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论坛

馆局财务工作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金晓冬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12-26 星期三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档案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的财务工作也经历了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40年来,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以下简称馆局)几代财务工作者薪火相传,以部门预算和会计制度改革为龙头,不断夯实财务工作基础,提高规划能力和保障水平,提升管理理念,优化服务平台,为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预算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档案局预算资金总量较少。1980年,国家档案局财政拨款预算只有142万元;1993年,馆局合并,预算规模增长到1044万元,比1980年增长了7倍多;进入新世纪,随着档案事业不断发展,预算资金逐年增加,2011年达到2亿元以上,2018年,馆局预算规模为5.6亿元(见图一)。财务工作涵盖部门“大财务”和机关本级“小财务”两个层面,包括预算编制与执行、决算报告、财务制度、会计核算、绩效管理,以及对所属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等多个业务板块。

    项目支持力度空前。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围绕馆局重点工作,合理申请预算,有效安排项目,确保中央档案保管利用和全国档案事业行政管理职能有效发挥。以2018年馆局预算为例,财政拨款安排项目资金33831.57万元(见图二),用于馆局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的14个一级预算项目、38个二级预算项目,全方位支持档案业务发展,推进“三个体系”建设,既把握全面统筹、整体推进,又突出和明确重点,抓住关键。

    预算改革持续推进。20世纪80年代初期,馆局预算编制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财政统收统支,馆局财政拨款预算按功能切块拨付;1995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将预算的管理权限、预算收支范围、预算编制等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迎来了有法可依的新时期;进入新世纪,馆局紧跟中央财政预算改革步伐,认真落实部门预算改革各项要求,勇于承担改革重任,不断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充分发挥馆局在优化预算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的优势,预算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加强项目库建设,全面充实项目信息,提前组织项目编审、储备工作,实现项目滚动管理;二是预算项目实行分级管理,细化新增二级项目层次,清晰反映项目内容、具体活动和支出需求,努力实现立项依据政策化、实施方案合理化、绩效目标科学化;三是将预算评审工作实质性嵌入部门预算管理流程,通过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邀请专家参与等方式积极推进预算评审工作。2016年、2017年,馆局预算评审的项目支出资金数额占项目库中应评审项目支出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9.71%和53.15%,2018年达到80%以上,项目申报质量不断提高。

    预算执行不断加强。近些年来,馆局按照财政部的要求,坚持进度与质量并重原则,狠抓预算执行工作。一是领导重视,馆局领导多次在有关会议上强调预算执行的重要性,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对所承担的项目按照预算制定的实施方案尽早启动、有序推进。二是统筹安排,实行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有机结合,将预计发生结转的项目资金编入预算,年度结转数额较大的项目,适当减少当年或下年度预算安排,消化结转资金;2011年年底,馆局财政拨款结转资金为12920.13万元,2017年年底为1546.18万元,财政拨款结转资金规模大幅度下降,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狠抓落实,每年下半年按月通报预算执行进度,认真分析执行情况,对关键时间节点执行偏慢的项目部门或单位进行电话提醒或约谈;针对执行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当年预算当年完成。2011年至2017年,预算执行率基本稳定在98%左右的较高水平(见图三)。2013年以来,馆局在财政部组织的中央部门预算管理工作考核评比中连续获奖。

    内控建设日趋完善。2014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全面实施,馆局成立了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内控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馆局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印发《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机关财务管理办法》,优化工作流程,大额经费支出实行会签审批制度;制定《关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监督检查和审计工作的方案》,加大对所属事业单位财务监督检查力度,实现了事业单位财务检查全覆盖,有力促进馆局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健康发展;编印《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行政财务司廉政风险防控手册》,明确岗位职责,将风险防控全面落实到人,筑牢廉政风险防线。

    审计监督力度加大。馆局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自觉接受审计署和中直审计室的双重审计,针对审计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及时向各部门各单位进行反馈,并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与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结合起来,认真研究整改方案,积极落实整改,按时向审计部门反馈整改情况。

    绩效管理成效明显。自2004年财政部组织对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以来,馆局纳入绩效评价范围的预算项目逐年增加,并开展了对所属事业单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整体支出绩效评价;2015年,馆局实现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2016年,馆局作为中央试点部门率先开展绩效目标执行监控,探索绩效全过程管理,对所有纳入一级、二级预算的项目实行绩效自评。2013年至2017年,在财政部组织的考核评比中,馆局预算绩效管理获得一等奖3次、二等奖1次。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预算绩效管理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部署和要求;馆局坚决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全面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力度,认真做好绩效监控工作,加强绩效管理,确保各项目绩效目标如期实现。

    决算利用水平提升。决算是预算执行的总结,综合反映预算执行结果和单位财务状况,良好的决算编报质量将为数据分析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馆局决算工作在财政部组织的中央部门决算考核评比中连续多年获奖。2016年,中央部门决算增加量化评价表,体现了中央财政部门对决算数据分析利用的高度重视。馆局集中向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通报决算量化评价表的得分情况,分析总结预算决算工作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各单位高度重视评价结果,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响应,推进决算数据分析结果的实际运用,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充分发挥了部门决算数据分析对部门预算决算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精细管理的促进作用。

    信息公开更加透明。2011年以来,馆局每年都在国家档案局网站公开部门决算和预算,公开“三公”经费和相关实物量信息,公开机关运行经费、政府采购信息和国有资产存量信息,公开绩效考评情况;不断细化公开内容,并将上下年预算数、决算数与年初预算数等作对比说明,做到内容完整、体例规范,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馆局财务工作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离不开中央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财务人员的辛勤付出。伴随着新时代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保障也会越来越好。

图一 2011—2018年财政拨款收入情况(单位:万元)

图二 项目支出分类构成图(单位:万元)

图三 2011—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12月24日 总第3314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