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黑龙江省民生档案工作剪影

作者:本报记者 宁宇龙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1-26 星期五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全国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全国档案工作者始终践行的工作理念。为记录新时代档案事业的发展脉动,书写新时代档案部门的奋斗篇章,传递新时代档案工作者的精神力量,本报从即日起开设《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栏目,刊登各地档案部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生动实践,展现档案工作者的时代风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这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其中所包含的“以人为本”的要求更是一直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各级档案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的核心理念之一。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多年来,黑龙江省档案局馆和全省各市、县(市、区)档案部门在为民中求发展、在惠民中促提升,使档案工作融入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

哈尔滨市道里区:创新手段 便捷为先

    哈尔滨市道里区的民生档案工作成绩显著。道里区档案局馆长栾凤说:“道里区档案局馆在指导规范化建档过程中,根据每类民生档案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不同的建档方式,认真开展城镇廉租住房、就业失业登记、城乡居民健康、村镇房屋产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的建档工作。我们深入实地调研,完善各项制度,统一制定归档标准,对已有的社区档案开展档案规范化管理评比工作,累计指导建立民生档案70余万件,成功创建7个档案服务民生示范点,使档案成为了党和政府服务民生的重要帮手,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改善民生的有力依据。”

    据栾凤介绍,道里区创建了全市首家“健康自测小屋”档案,创建了“星级和谐社区档案”等。特别是面对“互联网+”这一趋势,道里区打破传统的查档服务模式,运用“互联网+档案”,开通“道里区婚姻档案查询”微信公众号,开设“查询咨询”“查询说明”等栏目,以图文、声像等形式提供婚姻档案登记证明的查询服务,以最大的限度、最快的速度服务异地百姓查阅婚姻档案。“前不久,在北京居住多年的陈女士因为父母补办结婚证急需婚姻关系证明材料。由于她父母年迈行动不便,她和丈夫因工作关系也不能回哈尔滨开具证明,又无亲属朋友为其代办,陈女士便通过‘道里区婚姻档案查询’公众号,按照异地查询婚姻档案的相关要求提交了申请材料。审核通过后,我们及时将证明材料寄给了她。事后,陈女士多次来电对这次查询服务表示感谢。”

    目前,道里区的档案查阅窗口全面实行了“一站式”服务,民生档案全文数据库逐年完善、全文扫描比例达到100%,并配置了身份证阅读器,多台计算机同时检索,提高利用效率,全力保证馆藏档案利用在1分钟内完成。

哈尔滨市香坊区:紧贴群众 夯实基础

    在哈尔滨市香坊区,多年前曾经被“冷落”的档案,如今却受到群众的“热捧”。尤其是民生档案作为享受各项民生优惠政策的原始凭据,为服务群众发挥了大作用。

    香坊区档案局馆长赵喜文介绍,不久前,家住香坊区的市民李先生来到位于香坊区民生大厦内的区档案馆,替母亲(已去世)开具单身证明,办理遗产继承事宜。因手续不全,工作人员耐心地解释流程,并帮助分析应收集提交哪些证明材料。最终,当李先生拿到证明时,他激动地说:“原本以为几十年前的档案资料应该很难查找了,没想到在档案馆仅用1个小时就找到了,真是出乎意料!”

    这只是香坊区档案局馆服务群众的一个小事例。随着国家多项惠民补贴政策的出台,香坊区档案局馆迅速转变工作方式,主动突出档案服务民生的职能,借助档案馆新馆设在民生大厦的优势,全面推进“档案+民生”建设,使“束之高阁”的档案贴近百姓、服务群众。以新近接收的7.3万条婚姻档案数据为例,目前这类档案已被查阅6100多人次,档案馆累计开具查档证明2223份。香坊区档案局馆还在加强服务窗口建设上下功夫,通过完善专门查档接待室,配备专人开展“一站式”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与民政、棚改等有关部门联动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档案服务水平。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群众提供他们满意的档案查阅利用服务。

