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又到腊八熬粥时

作者:张小雪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1-31 星期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腊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转眼间,又到了一年的腊月初八,按传统,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就要忙着置办年货,迎接新春佳节了。

    说到腊八,就不得不提腊八粥。小时候,在我眼里,腊八粥就是世上不可多得的美食。每年一进腊月,我就数着日子,盼着能快一点到腊月初八,好不容易等到这一天,中午一放学,就会像离弦的箭一般向家里飞奔而去。远远地,总会有一阵阵浓郁的香味从家里飘出,不管不顾地扑鼻而来、直入肺腑。等不及母亲将那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端上桌,我早已垂涎欲滴。

    按惯例,腊八粥熬好后,我们还不能食用,要先敬神祭祖,然后“喂”院子里的枣树,将腊八粥糊到砍破的枣树皮上。听老人说,这样一来,枣树就会在来年多结果实。等这一切仪式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完成后,全家人方可围坐在一起喝粥。

    一般人家的腊八粥是用红枣、花生、大米、核桃仁、红豆之类加上白糖熬制而成,而我们家的腊八粥却与众不同。因父亲肠胃不好,不喜甜食,母亲便在红豆、糯米、花生、桃仁等原料的基础上加入切碎的腊肉颗粒,并用盐代替白糖熬制,味道也十分独特可口。

    小时候,熬腊八粥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在我所生活的小镇,物资十分匮乏,各种豆类不易购齐,为此,母亲需要提前很长一段时间着手准备各种原材料。在熬粥前一夜,全家人齐上阵,洗豆子、剥花生、切腊肉粒……各司其职、分工明确。那时候没有煤气灶,熬腊八粥只能靠蜂窝煤灶,一切准备齐全后,母亲开始熬腊八粥,有时我们半夜醒来,还能看到母亲在灶台边忙活的身影。记忆里,腊八节当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腊八粥是最惬意的事了。我们一边大口大口地喝着热乎乎的腊八粥,一边七嘴八舌地讲学校里的趣事,诸如有同学把“浩浩荡荡”念成“洁洁汤汤”,有人把“请君入瓮”写成“请君入梦”之类,每到这时,父母也会跟着我们大笑,欢快的笑声在屋里回荡,其情浓浓、其乐融融。

    喝腊八粥的间隙,母亲也会向我们述说她小时候的趣事。她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家里有年长的爷爷和6个兄弟姐妹。一家人的生计仅靠外公一个人做小生意维系,外婆必须精打细算、省吃俭用才能勉强支撑。每逢开学,常常凑不够学费,老师催得急了,外婆便把一张整钱换成零钱,兄妹几人就各自拿着一毛、两毛的零钱应付着,直到当年底才能勉强付清。那时母亲和其他兄弟姐妹们就盼着过腊八节,因为这一天一家人不仅能喝上一碗腊八粥,还能吃上一顿肉。而每当家里有肉吃时,太爷爷在挑上一两片肉尝过后,便放下筷子坐着不动,静静地看着大家,先是干咳两声,然后语气威严地斥责道:“你们真要一顿把肉都吃完啊,留到明天吃会拉肚子么?”于是,桌上七八双频频挥动的筷子瞬间暂停,谁也不敢再夹一片肉。

    一向不苟言笑的父亲偶尔也会在喝粥时说起往事。他小时候家里更穷,爷爷因病去世得早,奶奶一人拉扯父亲兄妹四人长大。对那时的父亲来说,平时能吃一顿饱饭已属不易,更不敢奢望喝到腊八粥。每到腊八节,村子里只有几户小康人家才会熬煮腊八粥,那一阵一阵的香气煎熬着年幼的父亲。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住,临近吃饭时偷偷去找别人家的小孩玩,所幸那家大人心地善良,最能明白小孩子家的心思,就不动声色地给他盛了一碗。父亲说,那是他吃过的第一碗腊八粥,特别美味。奶奶知道后,把父亲数落了一番:“咱们人穷志不能短,将来有了本事挣钱了想吃什么自己去买。”说罢便拎着些米、面送到那户人家里去。听完父母的故事,我们半天无语,只是愈加觉得手中那碗腊八粥的浓香。

    记得我在念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那年的腊八节正好赶上了一场大雪。早晨起床上学,举目望去,四周白茫茫一片,心里别提有多兴奋了。上午第三节体育课,我和几个同学偷偷溜出教室,跑到学校附近的山上去玩雪,回来后被班主任老师堵在了教室门口。那天,老师用了一种“另类”的方式惩罚逃课的我们,他要求我们当天中午回家后收集有关腊八粥的传说,下午讲给同学们听。于是,在那个大雪纷飞的腊八节,我知道了落难坐牢时把从老鼠洞刨出的红豆、红枣、大米等五谷杂粮熬成杂粮粥的朱元璋,知道了在挨饿受冻的腊月初八,依然率兵抗金、抵御外侵的民族英雄岳飞……

    日子飞一般地过去,我们也一天天长大,相继离家求学、工作、成家,离父母越来越远,离那一碗母亲亲手熬煮的腊八粥也越来越远。

    这些年,生活越来越好,想喝腊八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不知为什么,我怎么也品尝不出小时候的那种滋味,我是多么怀念母亲亲手熬煮的那一碗腊八粥啊,怀念一家人围坐一起的温暖场面,那用亲情、爱、还有希望和期待一同熬制而成的腊八粥,让人唇齿留香、暖意盈怀。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1月25日 总第3173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罗京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