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点滴言行触我心

作者:王晓雪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1-24 星期三

    我的父母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贵州盘县,他们年少时的生活可以用贫困潦倒来形容,我因此常常从他们口中得知很多那时期的“趣闻”。比如,他们每天放学后都必须要上山找猪草(喂猪的草料),偶尔想偷懒,就在背篓底部用树枝撑起半篓猪草假装一篓,被大人发现后必定会被赶出家门,饿着肚子继续找;人们一般都吃苞谷饭、辣椒拌饭、油炒饭,吃白菜、豆腐,肉食都留给家里来的客人;当时流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小孩子捡大孩子穿小的衣服鞋袜穿;父亲总爱站在邻居家楼下呼喊一条小狗的名字“矮脚”,时间一长,一传十、十传百,倒是给父亲传出了个绰号“海螺”(盘县方言“矮脚”的谐音),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甚是有趣。

    有时父母还会比起“穷”来。父亲说,当时家里买不起解放鞋,冬日里只能穿着拖鞋经过稀泥地去上课,每每抬脚,脚掌离地,拖鞋后半截却仍然陷在稀泥里,使劲一拽,“啪”的一声,他的后脑勺上就被溅上一块泥浆子,等他“啪,啪,啪”地走到学校时,他的后脑勺已经被厚厚的泥浆子糊成泥巴坨了,说着父亲还不忘将两手掌合拢又分开,嬉笑着模仿拖鞋带泥巴浆子打到后脑勺的情景,逗得我们捧腹大笑。母亲则说,冬日里她也一样穿不上新鞋,只能捡大姐穿坏的鞋子穿,鞋内侧通常都磨透了,雪水浸入鞋里,穿了比不穿更难受,所以她直接光着脚丫子提着鞋在雪地上走。

    每每提到往昔的穷苦日子,父母总是像说笑话一样说给我们听,贫困潦倒的日子非但没有让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反而促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耳濡目染中,我与弟弟也形成了不怕吃苦、苦中作乐、笑对人生的品格。

    在我们姐弟眼中,父亲是一个热心善良的人。一次,他看到一个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的老奶奶蹲在路边卖“地地菜”(盘县本地的一种野菜),父亲二话不说直接全部买走。路上我对父亲说:“老奶奶真辛苦,这么大的岁数还出来卖菜,看起来好可怜,我们可以直接给她一些钱。”父亲听后告诉我说:“不能直接给,她卖多少我们给多少是应该的,但是直接给钱那就变成了施舍,会伤到老人的自尊。”我听后恍然大悟。

    还有一天晚上9点左右,天上下着毛毛雨,我和弟弟跟着父亲匆匆赶路,忽见路边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子正在卖烤豆腐干,头发用塑料袋包着,铁盆里的火快被浇灭了。这时,父亲径直走到他跟前,让男子把铁架子上最后3块豆腐干全包起来,然后轻声对男子说:“我都买了,快收拾收拾早些回家吧。”父亲付完钱,拿起豆腐干转身走了。在生活的细节中,父亲总是不经意地流露出点滴善良,这或许是我和弟弟总爱行举手之劳的缘故吧。

    在我们眼里,母亲是个默默奉献的乐观主义者。为了我和弟弟能安心上学,母亲每天买菜、洗菜、做饭、收拾房间,看似清闲,实则忙碌。那时我和弟弟放学回家一进家门就有香喷喷的饭吃,而且一日三餐种类丰富、营养均衡,每天晚上母亲陪着我们背单词、背课文,让我们一心一意把心思用在学习上,我一直觉得这是我和弟弟能如愿考上大学的客观因素。在我奶奶病重时,母亲始终守候在奶奶的身旁精心照料,无微不至。母亲常说,孝敬长辈、照顾长辈是晚辈应该做的。她是个乐观开朗的人,喜欢帮助别人,不喜欢与人斤斤计较。在成长的过程中,母亲总是用她的点滴行动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尽孝须趁早”的道理,告诉我们乐于助人、勤俭持家的道理。

    其实,母亲性格的养成,受外婆的影响很大。听母亲讲,外婆总爱无私帮助别人。一次,她看到一户人家生下女娃却养不起要过继给人,便将女娃抱回家中,养了很长时间。遇到赶集日,住得偏僻的亲戚朋友来买卖货物,外婆总是准备好米面招待他们。偶尔碰到处理不公的事,还要“路见不平一声吼”,为受委屈的人讨个公道。热心肠的外婆最受不了别人乱加罪名的冤枉。一次,读小学的母亲被老师冤枉偷了校墙外的“刺”(一种木材)回家烧火,外婆听后十分气愤,母亲以为自己要挨一顿打,没想到外婆却急匆匆地拉着她去跟老师理论:“我家穷是穷,但绝对不会干出这么没有骨气的事来!”这句话让母亲对“骨气”二字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年男子嫌弃家中老母亲年老无用,于是找了个背篓带着儿子将母亲背到深山老林中遗弃。回家途中,见儿子把背篓拿了回来,男子好奇地问:“你拿背篓作何用?”儿子憨笑道:“待你老了也用它将你背上山。”男子听后汗流浃背,羞愧难当,急忙折返将老母亲背回家中好生奉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这个故事中孩子说的本是无心之言,却给了男子一记当头棒喝,家风家训代代相传,一代做给一代看。

    从点滴中看态度,从点滴中看品性,从点滴中看修养。中华上下五千年传承下来的优良品质,只靠讲是不能完全通透的。作为长辈,要以身垂范,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将优良家风代代相传;作为晚辈,耳濡目染之余,更要主动探究长辈一言一行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从中汲取养分,灌养“真善美”之花,在朝来暮去之间,成就繁花似锦、硕果累累的人生。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1月22日 总第3172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