    赵喜文说:“与群众关系越密切,我们投入的人力物力越多。”比如,社区和村是群众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基层组织,香坊区档案局馆就把加强社区和村级档案工作列为工作重点。他们先后选择了有代表性的8家社区档案室和46个村档案室,为其配备电脑、档案柜(盒)等物品,协力基层进行档案室规范化建设;先后深入全区4镇1街17个村屯重点进行建档指导,规范建设档案室19个,指导村屯建立各项档案工作制度,整理档案4000余件。截至目前,香坊区4镇1街6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乡村基层档案室建设标准。未来,他们还要升级档案管理软件,及时著录扫描新接收的多种类别的民生档案,提高档案服务效能,拓宽民生服务的覆盖面。

肇东市:健全体系 全面提升

    肇东市地处我国少有的“寒地黑土”绿色农业区,是国家商品粮和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尽管是农业大市,肇东的民生档案工作特色鲜明。市档案局馆长金健介绍说:“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发展民生是我市档案工作的重要方向。我们从服务全市发展的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努力健全民生档案工作体系,拓展档案工作为民服务领域,探索开展了许多工作。”

    从2008年开始,市档案局馆开始对域内档案馆(室)的民生档案进行了初步归类,大致确定了民生档案的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民生档案归属类别逐步建立了工作机制和网络,并建立了一、二级民生档案管理统计台账。迄今为止,市档案局馆每年都组织相关档案人员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民生档案管理交流活动,学习传达落实有关民生档案工作的制度规范,抓好全市民生档案工作的“顶层设计”。

    金健说:“我们采取了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依时依序、分项分类抓落实的办法,推进民生档案工作。比如,围绕招商引资,我们重点抓了新型经济组织和重点农业项目的规范建档工作;围绕扶贫攻坚,我们抓了医保和精准扶贫档案规范化建设;围绕第二轮土地承包确权,我们抓了土地确权档案的标准化调研与指导。工作触角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延伸。”

    为改变全市乡村档案管理的落后面貌,市档案局馆通过研究探索“乡村档案集中专区管理”的方式,将乡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源按现行规范集中到专门设定的专区进行管理。金健表示,实施乡村档案专区管理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乡村档案管理分散落后的状态,有效维护乡村档案资源的完整与安全,早日实现乡村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和推进档案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宁安市:加强监管 延伸服务

    民生档案工作是宁安市的一张靓丽名片。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宁安市档案局馆长包淑华作为宁安档案工作的“领头羊”,一直把做好民生档案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他们创新工作思路,拓宽服务领域,储备资源,规范管理,已经在全市打造出了“大档案、大监管、大服务”的开放式民生档案工作格局。

    包淑华说:“我们始终坚持积极调整文件材料收集范围,整合各类民生档案资源,建立多元化的民生档案资源体系,一批批涉及民生的残疾人档案、公证档案、死亡干部档案、知青档案及劳动力转移档案等陆续进馆,为服务民生准备了充足的档案资源。对于无法接收进馆的专业部门档案,如婚姻档案、房产产权档案、企业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伤残抚恤人员档案、城乡低保档案等,我们坚持树立‘大档案’理念,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积极接收纸质档案的电子版以便提供查阅利用。”

    “我们坚持‘民生经济建设工作开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定期培训涉民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确保全市各行业各部门的民生档案得到有效监管、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为了强化监管,我们积极协调将档案工作列入市人大视察工作体系及市委、市政府督办工作内容,并采用多方合作的方式与上级档案业务部门、市委保密办、市政府法制办、市人大科教办与法制办、市文广新局等联合开展常态化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推动民生档案工作有序开展。”

    有效的监管大大延伸了民生档案的服务触角。在宁安,信访部门和档案部门在工作时间上同步协调,实行早晚加班的工作制度,满足信访人员查档需求;档案部门配合干部人事部门工作人员提供人事档案专项审核服务,将历年报到证、组织关系介绍信等案卷进行扫描备份,为确认干部“三龄”“两历”“一身份”以及家庭主要成员及社会关系提供信息保障;在档案部门的推动下,人事和劳动部门为百余名精减下放人员提供佐证材料,使这部分群众获得相应待遇;市档案局馆接收的1.7万余卷公证档案,为群众出境、子女继承遗产、财产纠纷解决等提供了大量佐证材料……档案服务民生一直在路上。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1月25日 总第3173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