看大熊猫。美国媒体如是描述:“自从尼克松访华,如他所承诺的那样带回两只毛茸茸的礼物,美国人从此深深爱上了大熊猫。”玲玲和兴兴的形象也被制成玩偶,受到孩子们的热烈追捧,许多商场都卖断了货。当时,流行着一个新词——“Panda Mania”(大熊猫狂热),而1972年,也被美国民众称为“大熊猫年”。

    与此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

    有着“中国胃”的大熊猫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对美国本地产的大部分竹子都不感兴趣,这可让动物园犯起了愁。为此,他们专门成立营养膳食部,四处给大熊猫找竹子吃。此外,还向社会发出求助信息,请公众提供竹子来源,要求竹子必须新鲜,不能有枯枝萎叶,不能有杀虫剂或其他化学成分的残留,不能带有鸟类或其他动物的排泄物等等。最终,居住在马里兰州的南希·塔夫茨一家解决了燃眉之急。南希和父母曾到过且非常喜欢中国,他们在房子周围近百亩的土地上种满了竹子,恰好是玲玲和兴兴爱吃的“口味”。于是,动物园便与其约定每周来这里砍伐竹枝。而出于对中国的感情以及对大熊猫的热爱,南希一家从未收取过费用。

东渡日本 送去心灵的慰藉

    1995年1月17日清晨,日本神户发生7.2级地震,房屋倒塌,桥梁断裂,6500余人在地震中丧生。这座繁华热闹的海滨之城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

    满目疮痍的城市被浓浓的悲伤笼罩着。怎样才能让市民迅速振作起来,重建家园。这时,政府工作人员突然想起曾经到访过神户的大熊猫,大家对其狂热追捧之景历历在目。于是,他们提出,希望能与中国共同展开大熊猫饲养繁育研究,为正在灾后重建的神户市民带来慰藉和鼓舞。这一请求获得了我国的积极响应。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日本神户王子动物园签订为期10年的“大熊猫繁殖研究合作协议”。2000年7月16日,肩负着特殊使命,来自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锦竹”和“爽爽”在万众瞩目中,抵达王子动物园,迅速在当地掀起一股热潮。至今,仍有“铁杆粉丝”动情回忆,它们的到来,给自己注入了勇气。

    之后,动物园为两只大熊猫公开征集姓名,在4000余封来信中,寓意兴旺安康、旦夕平遂的“旦旦”和“兴兴”得到大家一致认可。2002年,兴兴因身体原因返回中国,旦旦自此便成为当地人的“心尖尖”。20多年来,它毫不吝啬地释放着“可爱魔法”,治愈了神户民众,带去无限的希望和欢乐。日本熊猫保护协会会长土居利光曾说,在日本,人们对待大熊猫就像对待自家孩子一样,热切关注着它们出生、成长,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千万人的心。更为重要的是,大熊猫在日本还是自然保护的象征。通过它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动物习性,学习动物保护的相关知识,还可以深入思考物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跨越山海 筑起友谊的桥梁

    从1957年到1982年,先后有20余只大熊猫以“友好使者”的身份,被送到朝鲜、日本、法国、英国、墨西哥等。它们用与生俱来的魅力逐渐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芳心”。其中,旅居英国的大熊猫“姬姬”还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当作原型,设计出了现今看来仍然经典且易识别的会徽标志。

    1982年后,由于大熊猫生存环境恶化,导致数量锐减,我国宣布停止向国外赠送大熊猫,改为租借的方式。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洛杉矶举办,这是中国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后首次参加的奥运会。我国特意将大熊猫“永永”和“迎新”租借给洛杉矶动物园,进行为期3个月的巡展,助阵奥运。

    进入21世纪以来,“熊猫外交”逐渐由租借转为合作研究。美国、奥地利、西班牙等是最早与中国开展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的国家,双方在野外保护、繁殖育幼、疫病防控、疾病救治、技术交流和公众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培养优秀保护管理人才的同时,也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促进中外友好交往作出了积极贡献。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历久弥新的“熊猫狂热”,拉近了各国民众心与心的距离,也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增添了更多人情味。正如《纽约时报》所说,“它们是天生的外交官”。

    如今,越来越多的“圆滚滚”正走出国门。

    作为友好交往的使者,它们承载着和平与团结,跨越山海,筑起友谊的桥梁;

    作为传递给世界读懂中国的一张名片,它们也见证着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3月29日 总第4116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