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吃水不忘修渠人

——追思河南省安阳市林县老书记杨贵

作者:李宝玲 王晓冰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4-27 星期五

杨贵书记(前排中)与乡亲们拉家常 李建敏/摄

    2018年4月10日0时48分,河南省安阳市林县(今林州市)老书记杨贵永远离开了我们。他是红旗渠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是林州人民心中永远的书记。1954年4月,杨贵同志调到林县,当了21年的林县县委书记。1960年2月,红旗渠开工建设,1969年7月干渠、支渠、斗渠配套建设完成,历经10年,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解决了林县人民世世代代吃水难的问题,至今灌溉着林州的大片土地,留给林州一片新绿,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2016年10月15日至17日,应河南省委、安阳市委的邀请,老书记杨贵回到林州,参加在红旗渠干部学院举行的红旗渠精神宣传系列主题活动,并与在此举办的县委书记培训班上的县(市)区委书记座谈交流。因为建红旗渠专题档案的缘故,笔者有幸应邀参加老书记在林州的一系列调研活动。特以此文表达对老书记的敬意与哀思!

老书记再回林州

    那是初秋时节,雨后初霁。柿子熟了,山楂红了,红旗渠迎来了老书记杨贵。10月15日18点20分,搭载杨贵书记的中巴停在红旗渠干部学院七号楼前,住在七号楼的学员和服务人员都在门口等候。年近90岁高龄的老书记神采奕奕,慈祥地跟大家招手致意。

    10月16日上午8点,老书记准时来到红旗渠干部学院主楼大厅。红旗渠干部学院是河南省委组织部设立的以传承红旗渠精神、增强党性修养为目的的干部培训基地。老书记亲笔题写“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精神研究院”牌匾,并为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纪念邮票首发式揭幕,为红旗渠精神研究院、红旗渠档案馆揭牌,还亲手栽下象征未来和希望的林州市树——国槐。

    随后,老书记考察了林州新貌——龙湖、人民广场、林州一中、人民医院和农家院。每到一处,老书记兴致勃勃,群众夹道欢迎。

    在人民广场上,喷泉随着音乐起落,在广场休闲散步的市民们认出了老书记,惊喜地喊着:“老书记回来了!”在林州一中,一座座教学楼宽敞明亮,校园整洁,主教学楼前的广场上,同学们身着校服,打着横幅“吃水不忘挖井人”“红旗渠精神代代传”,列队欢迎老书记的到来。广场很大,老书记从列队的最后端走到前端,不时摸摸同学们的头,拍拍同学的肩,亲切地询问他们:“你是哪个乡的?哪个村的?多大年龄?读几年级?”老书记听完学生合唱《定叫山河换新装》,非常激动,深情寄语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红旗渠精神代代传下去!”在人民医院,老书记走进门诊楼,关切地询问医院的条件、设施,询问百姓的健康问题。在蔡家沟村,水泥道路从村头穿过,红旗渠支渠在路边蜿蜒曲折,欢快奔流。渠岸上,在老党员崔银花孙子的农家院前,杨贵书记拉着曾经一起工作生活过的崔银花说:“有一年,你们村有一家吃蘑菇中毒,死了几口人。”他激动地说:“那时咱林县人太穷了,太苦了!”崔银花拉着老书记的手说:“红旗渠造福咱林县代代人啊!如今有水了,您看山绿了,树绿了,瓜果俱全,家家户户都开起了农家乐。”崔银花的孙媳妇走过来说:“老书记,您上次来,我还没有过门,我想跟您合个影。”老书记欣然应允,与她合影留念。

走进红旗渠

    红旗渠纪念馆就建在干渠的分水岭处,1965年4月5日,红旗渠干渠通水典礼在这里举行,林县2万名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分水岭成为欢呼的海洋,分水岭不仅是干渠上的分水岭,也成为林县人民贫穷与温饱的分水岭。

    为了记录红旗渠10年建设的历程,为了留住那一个个艰苦、拼搏的场面,为了记住红旗渠的几十万建设者,为了缅怀81名修渠英烈,为了使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林州在分水岭建起了红旗渠纪念馆,用文字、图片、实物、实景再现了红旗渠建造的过程、场景、人物、事件。在红旗渠纪念馆,老书记在河南省委与山西省委协调水源的来往信函前驻足并回忆道,“漳河水源充足,但是在山西境内,没有山西省委的支持,没有当时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的拍板,引漳入林渠(红旗渠)就没有这么顺利”。老书记站在这组照片前,看着一幅幅开山、排险、放炮等照片,泪眼婆娑,沉默不语。工作人员婉转地引导他往前走,往前看。

    陪同老书记并为老书记进行讲解的是曾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做过讲解的林州市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时任副主任李蕾,还有红旗渠建设10年期间《河南日报》驻红旗渠摄影记者魏德忠,以及红旗渠建设劳动模范。当工程的决策者、建设者、记录者、解读者相聚在一起,如数家珍,一山一石、一桥一洞、一人一景,都历历在目。但那天,讲解员不再主动讲解,摄影记者不再摄影,他们都陪着老书记一起回忆,一起讲述,共同回忆当年。

如何当好县委书记

    在红旗渠干部管理学院,老书记就如何当好县委书记,怎样带领群众建造红旗渠,与170多名河南省县(市)区委书记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交流。

    老书记思路清晰,思维敏捷。他说,他调到林县当县委书记后,首要的问题是调研了解情况,了解县委领导同志的思想情况,了解林县的自然情况。通过调研发现林县缺水,所以要通过解决水的问题来改变林县面貌。二是怎样克服困难,如何依靠群众来修渠。当时很困难,资金自筹、粮自带,建渠用的钢钎、水泥、炸药由县里购买,小车、工具、粮食都是生产队和群众提供。三是县委书记要廉洁从政,用“三严三实”的标准要求自己。老书记的全部讲话,贯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对党忠诚、为民干事、对己严格的要求,诠释了如何做一名敢于担当、干事创业的县委书记。

    没想到,这次活动的一系列照片、录音,竟成为老书记在林州留下的最后的记忆和财富。老书记虽然走了,但红旗渠永在,其精神永存!他永远是我们的精神楷模,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4月26日 总第3211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