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戈壁滩上的丰碑

作者:杨景荣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1-08 星期一

    近日,甘肃省嘉峪关市委宣传部专访组一行来到深圳,专程拜会一些有着特殊经历的基建工程老兵们,半个多世纪前的一段尘封往事由此慢慢揭开。

    在中国西北的戈壁滩上,一群年轻的战士们曾用汗水和生命建起了一座钢铁生产基地——酒泉钢铁公司。今天,当年的建设者早已风流云散,嘉峪关的面貌也已改天换地,曾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02部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牺牲过100多名年轻战士。

戈壁滩上来了一群可爱的人

    1966年9月,一辆辆载着2万余新兵的军列,从天府之国四川开往祖国的大西北嘉峪关。这里是“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千里戈壁,这支部队要在这里建成一座国家级钢铁基地。

    “那时的苦你们现在是想象不到的!当年的嘉峪关狂风一起,黄沙漫天,施工极为困难,甚至嘉峪关机场停机坪上的飞机都被吹得乱跑乱撞。到了晚上,气温降到零下30多度,早上起来湿手都不能去攥门的铁把手,一攥手就会被冻住,跟门把手黏一起,拿开手要掉一层皮。”提起当年的事情,退休老兵罗载仕仍心生感叹。

    “那时,我只有19岁。为了完成任务,我和战士们经常忍受着难以想象的艰辛。冬天的戈壁滩上结了厚厚的冰,就像一块坚硬牢固的生铁,一镐头挖下去,地上也只出现个白点。当时建设任务很紧。开始,我与战友们‘三班倒’,后来变成‘两班倒’。每天施工12个小时,冬季在巷道里施工,棉衣都被汗水打湿了。一出巷道,衣服就结成了冰,走起路来嘎吱嘎吱地响。”老兵罗栋梁回忆道。

    在戈壁上待了整整6年,罗栋梁和战友们先后参与了冷却塔、一号高炉以及皮带运输线基础建设等6项工程。在这群铁甲兵们的努力下,钢城一步一步在戈壁滩上“开花”。

100多名年轻战士长眠戈壁

    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基建工程兵部队中涌现出了一批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戈壁滩上的传奇,铸成了戈壁滩上的丰碑。

    当时,钢城的施工机械落后,许多工程只能靠人力完成。处处生死关,步步是险境。8年间,先后有100多名基建工程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英魂长留在千里戈壁上。

    在艰苦的环境中,罗栋梁与战友们经历了无数次的生离死别。一次,在建设一号高炉烟囱时,同一个连队的战友从60米的高空摔到地上。还有一次,在进入井下作业时,战士们乘坐类似于电梯的“铁笼子”上下通行,起吊的钢丝突然崩断,11名战友当时就从百米高空哐地砸落下去,当场牺牲。

    据相关统计,至1974年调出嘉峪关,02部队先后完成了酒泉钢铁公司的主体工程及生活设施、辅助原料生产基地等17个施工建设任务。设备安装总重量为4万余吨。这些数字,不仅是战士们打下的赫赫功绩,更是他们无愧于党、绝对忠诚的铮铮誓言。

    1981年前后,为了建设深圳特区,02部队抽调约6000人奔赴深圳,成为深圳早期建设的“拓荒牛”。1983年,这支部队随着全国近60万名基建工程兵一起完成整体解制。

让英雄照亮时代前行的路

    时代的巨轮长啸而过,曾经的戎马风采、军人品格在当时的艰难岁月里流转波折,也在新时代的洪流里开拓进取。如今,嘉峪关市已发展成为西北戈壁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但50多年前的02部队似乎已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

    2008年,原02部队老兵饶文聪与当年的战友来到嘉峪关市,在纪念馆聆听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历史时,饶文聪发现02部队根本没有被提及。原来,因为这支部队调动频繁,当地缺少原02部队的历史资料。

    嘉峪关市委、市政府了解这个情况后,决定要补上这一历史空白,填补这段记忆,让嘉峪关人民永远铭记历史。因此,市委宣传部专门组织了一个专访组,来到深圳专程搜集整理原02部队的资料。老兵曾贤信把自己保存了40多年的挎包、文件和照片捐赠给了嘉峪关市档案馆;深圳老兵驿站站长杨卫国把珍藏多年的军用棉帽和军用挎包捐赠给了嘉峪关市档案馆。

    专访组里还有一位嘉峪关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一同来到深圳,想通过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并从原02部队老兵那里找到当年建设酒泉钢铁公司时牺牲的烈士遗属,弄清烈士们的基本信息,为烈士们在嘉峪关建设一座纪念陵园或纪念碑。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传奇,让曾经的建设历史重现人们眼前,不仅仅是为了保存历史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将战士们艰苦奋斗、所向披靡的精神接力传承下去,激励后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1月4日 总第3164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