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先行先试立潮头 敢为人先谱华章

——辽宁改革开放以来档案资料选登

作者:廖编展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9-14 星期五

    编者按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改革开放40年以来,辽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引领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革热潮,为辽宁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也为全国的改革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今天的辽宁,正高擎改革开放的旗帜,再次激发敢为人先的斗志,以实际行动坚定不移地书写着改革开放的新篇章。本期选登部分反映辽宁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成就的档案资料,敬请读者关注。

邓小平发表“北方谈话”

1978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听取鞍山市委领导同志汇报工作情况后所作的重要讲话。
 

1978年9月,邓小平同志到辽宁视察,发表了著名的“北方谈话”。

    1978年9月16日至19日,邓小平先后在辽宁本溪、沈阳、鞍山等地考察了重点企业,并发表了重要谈话。这些谈话后来被称为邓小平“北方谈话”。

    1978年9月17日,邓小平在下榻的辽宁友谊宾馆听取了省主要领导的汇报。邓小平开门见山地指出,全党全国范围的问题,中心是讲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恢复毛主席树立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粉碎“四人帮”以后有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要根据现在的国际国内条件,敢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千万不要搞“禁区”,“禁区”危险,“禁区”的害处是使人们思想僵化。同时,邓小平还提出了打破平均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改革思路。他指出,马克思主义认为,归根到底要发展生产力。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我们现在必须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邓小平“北方谈话”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978年8月,中共辽宁省委发出通知,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进行部署。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逐步展开。1978年8月18日,中共辽宁省委发出通知,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进行部署。1978年8月25日,时任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在辽宁省委主办的《理论与实践》杂志上发表《理论上根本的拨乱反正》的署名文章,成为全国第一个明确表态支持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省级领导。辽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从1978年下半年开始,到1979年底告一段落。通过讨论,进一步解放了党内外干部群众的思想,消除了“两个凡是”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禁锢,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了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

“一号民生工程”

2005年3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印发全省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曾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做出过历史贡献。但是,随着资源的枯竭和体制的转轨,大量职工下岗,数百万工矿企业职工长期生活在棚户区中。2004年底,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在省委九届八次全会报告中把实施棚户区改造列为全省“一号民生工程”,提出了实施棚户区改造的总体工作思路。2005年3月16日,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全省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由此,一场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在辽宁正式展开。从2005年初到2006年底,全省14个市共改造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1212万平方米,改善了34.5万户、120万人的居住条件。棚户区改造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让辽宁棚户区居民结束了半个世纪的等待,实现了他们延续几代的梦想。

    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棚户区改造于2005年3月全面启动。截止到2015年底,共拆迁9块区域,总拆迁面积86.29万平方米,建成6片棚改新区,安置居民2.3万多户。

创建首个国家机器人产业化基地

2000年11月2日,国家计委给辽宁省计委的《关于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
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2000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创立。随着《国家计委关于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的下发,首个国家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在沈阳正式投产运营。现今的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不仅是致力于全智能产品及服务的高科技上市企业,更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核心牵头企业,也是全球机器人产品的全厂商,公司总产值位居国际同行业前三位。

全面推进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

2001年7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

    2000年12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决定在辽宁全省范围内进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以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试点取得成效、树立形象,向国家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是摆在辽宁面前的历史性课题,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辽宁关注着试点,全国关注着辽宁。

    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保试点工作,明确将其作为全省的“一号工程”来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稳步推进,在做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两个重点领域取得了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仅一年时间,辽宁就有275万名企业离退休职工按时领到了基本养老金,70万国企下岗职工解除了与企业的劳动合同关系,实现了由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160万需救助的城镇居民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

改革企业所有制

1988年6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沈阳市创建我国第一家大型企业发行规范股票的公司》信息。

    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沈阳汽车工业公司,经过股份制改造后,1988年5月3日,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沈阳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以发行规范股票集资创办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大型股份制企业,开创了企业所有制改革的先河,是投资体制的重大突破。

    1988年2月12日,沈阳汽车工业公司向市体改委上报了《关于沈阳汽车工业公司组建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方案及章程的请求》。3月25日,市体改委、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联合下发的《关于组建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指出,该公司的组建是沈阳市深化改革的新尝试,具有重要意义。

    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办,改变了大型企业国有国营的传统模式,全部采用股票方式集资创办,全民所有制的原沈阳汽车工业公司全部资产通过股票转移到金杯公司。1988年7月,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1亿元。1992年7月,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率先成立全国首家人才流动服务机构

1994年6月,沈阳市人民政府向国家人事部申请在沈阳建立东北人才市场的函。

    改革开放初期,为打破“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用人格局,激发人才活力,1983年3月5日,沈阳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成立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沈阳市人才服务公司。1987年,沈阳市人才劳务市场成立。1994年,国家人事部与沈阳市政府共同组建了全国第一家国家级区域性人才市场——中国沈阳人才市场。本着“立足沈阳、服务东北、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目标,沈阳市人才服务公司始终坚持人才市场建设同党和国家战略部署相一致、同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以专业专注的精神、务实高效的风格、优秀的业绩口碑和卓越的服务品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加速辽东半岛对外开放

1988年3月,辽宁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速辽东半岛对外开放的若干政策规定》。

    1988年3月2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印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速辽东半岛对外开放的若干政策规定》,决定进一步放宽政策,加快辽东半岛对外开放的步伐。试点工作选在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口鲅鱼圈区、沈阳铁西工业区。文件的下发对于大力实施沿海发展战略、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辽宁改革开放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神州第一路”

1992年5月,辽宁省计委向国家计委申请对沈大高速公路进行竣工验收的函。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辽宁作为国家的重工业基地,同时作为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沟通全国、连接欧亚的交通要道,为全国提供了大量技术装备及原材料。当时的辽宁公路交通建设虽取得较大发展,但存在公路标准较低、通过能力差、人车混合、车辆拥挤、行车时速慢、事故频繁等问题。1981年,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树立“大交通”观念,提高整体运输能力,加快辽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步伐。1983年,辽宁省政府正式向国家报送了沈大公路改建一级路的可行性报告。1984年,国家计委批复了沈大公路改扩建的设计任务书。经过6年的艰苦努力,在辽宁大地上终于修建成一条375公里、双向4车道的沈大高速公路。1990年9月,沈大高速公路作为中国第一条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被誉为“神州第一路”。2002年至2004年,沈大高速公路拓宽改造为双向8车道,为国内首条8车道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建成后,推动了辽东半岛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形成了一条以沈大高速公路为轴线的经济开放带。

国内首家中外技术合作企业

1982年2月8日,营口洗衣机总厂与日本松下电器株式会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订“友谊”牌双桶洗衣机技术合作合同。

    1982年2月8日,营口洗衣机总厂与日本松下电器株式会社签订协议,合作生产“友谊”牌双桶洗衣机,营口洗衣机总厂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第一个与外商进行技术合作的企业。营口洗衣机总厂这种合作方式投资少、见效快,被誉为“营口方式”。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到营口洗衣机总厂视察,给予了充分肯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营口洗衣机总厂生产的“友谊”牌双桶洗衣机一经投放市场,即成为畅销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市民争相排队购买。“友谊”牌双桶洗衣机曾荣获国家质量最高奖,一度成为中国制造洗衣机的“第一王牌”。

    本文图片由辽宁省档案馆提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9月13日 总第3271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