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全国人大代表李士强建议

善用档案破解农民致富密码

作者:本报记者 崔珍珍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3-23 星期五

    “档案为‘三农’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有多少人、多少地,人口的年龄、学历和家庭经济收入是怎样的结构,有多少贫困人口,致贫原因是什么,实施了哪些扶贫措施,有哪些村民关心却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等等,只有把这些情况都摸清楚了,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三农’问题,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工作得以有目标、有计划的实施”,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李寨村党支部书记李士强建议,各级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者要把档案工作做实做细,善于从档案中寻找农业转型升级的方法策略,通过档案信息的动态管理和分析利用,破解档案中蕴藏的脱贫致富密码、经济转型密码、绿色发展密码,真正实现农民长久致富,为乡村振兴提供有理、有力、有效的数据保障。

    李寨村是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李士强是河南省的最美村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为尽早脱贫摘帽,李士强带领李寨村紧紧把握扶贫档案这个关键点,走出了一条扶贫脱贫的创新路。

    “要想确保扶贫工作真正惠及贫困群众,就必须发挥扶贫档案在摸清底数、确定对策、总结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建立扶贫档案,明晰致贫原因,根据建档立卡情况不断调整对策,确保脱贫‘最后一公里’圆满完成”,李士强说,“过去村里说,有2996亩地3025口人,通过整理档案,我们发现一共是3488亩地3237口人。之所以出现数据偏差,是因为缺乏长期、动态、科学的档案管理”。

    李寨村两委班子和企业驻村帮扶工作组走家串户,到田间地头,用两个多月时间摸清情况,建立了贫困情况基本台账和帮扶档案,完成对贫困人员从科学筛选到建档立卡的全过程,由此找准了贫困症结,确定了扶贫思路。

    李士强建议,基层组织也可以针对特定工作建立一整套规范的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借助网络化的管理方法,一目了然地了解乡村基本情况、工作进展等,从而使档案工作真正为精准扶贫、产业发展、乡村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项工作“号准脉”“看准病”“开对方”。

    李寨村就采取“一张图网络化管理”的方式编制了两张图,一张是全村贫困户分布图,以求“摸底精化”;另一张是全村精准施策作战图,以求“目标精化”。通过这两张图,李寨村清晰地了解了各项工作的责任人、目标任务、时间节点等关键信息,保障种植、养殖、加工、就业、结构调整、政策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各项工作按照进度、目标、既定效果扎扎实实得以实施,村企共建、产业扶贫、到户增收、结对帮扶、亿星担保贴息、专项无偿支持、金融进村补助、教育助学、技能培训、特困兜低帮扶等10个精准脱贫全覆盖工程在全村迅速铺开,实现了名副其实的分类帮扶、精准帮扶。

    李寨村将建档立卡工作与村民实际相结合,把过去传统的农业调整为经济高效的发展方式和结构。现在,每亩地的年收入已由6年前的1000元提高到5000元、1万元甚至更多;过去李寨村没有集体经济,现在有了,农民也入了股、分了红;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12年的2700元提高到2017年的1.14万元,2018年将突破1.4万元;全村551人脱贫,李寨村提前1年完成村出列、户脱贫的扶贫任务;李寨村还带动7个村786户农民的种植结构得以优化调整,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就业得到全覆盖、贫困农户收入得到全保障。李士强说:“我们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就是从精准档案管理中得到了精准措施,从而因地制宜地优化了产业结构,有的放矢地缩小了城乡差距,让村民得到了实惠。”

    李士强最后强调,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村民短期脱贫、长期富裕,必须要立足优势、挖掘潜力、扬长补短,必须通过各项工作的记录和信息利用,才能认清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潜力在哪儿,从而为村民找到致富路、幸福路。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3月15日 总第3193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