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厚植根基 聚力创新 推动江苏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沈付君 刘鸿浩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6-29 星期五

    江苏省档案系统始终牢记“走在前列”“两个率先”“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任务,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坐标方位,积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根基,蓄积发展优势,不断推进全省档案事业迈上新台阶。

事业发展根基实现新提升

    档案馆综合体建设初具规模。江苏省盐城市紧密结合沿海城市发展战略,将市档案馆新馆建设列入2018年城建重点工程;淮安市档案局围绕档案资源整合共享和“一站式”利用,筹建涉民档案集中保管中心,项目列入淮安市2018年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南通市积极探索档案集约化管理模式,在市级机关聚集区率先建立入驻单位档案集中管理中心,档案管理实行“责任区分模式”,档案利用实行“联系人制度”,档案移交实行“照单核数制度”,档案保有量达10万多卷(件);仪征市将原城市展览馆并入档案馆新馆,将城市建设规划展示作为地方城市记忆的特色。

    主题档案馆建设方兴未艾。江苏省政府将筹建乡镇企业档案展示馆列入省政府2017年度百项重点工作之一,省档案局全程组织开展资源调查分析,着手进行规划设计,同步开展档案征集接收,为推进乡镇企业档案展示馆建设奠定基础;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抢救保护改制企事业单位档案268万卷(件);无锡民族工商业档案馆征集接收民族工商企业、转制企业和破产企业档案;常州市建立工商档案博览中心,抢救性接收国有破产、关闭企业档案进馆;南通市新建8000多平方米的档案馆用于接收管理改制企业档案。

    档案人才“151工程”扎实推进。江苏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大力支持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将档案人才培养纳入全省人才规划体系;省档案局高起点规划人才工作,从领导干部、高端人才和从业人员3个层面着手,从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3个方面构建稳定队伍的保障机制,搭建全省档案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选拔培养新平台,建设高水准的档案行政管理队伍、档案专家后备队伍和“三个体系”建设人才队伍;通过发放科研启动经费、举办大型论坛、鼓励承担重大研究项目、参加境外学习考察等措施,构建队伍培养激励机制;通过采取活动登记、中期评估和尾期考核等手段,构建人才增补和淘汰机制,初步形成了团队效应、同频共振效应和争先效应。

档案开发利用开辟新路径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江苏省文化厅为推广建档示范而编制的淮剧《小镇》,形成完整的艺术档案专卷,举办淮剧《小镇》艺术档案展,得到文化部的褒奖;常州市档案局在市广播电台推出了“龙城记忆”微型广播情景剧节目,反映常州的城市记忆和历史沧桑巨变,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深受广大听众的欢迎,节目荣获2017年度常州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创新成果奖;淮安市档案局和市电视台联合制作“民间瑰档寻宝”节目,通过讲述档案以及档案征集工作背后的故事,让更多百姓了解档案、支持档案工作,生动展示古城淮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徐州市档案局乘势借力,紧贴社会热点,用活档案元素,联合市电视台制作14期“见字如面——那些年珍藏的书信”系列专题片,展示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淮海战役纪念馆以及民间珍藏的书信档案,解读书信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给观众强烈的视听震撼,提升了档案馆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企业档案资源焕发新的生机。江苏省档案部门高度关注企业档案工作,建立与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监督指导体制与服务机制,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和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江苏省档案局精心组织全省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多角度体现企业档案资源的重要价值;在国家档案局全部获奖优秀案例中,江苏占4席;通过评选活动推动企业档案工作逐步规范,促进企业发展战略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

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充分发挥数字档案馆典型示范效应。根据省委领导批示要求,江苏加快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和数据存储安全化,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增强档案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南京市建邺区档案局和南京市审计局率先通过国家档案局组织的“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评价;无锡市滨湖区加快推进数字档案室创建,稳步开展室藏档案数字化,数字化合格率达97%以上,率先实现电子文件在线归档。江苏省档案局通盘筹划全省档案信息化工作,及时召开全省档案信息化工作推进会,全面部署、强势推进全省档案信息化工作,在全省掀起档案信息化建设新高潮。

    扎实推进数字档案馆工程项目建设。江苏省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工程项目获省发改委立项,建设总投资约7725万元;省档案局积极采取业务指导、经费支撑等手段,大力支持县(区)数字档案馆建设,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省新增5A级数字档案馆3个,5A级数字档案室62个,全省档案数字化率超过70%;盐城市大丰区档案局继续进行升级改造,全面提升数字档案馆的抗风险能力,将全区档案信息化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将立档单位档案数字化工作作为年度执法检查内容,以高分顺利通过国家级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

    服务保障机关企事业单位建设发展。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开展移动端档案信息查阅利用工作,档案系统集成嵌入省交通厅办公平台专网系统,厅机关及厅属单位各层级人员可在手机上直接登录进入档案系统进行非涉密档案目录的查询,更好地适应了本行业异地、远程、流动查档的需求;国网江苏电力公司以智慧档案建设为契机,构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初步建成全国国网系统首个省级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在满足安全和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信息的“纵向贯通”和“横向互联”,实现跨单位跨层级的档案借阅和利用,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对企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苏州市高新区档案局与苏州市公证处共同搭建“信息互通互认平台”,公证当事人需提供档案证明材料时,公证处通过平台远程获取,当事人不用再两地奔波。

服务中心大局谱写新篇章

    推进全省档案事业平衡发展。江苏省档案局认真贯彻实施苏南、苏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出台《深入推进全省档案系统“一盘棋”工作实施意见》,推动苏南苏北市、县两级档案部门结对挂钩,促进各地相互交流;省政府首次将启动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推进省级机关和市县档案信息化建设,筹建江苏乡镇企业档案展示馆,广泛征集乡镇企业档案文献、实物和口述记忆,推进“百湖百川”环境治理和“乡村记忆”档案工作,组织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的申报和实施等工作作为加强档案记忆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的重要内容,列入2017年度全省百项重点工作。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江苏省档案局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赴古代丝绸之路在非洲的重要站点埃及,举办“中非携手,共创繁荣”档案展览,展示中国与相关国家友好交往、经济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宣传新时期国际合作交流的广阔前景和美好未来;苏州市档案局从馆藏约200万卷工商档案中整理出29592卷丝绸档案,推动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建设、档企合作等系列工作。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江苏省档案局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构建“三农”社会记忆,以民风民俗、历史往事、生产生活、社会变迁等为采集内容,在全省组织开展“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程;全省积极推进“乡村记忆”档案建设,形成广大农村地区档案文化异彩纷呈的生动局面;南京市率先在全市5个镇、12个村首批开展“乡村记忆”档案建设试点工作,形成了一批档案精品项目。通过对美丽乡村乡土文化的挖掘和展示,充分展示档案文化的独特魅力、乡村发展轨迹和村史文化脉络,使村史馆成为美丽乡村文化的新景观,档案展览成为弘扬优秀村落文化的新模式,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今后,江苏省档案系统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原则,持续推进全省档案事业发展始终走在前列。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6月28日 总第3238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